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设计的据功能来分为:
• 观赏型 环保型 保健型 科普知识型 生产型和文化环境型 ——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德国巴伐利亚洲环保部景观生态设计案例解析
主要理念 一、 维护自然界本身的缓冲和调节功能 二、 为动植物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生存空间
植被设计理念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本地植物,形成多样的地 带性植物群落景观。 1、 草地景观 该地区历史上典型的植被为平坦的牧场草地。与之相 适应,设计师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乡土草种进 行种植,形成主要的植被景观,其面积占整个绿化面 积的70%。在边缘地带,由于多为沙质土壤,土壤养 分贫乏,故种植耐干旱或半干旱的草种。 建筑物附近,因土壤经过改良,并利用雨水渗透系统 使其湿润,从而选择多花且喜湿的草种。在该区总共 形成了十种不同的草地植物群落,它们的生长和演替 情况将为环保部门的科研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 2、 植被自然演替理念 10%的绿地保留了原有的地带性植被群落,对该区的 设计理念是优先保护好原有的生境条件,如土质、土 壤湿度、日光照度,使原有群落演替进程不受施工影 响照常进行。 设计师还巧妙的运用占地2000(立方米)太阳能贮蓄池 作为植被演替的试验场,由于贮蓄池表面由不同的石 质土组成(如花岗石、玄武岩、石灰石及砂石等), 为植物生态学家提供了不同的耐干旱贫瘠等极端生境 条件,便于选择特殊植物种类。
• 这个项目位于日本淡路岛淡路町与东浦町的滩山地区。从1963年开始 到1994年的31年间,为了填海建设关西国际机场,从139公顷的现场 地取走土砂1亿立方米。结果形成了坡度335度,标高从20米到105米, 最大坡长160米,面积12公顷的急坡度大面积现场。它距离海岸只有 400米,绿化植物易受海盐风的危害。地面为岩石,难于绿化。pH值 8.0-8.7,为碱性,绿化植物难于生长。 • 进行野外植被和环境调查,确定潜在自然植被类型,确定自然植被和 替代植被,进行恢复自然植被的基本设计,根据生态学方法规划森林 的恢复,整理种植区域,密植潜在自然植被的优势种类,从早期生长 到稳定生长。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树种规划去培育幼苗。养护阶段只 需在种植后前3年,每年除草1、2次,以后就无需养护了。
• 空中立体花园 巧妙地运用了机械原理, 将四个塔吊组成一组,使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辅助 设置水平垂直交叉的观光 交通体系,运用轨道的水 平运动及吊塔的垂直运动, 组合出立体的运动方式, 产生许多趣味性极强的体 系,在运动的平面中种植 些色彩艳丽的地被类植物, 在垂直面也引进先进材料 进行城市立体绿化展示, 成为上海甚至世界独一无 二的空中花园,给人一个 休息娱乐空间,一个怀旧 历史、展望未来理想去处, 同时成为了上海又一个独 特的彩色风景。
• 最后:
由于植物生长具有地域性,生态设计很多的功夫是花在对当地 的自然植物群落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而不是仅仅在确定景观 形式后,在当地的植物库里挑选适合的植物,再引入一些新品种 的植物,就是植物设计了,要在借鉴其各地区的植物自然群落构 建模式的同时,以地带性植被结构为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城市 绿地有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社会经济、休闲保健等方面综合功 能。不同地域的城市绿地建设,要根据主导功能如污染防护、防 风、特定小环境的改善或观赏游憩环境的构筑等目标,进行群落 结构优化设计,并以相应的群落结构来实现综合功能的优化。
对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北京地区三类自然度生境的划分为自然生境、半自然生境和人 工生境。对其中进行了多种分析。
群落模式构建
对现场取样对土壤 和空气进行分析
本底土壤质量分区图
本底空气质量分区图
本底自然度分区图
地形地貌分区
森林公园典型景观单元最终产生三类分区,八个典型单元,即: A类分区:自然区+中地区、自然区+低地区; B类分区:半自然区+高地区、半自然区+中地区、半自然区+低 地区; C类分区:人工区+高地区、人工区+中地区、人工区+低地区。
