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褐腐病防控技术
桃褐腐病又称桃菌核病、桃灰腐病和果腐病,在南北方桃树产区均有发生,多雨年份、中晚熟品种发病较重,对果实危害最大,也可以为害花器、枝梢和叶片。桃树发病后,病菌不仅在果园中相互传染为害,引起大量烂果、落果,而且在贮运期中亦可继续感染病菌引发病害,使果实腐烂,造成巨大损失。
1.发病规律及症状
桃褐腐病病原菌为果生链核盘菌和核果链核盘菌。染病果树花期至幼果期低温潮湿易造成花腐。果实近成熟期,温暖多雨、多雾易发生果腐。蛀果类害虫为害严重时,使果皮受伤,果实易受侵染,发病较重。
果实受害: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数日内即可扩大到全果,果肉变褐软腐,病果腐烂后易脱落,某些病果会失水变成僵果。
花器受害:在雄蕊、柱头、花瓣和萼片上发生褐色水浸状斑点,后蔓延至全花,变褐枯萎。
新梢受害:出现溃疡斑,长椭圆形,中央凹陷或隆起,生灰褐色霉菌,溃疡环绕新梢一周后,病部以上即枯死。
2.防治方法
栽培防治:桃树营养生长旺盛, 桃园容易郁闭。栽培防治要注意合理修剪, 增进园内和树冠通风透光。科学施肥,加大有机肥的投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
及时清除侵染源, 厉行果园卫生:褐腐病菌在病残体上生长繁殖, 生长迅速, 增殖量大, 气流传播, 接种体密度对侵染和发病有重要影响。因此, 在褐腐病防治上, 特别强调清除初侵染源和再侵染源的重要性, 包括休眠期清除树上残留和田间散落的僵果、病果果柄、病枝, 生长期清除树上的败育果和地面疏落果和伤果、病果, 销毁或深埋5cm以下。
避免造成果实伤口:害虫防治,如红蜘蛛、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桃蝽象等;风力、雨水、冰雹等自然灾害导致伤口;人为因素,水肥管理差(土壤忽干忽湿,生长后期水分过重、钙元素缺乏等),导致裂果。因此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水肥管理。
药物防治:发病严重的果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谢花后可选择腐霉利、嘧霉胺、腈苯唑、戊唑醇、代森联、丙森锌、代森锰锌、苯菌灵等进行轮换交替使用,每隔10-15天喷1次,可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相关知识
黄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桃褐腐病防治技术要点
猕猴桃花腐病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猕猴桃技术】猕猴桃花腐病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预防很关键!
秋葵褐腐病病原鉴定
我校开展花生果腐病绿色防控研究工作
陕西省猕猴桃技术专家吕岩:提醒你加大猕猴桃花腐病的防控
桃树腐烂变坏怎么办?褐腐病防治方法
2022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网址: 桃褐腐病防控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4403.html
上一篇: 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怀 |
下一篇: 陕西渭北苹果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