首页 > 分享 > [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1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文 章来源课件 5 y kCo m 学生分析初一下期是学生生理、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什么叫成长,这是学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成长就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对父母的态度由崇拜到怀疑,甚至表现出与父母的对立。而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中,作者流露出的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应该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本文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以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具有意识流小说的特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小说的形式以及写作的方法。本文选自城南旧事 ,记叙的是 20 年代2的老北京的故事,可推荐学生阅读全书,增加他们知识的积累,了解过去的时代。教法建议80 年代,一部城南旧事让中国人记住了那个大眼睛的女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却无法理解当时的那个故事,建议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先介绍城南旧事这部影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受。这篇小说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抒写了成长的体验,文中童年的故事、成长的感受能快激起学生的共鸣。体会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教学时不必拘泥与课文分析这分析那,宜通过反复朗读让课文的情、理自然注入学生的心田,在引导学生以“长大的感受”为契合点衔接课内外,从他人的故事和中获得有益的启迪。从而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通过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学习记叙中的插叙手法,理解“爸爸”的形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流日本经商,林海音于 1918 年 3 月 18 日生于日本大孤,不久即返回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3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1983 年, 城南旧事被大陆著名导演吴贻弓搬上银幕。那份美丽、感人的乡愁和情思打动了大陆的每一位观众,影片上映后,林海音在大陆家喻户晓。2.学生讨论:你觉的什么是长大?你愿不愿长大?(为体会的情感作准备)二、教学过程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 )2.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归纳,由什么回忆了哪些往事?讨论并归纳。a.从衣襟上的夹竹桃 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b.回忆与爸爸对话中,爸爸说“不要迟到 ”六年前的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再不迟到的情形。c.田钟声 爸爸的病,爸爸爱花d.韩主任讲话你多么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寄钱?教师总结:回忆部分是插叙,采用插叙手法,时而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3.学生快速浏览、思考: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4a.六年后,代表同学领毕业证并致词。b.从未迟到过c.得到了“闯练” ,做了小孩不能做的事d.父亲去世时,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已不是小孩子。4.讨论爸爸的形象: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鼓励孩子坚强,鼓励孩子“闯练”很重感情。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每一件事就是浇花第二课时(一)预习学生再次阅读全文,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个部分,思考练习二。(二)导入:直接进入正课(三)正课:1.学生朗读: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在这学校里啦” 。2.质疑:我 “又愁又怕 ”,愁的是什么,怕的是什么?讨论归纳:愁:起晚了,会迟到、罚站怕:难为情、害羞3.质疑:爸爸对“我”是既严厉,又充满了爱心,体现在哪5里?讨论归纳:严厉:不许小孩乘车见我不起床打我爱:送夹袄和铜板拓展: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爱”有时就是用这样矛盾的方式在表现的,要认识到带着严厉面具的爱而不要误会!4.朗读: “快回家去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5.质疑: “我” 为什么要急着赶回家?讨论归纳:预感,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6.文中类似三伏笔还有哪些?讨论归纳:1、去医院时,爸爸说:“没有爸爸” (11 段)2、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32 段)3、夹竹桃与小石榴落了(55 ,56 段)7.我深爱着爸爸,为什么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反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讨论:爸爸长期对我严格要求教育的结果,所以我能意识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爸爸的花儿落了 ”有什么深意?讨论: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9.多处写到花有什么作用?以花为线索贯穿全文。10.除了 “花” 这条线索外,还有另一条线索?6毕业典礼11.教师总结:本文的原因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意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衰而不伤。三、教学反馈作文长大的感觉真四、教学反思案例推荐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解课文内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长足迹。2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二)换位改写。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是以小英子的回忆为线索串起她成长的经历的,作为她身边的人,温柔善良的妈妈、性情质朴的爸爸、亲爱的韩老师、她要好的同学、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厨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长与遭遇,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对课文作换位改写。71选择改文的叙事者和所叙事件。提示:所叙事件可是单一事件,如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爸爸逼“我”去上学、毕业典礼、爸爸爱花、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闻听爸爸死后“我”的镇定,也可是以上某几件事件的组合。2确定叙事的方式和侧重点。提示:是沿用倒叙? 是叙议结洽?是叙亲见还是叙耳闻?侧重于家庭里的英子还是校园里的?或是父女情?3给改文拟一个新颖而有情味的题目。如:孩子,别怪你爸(妈妈) 、 我的爱,你可能明白 ?(爸爸) 、 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师)、 令人羡慕的英子 (同学)、 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 等。4改写、交流、互评。(湖北杨红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1)练习题库一、基础积累与应用1.给下列生词注音肿胀叮嘱骊歌廊檐徘徊抽屉2.填空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一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意双关,一是实指,二是。小说以此为8题,含而不露,衰而不伤。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的题。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9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1.文中 “我”究竟怕赶不上什么事情呀?是谁在“催着自己”呀?2.“我”进了家门,看见院里的夹竹桃是怎样的景象?(摘取文中语句回答)为什么反复写夹竹桃?3、文末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4、表达了“我”对爸爸怎样的情感?三、拓展阅读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10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11“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选文有改动)1.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2.对中 “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 ,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3.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4.下面是关于 “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2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 “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5、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6、根据,给自己拟一道题目,并作简要回答。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与应用zhngzhàngdngzhúlíglángyánpáihuáichuti城南旧事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二、阅读理解1、 (怕赶不上让爸爸最后看我一眼,是我的预感催促着自己,是我的那颗心催促着自己。2.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13很不像样,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反复写夹竹桃是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3.“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4.热

相关知识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两篇
2015最新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花语缤纷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本剧
初中音乐《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教案(十九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1
爸爸的花儿落了同步练习1 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花名歌》教学教案三篇
一年级上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13篇)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内阅读理解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网址: [语文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301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pt55 苏教
下一篇: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花儿很美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