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保护学院刘峰教授团队在微纳米农药制剂研发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保护学院刘峰教授团队在微纳米农药制剂研发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农药高效利用与环境安全”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Spontaneously Formed Ratio-Tunable Micro- and Nano-Capsule Coexist System for Precision and on-Demand Fungicide Delivery in Crop Leave”的研究论文;植物保护学院张大侠教授、刘峰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王瑞为第一作者。

利用高分子材料将农药微囊化,可以改善药剂与靶标生物的互作关系、调节活性成分释放速率,能够提高农药抵御光、雨水冲刷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降低对非靶标生物急性毒性和药害以及改善药剂利用效率和安全性,是当前农药制剂研究的热点。不同施药场景下,如何利用简便工艺、环境友好载体材料精细调控药剂释放速度和释放部位,使其符合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防治需求,是农药微囊化技术落地和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农药微/纳米囊共存体系生成及应用机理

该研究以静电力为驱动力,木质素磺酸盐和烷基季铵盐为成囊原料,开发出一种一锅法能够实现微/纳米囊兼存的农药负载体系。结合实验表征以及IGMH分析和分子耗散动力学模拟阐明了纳米囊和微囊的形成机理,其中,微囊(2-3 μm)由木质素磺酸盐和烷基季铵盐在药剂和分散介质形成的油水界面上静电吸引而成,木质素磺酸盐与溶剂环己酮之间的弱相互作用驱动生成的纳米胶束,提供了纳米级模板,形成纳米囊(160-220 nm)。田间应用时,以木质素磺酸盐为囊壳组分的载药微粒与致病菌侵染植物互作过程中产生的漆酶和纤维素酶具有响应特性,导致负载活性成分加速释放,微、纳米颗粒在叶面内外各司其职,实现了对辣椒疫霉病快速且持续的控制。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09839

编      辑:万    千 

审      核:贾    波 

相关知识

2023绿色环保农药技术论坛暨农药制剂配方开发及生产工艺案例交流研讨会(南京+线上网络同步)
我校两学科团队携手在纳米农药防治稻瘟病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创新驱动产业技术变革,第九届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论坛成功召开!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农科要闻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
农药制剂研发的精细化、功能化与农业生产高效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质量安全课题组在MOFs/纳米复合膜分析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绿色环保农药制剂创新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交流研讨会
园林学院在月季花色花香性状研究取得新进展
园林学院科研团队在神农香菊芳香性状形成分子机制解析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农科院在靶向农药创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网址: 植物保护学院刘峰教授团队在微纳米农药制剂研发中取得新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951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大豆花叶病毒及抗性遗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 未来生物农药喷一喷,植物免疫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