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华盛·智育】土壤的科学

【华盛·智育】土壤的科学

  陆地上的植物大都生活在土壤中,植物从土壤中获得水、空气以及生长所需的养分,那么,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中又有哪些科学?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壤的科学》!

  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越来越小,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上万年的时间,逐渐变成土壤。

  取一些土壤,仔细观察会发现土壤中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粉末状细小的微粒以及枯枝烂叶草根等。

  其实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土壤里面有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小实验来研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方案: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一段时间。

  我们发现土壤会分层沉降下来,下层是颗粒较大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实验方案:把土壤放在铁盒里用火加热,观察土壤的变化。

  我们发现,刚开始加热时会有大量的水蒸气,后来土壤变干;继续加热,会有烟冒出,还闻到难闻的气味,土壤颜色也发生改变。这说明土壤中有水以及可以燃烧的腐殖质。

  在不同的地方取一些土壤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的土壤含沙多,有的土壤含沙很少,非常容易捏成各种形状。

  生活中,人们常常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沙质土(沙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黏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三类土壤的保水性如何呢?

  实验方案:

    第一步,在三个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

    第二步,在三个漏斗中同时倒入一样多的水。

    第三步,观察水流下来的情况,以此判断三类土壤的保水性。

  我们发现,沙质土渗水快,它的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慢,它的保水性最好;壤土渗水一般,它的保水性适中。

  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厚度有的竟达1米。

资料卡: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建筑的社稷坛,最上层15.8米见方,铺着5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它们大体上符合我国的土壤分布概况。东方多水稻土,呈青色;南方多红壤、紫色土,呈红色;西北多干旱土,呈白色;东北土壤多腐殖质,呈黑色;中原腹地为黄土,呈黄色。

更新于 2020-04-16

相关知识

华盛泰山3WF
亚盛薯业:科学育种做强种子“芯片”
三华李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详解
南京市江宁区华清花卉研究所
昙华寺、大观公园春节联展牡丹花
地球的皮肤:土壤
木瓜花、牡丹、紫荆花、杜鹃花、垂丝海棠……昙华寺公园 一路繁花
养花,浇水可是个技术活,8种方法,助你做到科学浇水
四川发布清明节赏花指南 22景区进入盛花期
土壤―地球活的皮肤

网址: 【华盛·智育】土壤的科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3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题目]石家庄植物园是以植物景观
下一篇: 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