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我有幸获得由“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BGCI)”提供的奖学金项目,赴香港进行为期3周的考察和学习。学习期间,笔者专门访问了香港首席注册园艺治疗师冯婉仪女士。
冯女士是香港目前惟一一位注册园艺治疗师,拥有160余小时的理论课和超过2000小时的园艺治疗实践经验,2005年7月,她成立了香港首家园艺治疗中心。
一个喜欢种花的资深社会工作者,从打理老人院内荒废的花园开始,走上了园艺治疗师之路,通过莳花弄草来疗愈人的身心,也为自己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冯婉仪说,园艺治疗就是利用植物、园艺以及人与植物的亲密关系为推力,结合精神的投入、期待、收获与享受等全过程,协助肢体残障、精神疾病以及脑伤等病人获得治疗与康复的方法,是一种轻松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由于有关治疗方式目前在香港仍未普及,冯女士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开班授课推广该种治疗方法。她说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注册园艺治疗师纯属偶然,从1984年起,她便在香港一家老人中心从事社工,1994年移民加拿大,5年后返港,继续任社工。冯婉仪说:“老人中心有个小花园,很多人都嫌打理花园又累又脏,所以花园几乎荒芜,主管就叫我打理一下。”凭着自己对花草的喜爱以及在多伦多打理自家小花园的经验,冯女士开始料理老人中心的花园,没想到,花园里井井有条、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植物竟然吸引了一批对凡事已经没有兴趣的老人。
冯婉仪说:“中心的老人大都患有老年痴呆症,一直以来他们很多人只管睡觉不愿意活动。但很奇怪,自从小花园整修一新后,他们开始主动来花园浇水、翻地,老人们以前专注力很低,而现在在小花园里浇水半小时竟然也没问题,并且来花园走动的老人越来越多。”冯婉仪很惊讶小花园的魔力,于是到处找资料解释她所见的变化,她说:“我跟主管说起欧美已经十分流行的‘园艺治疗’这事,她鼓励我去进修这门课,因为美国园艺治疗协会有注册制度,于是便报读了。”
到加拿大上课,令冯婉仪大开眼界,园艺治疗的对象不只是老人,也适合其他不同年龄段的人士,如为都市居民、儿童和抑郁症患者等进行减压。冯婉仪说:“园艺活动虽是以花草为主,但园艺治疗是以人为本,园艺治疗师不但要懂得园艺技能,还要能够依照病人的病情、能力及需要,量身制定病人适合的园艺活动,并为他们评估治疗情况,以达到治疗与康复的效果。”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长者,冯女士设计了一些不同高度的花坛,以便合适他们站立或坐下进行除草、浇水、摘叶、采花等各种活动。针对患上后期痴呆症的老人,她便以鲜艳的花朵、水声及花香刺激他们的感官,从而唤起记忆。
冯婉仪女士拥有许许多多“绿色奇迹”的故事。她说:“有位伯伯年轻时曾经拥有辉煌事业,退休后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痴呆症,莫说工作,日常生活都要晚辈来照料,他因此变得很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脾气也变得古怪,还经常发脾气。”但固执寡言的伯伯,最后也因花草变得开朗起来。冯婉仪把他带到花园里的温室教他浇水。自此伯伯风雨不改每天都去温室,而且做得十分仔细。他对冯婉仪说:“植物没有我不行,花就像人一样,每天都要喝水,否则就会渴死。”冯婉仪很开心,伯伯找到寄托,笑口常开,从被照顾者(病人)的角色转变为植物的照顾者。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冯女士说: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园艺治疗被认为是能够缓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法之一。由于园艺治疗有如此显著的效果,美国一些著名的植物园均成立了治疗机构并划分出治疗地点。此外,在美国,配备园艺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医院有近300家,其中一些医院是专为有心理障碍的病人准备的。冯婉仪深信园艺治疗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现在人的生活压力很大,园艺治疗可以应用到不同的人士身上。她说:“我希望能专心扩展这项服务,也希望更多有条件的机构和组织加入这个行列。”文/图祁云枝
相关知识
《莳花弄草
莳花弄草
喜欢树花草有什么好处(拥绿自然享健康 莳花弄草益身心)
莳花弄草也有“发烧友” 羊城洋兰大行其道
助力园艺治疗师:莳花弄草“种”出好心情
莳花弄草 我的园艺慢生活
莳花
养花庭院景观设计四季园林莳花弄筑道修篱种花屋顶园艺
[沅陵电商人物]“苗木夫妻”莳花弄草干事业,修篱烹茶做直播
莳花弄草 我的园艺慢生活 家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庭院花卉植物 绿化绿植盆栽造景设计 私家庭院 室内花园园艺素材园林景观设计书
网址: 莳花弄草健身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0808.html
上一篇: 诊疗 |
下一篇: 您了解园艺治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