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关于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都集中在孤立的冷岛上,分析其大小和形状的冷却影响。从国际上看,研究表明加强冷岛互联互通可以增强冷岛的降温效果,但并未提出冷岛互联互通的具体流程和思路。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连接冷岛以优化冷岛的空间格局。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冷岛连通框架:冷源区-冷却网络。首先,通过形态空间格局分析识别出冷岛核心区。然后,应用连通性分析来识别冷却源。然后,使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来构建冷却网络。以南京为例,结果显示,共识别出27个冷源区和52条冷廊。位于南京北郊的6个一级CSA阻止城市热岛效应蔓延。 2个二级城市服务区和18个三级城市服务区分布在南京全境,改善城市气候。 29 条主要走廊有助于减轻市中心的热量传递。 23条二级廊道主要位于城市中心,有助于防止热岛聚集。该框架可作为防止冷岛碎片化和孤立化的战略措施,为防止城市热岛进一步扩张提供启示。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相关知识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进展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docx
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缓解措施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方法
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缓解措施(系列讲座)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策略.pptx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措施.pptx
研究发现农村土地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缓解“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研究
网址: 优化冷岛空间格局缓解城市热岛效应,Ecological Indicators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6892.html
上一篇: “花儿少年心灵成长营”青少年心理 |
下一篇: 创建多层次城市生态冷却网络缓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