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抗锈丰产冬小麦品种兰天36号(一麦众承 张礼军)

抗锈丰产冬小麦品种兰天36号(一麦众承 张礼军)

大家好!我是“一麦众承”第8组(麦海拾贝)的张礼军,就职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组内成员还有王琪琳、郑军、曹彦龙 、程星、乔红、刘丙新、郝晨阳、王保通、张立东、姚有华、徐四有、盖红梅、李奎亮、杨铭波、白斌、耿洪伟、郑琪、李斯深、李宝林、陈胜、彭俊华、赵开军、陈涛等老师。非常感谢“一麦众承”交流平台提供了我与各位老师学习的机会。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单位选育的抗锈丰产冬小麦品种兰天36号。

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在甘肃陇南、陇东、陇中、河西等区域种植[1]。陇南(包括天水市和陇南市)作为甘肃小麦主产区之一,常年小麦播种面积约300万亩,均为冬小麦,且多分布于河谷川、坮和山坡地。同时,陇南为我国小麦条锈菌的主要越夏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是我国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关键区域。培育与推广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安全、绿色、有效的措施。然而抗锈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后,常因小麦条锈菌新的致病小种的出现使品种丧失抗性,究其原因主要为抗病育种中集中使用某一抗原或抗病基因,生产品种抗性遗传多样性狭窄。因此,培育不同抗病类型小麦品种成为重要育种目标。

1  品种来源

兰天36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与天水农业学校合作选育的抗病丰产小麦新品种。在以黄淮麦区抗病丰产小麦品种周麦17号为母本、抗病小麦品种兰天23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的基础上,经连续多年系谱选育而成。

2  育种目标与设计思路

针对甘肃陇南地区小麦生产中品种易丧失抗性、推广年限短的突出问题,以陇南小麦条锈病抗病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为理论指导思想,通过广泛引进国内外不同抗条锈基因的载体抗源材料,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转育和利用,以培育含不同抗条锈基因的抗病品种。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品种抗条锈基因丰富度,并通过抗条锈基因的合理布局,切断条锈菌的周年循环,延缓锈菌变异速度,最终实现陇南小麦条锈病可持续控制的目的。同时,围绕陇南麦区缺乏小麦单产能够稳定在5250 kg/hm2以上、且具备良好广泛适应性小麦品种的现状。本课题组提出“降株高,增群体,强抗性(抗寒、抗旱、抗锈),突品质”的育种策略,选择不同生态区的代表性小麦品种进行组合、选育,在提升抗性水平的基础上,引入优良的丰产性状,以培育广适、高产、稳产、且受农民喜爱的小麦新品种。

3 亲本选配与选育经过

3.1  亲本来源与选育依据

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设计,选用来源于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的株型松紧适中、旗叶上冲、分蘖力强、穗层整齐、抗条锈小麦品种周麦17号,及本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抗病、丰产、适应性广,但株高偏高、分蘖力一般的兰天23号作为亲本,二者优缺点互补,以期培育半矮秆(65-85cm)、分蘖力强、穗层整齐、株型松紧适中的高产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

3.2  选育方法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系谱法选育。

3.3  选育过程 

于2006年配置组合,组合编号为06-129;2007年F1表现株型松紧适中,丰相足,抗条锈病,开花习性好,熟相好,混合收获脱粒;2008年F2按照每行(行长1.5m,行距20cm)30粒点播种植2000株,选种圃四周间隔播种铭贤169和辉县红作为诱发行,并在拔节期接种条锈病混合菌;2009年按育种目标,选择抗病、丰相足单株后,F3起种成株系,每个株系旁均播有诱发行,并在拔节期接种条锈病混合菌;经连续2年的优中选优,2011年F5株系06-129-2-1-1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且性状稳定;2012年在清水试验基地安排参加高代品系鉴定试验,表现幼苗繁茂、分蘖多、抗病、熟相好、植株略矮(76cm);2013进行稀播繁殖;2014-2016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并进行相关抗病性、抗寒性、品质、转基因、DUS测试;2017年参加了甘肃省陇南片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兰天36号。

4  产量表现

4.1  品系鉴定

2012—2013年在清水试验基地品系鉴定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30.0 kg/亩,较对照品种兰天30号增产11.2%。

