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国际辣椒产业博览会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湖南很辣的招牌格外显眼。
辣椒,较早时称为番椒,是在十六世纪下半叶,由下南洋的商人从马尼拉带回中国。《中国植物栽培发展史》等认为,辣椒原产于南美洲圭亚那的卡晏岛,后在墨西哥驯化成栽培种,再在大航海时代传至东南亚。
作为外来物种,辣椒最早在浙江登陆,而用途则是观赏。明代汤显祖在万历二十六年所著《牡丹亭》中列举了38种花卉,其中就有“辣椒花”。时至今日,对多数人而言,辣椒是一种调味品。
辣椒受到真诚、热情款待,是到了湖南之后。湖南人既不拿它来装点门面,也不只是调佐一下口味,而是把它放到肚子里,感受到沸腾的热血。今天,湖南已成为辣椒的第二故乡。湖南培育的辣椒品种全球种植面积最大,已出口至数十个国家。
辣椒的传入与移民密不可分
与江南文人不同,湖南人没有以辣椒作观赏的雅性,而是把它吃掉。乾隆《辰州府志》称“辰人呼为辣子,用以代胡椒,取之者多青红皆并其壳,切以和食品”。这个时候,辣椒已被列入“蔬谱”,在清代朱彝尊编撰的饮食文献《食宪鸿秘》中与宫桂、陈皮、干姜等调料平起平坐。
在中国南方,次于浙江之后,辣椒被文字大量记载出现在湖南。康熙二十三年《宝庆府志》和《邵阳县志》称之为“海椒”,这是目前所见国内最早的将辣椒称为“海椒”的记载。这一称呼表明,湖南的辣椒可能传自海边的浙江,明代从浙江进入湖南。除此之外,辣椒在湖南还被称作斑椒、秦椒、艽、茄椒、地胡椒、辣子等。乾隆《楚南苗志》:“辣子,即海椒。”乾隆《辰州府志》:“茄椒,一名海椒,……辰人呼为辣子。”乾隆《泸溪县志》:“海椒,……俗名辣子。”
“海椒”进入湖南的具体路径是从水路还是陆路,或是某条具体的陆路,现今没有谁清楚。但辣椒的传入与移民密不可分。据移民史资料,明末清初,经历战乱、疫病后的湖南人口大减,由沿海一带迁入大量人口,它随后又在“湖广填四川”中一路西进。对移民而言,他们初到湖南,主要从事坡地开垦,过着艰难的“棚民”生活,辣椒是极佳的“下饭菜”。
“以前的浏阳蒸菜,辣得不行,几口下去,满头是汗!”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的陈文超,对“吃辣”深有感触,身为辣椒课题组专家的他还介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该所首任所长,也是我国著名辣椒专家张继仁曾对全国辣椒资源深入考查,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穷的地方越喜欢吃辣”,包括洞口、浏阳、双峰、安仁等地。以浏阳为例,一些山区至今存留有与粤语相似的方言,境内曾于明末清初接纳大批自东南沿海而来的移民。移民的涌入,致使当地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竞争激化,辣椒在其中存在的意义一是作为蔬菜提供食物,二是被用来刺激因食物匮乏带来的味觉疲倦,即“下饭”。与陈文超对浏阳蒸菜的记忆相比,辣椒在浏阳南部山区曾留下更深刻的印记,据一些老人回忆,“那时的菜碗吃完了,是要拿饭拌着吃的,一屋里人,你拌了头道,他还要拌二道,就是因为有辣椒”。类似的记忆,不止于浏阳。
自湘西地区吃辣在清初已有正式记载后,湘东和湘南在嘉庆年间出现了食用辣椒的记载。随着辣椒在慈利、长沙、湘潭、湘阴、宁乡、攸县、通道等地登上人们的餐桌。如湘阴樟树镇友谊村,辣椒种植户刘超称,“在左宗棠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就种辣椒了,他还带了很多辣椒到新疆呢”。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知识
50年老花匠告诉你,这种兰花必须要穷养,越穷越惊艳,你学会了吗
越夏辣椒想高产,开花结果期必须抓好4方面管理
家里绿植放在这,日子越过越穷,发财没门霉运不断!
硬核科普
这花就得穷养,塞进小盆,少浇水,越长越旺!
5种天然“杀虫水”,驱虫又杀菌,花儿喝了少生病,越长越精神!
贾宝玉为什么爱吃胭脂
智慧花卉让科技兴农“花路”越走越宽
闽越文化初探
4种花儿要穷养,丢阳台不管,越少浇水,长得越旺!
网址: 揭秘湖南人吃辣椒史:始于明朝 越穷越爱吃辣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7459.html
上一篇: 原来在被子植物的子房中.PPT |
下一篇: 中国历代植物引种驯化梗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