案例之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近自然”植物生态设计 • 近自然——在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基础上和生态学原理的 指导下,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核心,以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具 有多功能效益的进展演替的生态经济园林系统。
• 总体:尽可能地保留原生状态的自然植物群落;在充分掌 握当地自然群落构成和演替规律和植被景观特征的基础上 “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和地域植被景观的特征。
植物群落配置根据其所在公园位置、区位功能、保护作用、景观特 色的不同,进行不同群落类型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结构配置, 主要分为地区示范型群落、各种环保型群落、观赏型群落。
主要景区 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 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 湿地景观展示区 湿地景观展示区 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 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 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 屋顶花园景观区 人工林地景观区 人工林地景观区 群落类型 典型性群落 抗逆性群落 净化性群落 固氮放氧群落 观赏型 抗风性群落 杀菌保健群落 增湿降温群落 观赏型 观赏型 群落功能 展示地带性植物 净化空气、抗外力侵扰 净化空气、水质,吸收重 金属 净化空气、释放氧气 观赏春花、体味季相变化 抵抗、减轻台风灾害 吸收有害气体,杀菌、保 健 缓解聚集广场的“热岛效 应” 观赏金叶、体味季相变化 观赏红叶、体味季相变化 代表性植物群落结构 以上海地区落叶地带性植物为主的群落 哺鸡竹+慈孝竹—贯众+玉簪—活血丹 垂柳+香樟—茭白+德国鸢尾+千屈菜 栾树+大叶樟-红叶李-熏衣草+石竹-千屈菜+茭白 以绣球、八仙花春景为主的群落 墨西哥落羽杉+女贞—鼠尾草+金边叶麦草—金叶 苔草+细叶芒草—鸢尾+石蒜 银杏—桂花—金银木+迎春—活血丹+蛇莓 香樟+无患子+栾树-含笑+荷香+八仙花-杜鹃+美 女樱 以栾树、银杏为主的纯林群落 以榉树、臭椿为主的纯林群落
生态园林城乡建设的景观策略之
植物生态设计
引言
• 讲到生态就不能不讲到植物,关于植物的设计有很多 方面,植物设计本身如何生态化,并不简简单单的只 是乔灌草结合,下面就群落生态设计在植物设计上的 应用——植物群落生态设计
群落设计的三大理论基础
• 以地方性为核心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理论 • 以物种——生境为核心的群落生态理论 • 以节点——网络为核心的通道理论
• B类分区
对原有林地进行适当 改造,尽可能多地增 加植物种类,采用乔 灌草复层混交的植物 群落结构。允许有少 量简单的功能性活动, 要求具有一定的植物 景观效果。以四季景 观为分类依据,进行 植物群落模式构建。
◆秋季景观植物群落模式 (1)元宝枫+山楂+白皮松——棣棠+珍珠梅——麦冬+地被菊 (2)银杏+栾树+柿树——金银木+火棘+矮紫杉——麦冬 ◆冬季景观植物群落模式 (1)臭椿+青杄+白皮松+白蜡——红瑞木+棣棠——麦冬 (2)国槐+馒头柳+侧柏——秋胡颓子+紫叶小檗+连翘+小叶黄杨——沙地柏 +荚果蕨
• 群落生态设计的核心
1群落生态关系的设计 (乡土植物、地带性植物、入侵植物;群落食物链、种间关系及相生相克) 2群落植物序列选择 (生长——先锋树种、优势树种、建群种; 季相——观花、观果、观叶、观形; 传播——自播、人工播) 3种植设计 (林地、灌丛、草地与地被)
4栖息地设计与保护
5人工群落生态功能设计 (服务动植物、服务人群)
分六个景观区: 空中立体花园景观区、 屋顶花园景观区、 人工林地景观区、 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 湿地景观展示区、 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
用"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构建 出植物景观设计的主体空间体系,解决了世博会议期间高 容量、高密度人群对大量集散场地和大量的遮荫需求,以 及人们对开阔空间、通畅视野、喜悦氛围环境的要求。
• C类分区
公园的大部分功能性内容均集中在此分区,因而该分区只能通过着重选择生 态效益高的植物,来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尽可能地改善环境质量。如多 花栒子、杏、山桃、紫藤、小叶黄杨、红瑞木、迎春、接骨木。大量功能性 内容决定了该分区的植物景观需要以多种种植方式来体现 。