4.2  区域试验

2014—2016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兰天36号2年 12点(次)有11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亩产437.6kg/亩,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13.0%,其中在2014—2015年度 6试点(次)全部增产,平均折合亩产498.1 kg/亩,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17.9%,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二位。2015—2016年度6个试点5个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377.1 kg/亩,较对照兰天25号增产7.1%。

4.3  生产试验

在2016—2017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5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折合产量485.7kg/亩,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10.0%,居5个参试品种的第二位。

4.4  高产田表现

2021年7月11日,天水市清水县王河镇李沟村农户田兰天36号实收面积1.7亩,平均亩产584.5公斤。

2020年6月13日,陇南市徽县银杏镇中川村冬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田主体品种兰天36号实收面积2.38亩,平均亩产620.88公斤。

2023年6月15日,陇南市徽县银杏镇中川村农户田兰天36号实收面积1.01亩,平均亩产560.2公斤。

2023年7月6日,天水市清水县永清镇马沟村农户田兰天36号实收面积4.23亩,平均亩产487.3公斤。

2022年6月28日,天水市清水县永清镇马沟村农户田兰天36号小麦实收面积1.9亩,平均亩产达714.25公斤,创兰天系列冬小麦新品种高产纪录。

5  品种特征特性

5.1  特征特性

属普通型冬性小麦,早熟,全生育期244.5d左右,成熟期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早1-3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生长健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0.2cm,株型较紧凑,叶片较小、且上举。穗长方型,无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穗长8.5cm;小穗数17.0个;穗粒数40.7粒;千粒重41.8g。叶片功能期长,有轻度干尖,无叶枯等现象,落黄性好。

5.2 抗性鉴定

5.2.1 抗病性

2016—2017年度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条锈病接种抗性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感病,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表现免疫。田间表现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2017—2018年度经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鉴定,高抗条锈病、白粉病、秆锈病,叶锈免疫,低感蚜虫。

5.2.2 抗寒性

2013—2015年连续2年 在张家川平安乡(海拔2100m)、武山县龙台镇(海拔2200m)进行异地抗寒性鉴定,越冬率为97.8%~100%。抗寒性表现良好,能够在甘肃天水、陇南地区安全越冬。

5.2.3 其他抗性

经连续多年田间生产示范调查,兰天36号抗倒伏,田间表现良好。

5.3  品质

2017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及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检测中心检测,籽粒容重794 g/L,蛋白质含量14.1%,湿面筋含量27.1%,沉淀值45mL,稳定时间5.6 min,吸水率 59.6 mL/100g,拉伸面积 37cm2,最大拉伸阻力 135E.U。

5.4  品种亮点

综合多抗,群体好、成穗率高,抗倒,抗干热风,熟相好。

6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于甘肃省天水、陇南等地川地、川旱地和浅山地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区域种植。

近年来,兰天36号作为甘肃省具有产量潜力突破的代表性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种植区域均表现高产,其主要选育措施为提升分蘖成穗率、综合抗性(抗寒、抗旱、抗病)。在干旱半干旱区实践小麦高产过程中,利用我国优势主产麦区产量性状优势的种质资源,在保持千粒重40g以上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单株分蘖成穗率的选择强度,提高亩成穗数,此外,注重株型改良,协同提升与生态环境相适宜的抗寒、抗旱及抗倒伏等性状,以实现产量突破。

作者简介:张礼军,男,汉族,1978年11月生,博士,研究员,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兰天系列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意大利图西亚大学农业环境系访问学者,甘肃省领军人才二层次。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重大专项等项目7项。育成兰天系列冬小麦新品种20余个,获得甘肃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相关知识

贵阳地区啤酒大麦丰产技术研究
武山县冬小麦、冬油菜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预测
北方冬小麦底肥施用
苹果苗出售=众成一号苹果苗特点、众成三号苹果苗新品推荐
农业农村部发布2024年度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如:大午金凤蛋鸡、京粉6号蛋鸡配套系等)
基于DSSAT模型的冬小麦最优灌溉制度研究
冬小麦花期生理形态指标与卫星遥感光谱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条锈菌冬繁区南阳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状况与抗病育种对策
感动与敬佩——众家评张介宇《胡杨礼赞》长卷
棉花品种抗枯萎病性病床鉴定的种子处理药剂

网址: 抗锈丰产冬小麦品种兰天36号(一麦众承 张礼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959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推广抗根肿病新品种 提高农民种油
下一篇: 阳光百合,安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