◆上层乔木+下层地被的 乔草结构 ◆中层灌木+下层地被的 灌草结构 ◆单一乔木结构 ◆单一地被结构
•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 自然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系统+产业经济系统
其设计与传承表现在 1依托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内涵综合设计地方性景观多元化 2依托传统居住模式图式设计地方性景观组合的典型性 3依托不同尺度景观特征综合设计地方性景观的复合性
• 群落生态理论 1902年,瑞士学者首次提出群落生态学概念,到1910年,第三届国 际植物学会上采用这一术语。 包括生境与生态位、生活型、顶级群落等 而群落生态设计就是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进行动植物景观的营造,对 自然的植物群落的提炼和艺术的再现,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的生 态习性方面的客观规律。简单就是用“近自然的方法”让人与自然协 调发展。
日本淡路岛“生命之森”的生态与景观的恢复项目中 潜生植被理论指导植物生态恢复 • 潜生植被:
某地的植物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群落就会出现演替的现象,最 终到达稳定的植物群落,该稳定的植物群落就被称为潜生植被群落,
又被称为顶级植物群落、极相植物群落。
依靠自然的力量进行植被演替(生态恢复),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数 百年的时间才能出现稳定的潜生植被群落。如果我们掌握了自然规律, 摸清了当地的潜生植被群落,利用人工的手法进行植物景观(群落与 树种搭配),数年或者十数年内就可以达到出现潜生植被群落的程度
• A类分区
已具备良好的植物资源和景观外貌,因而在树种选择上,植物的美学特性 可相对弱化,重点考虑使用乡土树种,来进一步增强自然景观特征。同时,选 择对环境中动物生存有益的树种,充分利用动植物关系,提高群落稳定性,发 挥良好生态效益。 ◆自然区+中地区的植物群落 模式 (1)榆树+山楂+红皮云 杉——多花胡枝子+大花溲疏+ 绣线菊——麦冬+二月兰 (2)核桃+柿树+侧柏— —平枝栒子+荆条——麦冬+紫 花地丁 ◆自然区+低地区的植物群落 模式 (1)桑树+绦柳+侧柏— —粉花绣线菊+红瑞木——金 银花 (2)白蜡+丝棉木——柽 柳+紫穗槐——二月兰
典型景观单元分区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模式构建原则
1. 以森林公园典型景观单元为基础,从不同自然度条件出发,因 地制宜地构建植物群落模式。 2. 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从植物综合效益角度选择园林植物种类。 3. 根据功能要求的不同,构建适宜的植物群落结构类型。 4. 根据前面的研究结果,模拟自然群落中各生长型的关系,合理 处理种丰富度与种多度的关系。
◆春季景观植物群落模式 (1)馒头柳+毛泡桐+白杄——连翘+山桃+锦带花——沙地柏 (2)玉兰+贴梗海棠+白皮松——山杏+棣棠+迎春——紫花地丁+早熟禾 ◆夏季景观植物群落模式 (1)刺槐+臭椿+侧柏——木槿+珍珠梅+大叶黄杨——萱草+麦冬 (2)悬铃木+合欢+刺槐——大叶醉鱼草+紫薇——白三叶 模式:
•谢谢大家!
案例之世博公园植物生态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为:
用扇骨的形式种植乔 木体系,与城市和园区规划 肌理一致,将世博园区与黄 埔江紧密衔接,创造特色滨 江景观及序列性的植物景观; 用滩的趋势将绿化、场地、 水体及设施等内容有机融合; 用灌木、地被群落景观塑造 滩的形成肌理,依托地形设 计创造各种类型植物的生理 环境,营造丰富多姿的植物 生态群落 。
相关知识
苏州拙政园六景点植物配置现状的群落学分析
[植物配置]公共场所园林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辅导: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景观植物配置?看专业植物设计师怎么做
北方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设计
浅析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花园的植物配置
网址: 群落式植物配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4160.html
上一篇: 長寧這座生境花園1歲啦!首屆“花 |
下一篇: 收到鲜花花束怎样养护(超详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