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大咖分享丨草莓红蜘蛛防治的必杀技(值得收藏)

大咖分享丨草莓红蜘蛛防治的必杀技(值得收藏)

01

草莓红蜘蛛的种类

红蜘蛛是叶螨类害螨的总称,有时也称为黄蜘蛛和白蜘蛛。红色型:少见,但也有发生,一般为截形叶螨、朱砂叶螨、神泽氏叶螨。

上图是红色型的代表,朱砂叶螨,发生不多,但也有发生。

黄白色型:常见,常说的黄蜘蛛和白蜘蛛就是二斑叶螨(新疆地区则常见土耳其斯坦叶螨),食物充足时主要表现绿色,食物不足时(叶片受损严重)主要表现黄色或白色。

▲黄色型二斑叶螨

上图黄色型(或白色型的代表)二斑叶螨,典型特点就是身上有2个对称的黑点,发生广泛,新疆地区有叫黑蜘蛛的,咨询新疆有关专家,认为还是二斑叶螨。了解色型是纠正大家说白蜘蛛难治,黄蜘蛛好治,其实都是二斑叶螨,在抗药性上没有区别(不过不同地域有敏感性不同)。

相对而言,黄白蜘蛛(二斑叶螨)更难防治,主要体现在抗药性上,比红色型更容易产生抗性。

02

红蜘蛛的为害

1.个体极小,仅0.2-0.6毫米,刺吸式口器,有口针;

2.为害部位:叶片背面;

3.为害症状:

3.1前期数量少时,在叶片正面局部形成成团状的比针尖还小的小黄点,当叶片营养丰富,较厚时,正面几乎没有症状,不易发现,背面局部地区失绿变白。

▲红蜘蛛危害叶面呈团状小黄点

这是轻微为害的症状,大家通常找红蜘蛛是翻叶背找,但是很累,而我是找叶面,这些成团状的小黄点就是它们存在证据,学会这么找,容易做到早期发现,早防治。

3.2当后期数量逐渐多时,失绿变白的区域增大,直到全叶背细胞失去功能,叶背变红(农户经常在此时才能发现它的存在,此时防控已经偏晚),然后叶缘出现丝网,最终丝网扩散至其它草莓(此时,红蜘蛛具有自行远距离传播能力)。

▲红蜘蛛爆发危害叶背面症状

▲红蜘蛛危害后期叶片结网

这是叶背发红的症状,出现此症状,表明红蜘蛛已经暴发,有几天的太阳,很快会出现丝网,有丝网就完了,出现这样的症状,说明它已经被远距离传播了,后面说原因。

03

红蜘蛛的传播

1.主要是苗传,露天苗地虽然发生轻微,但很难根除;

2.大棚残留:通常高温闷棚,棚温在60度以上,就足以杀死它们。此时棚内做到没有任何绿色植物,它没有食物,经过10天,各种角落上残留的卵在这种温度下一定脱水而死,或一定会变成幼螨,然后没有食物,必然饥饿而死。因此说如果有高温闷棚的,还要打透后墙,是错误的;

3.入棚后:主要是人为传播,更主要的是劈叶过程中的人为传播的。

当草莓出现叶背发红和丝网症状时,叶背红蜘的数量有时可达到2000只以上,那么这些红蜘蛛不会是一天之内长出来的,它有个发展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劈叶措施等在叶背还没有全红时,就已经被带到其它健康草莓上。

请注意图中工人手中那把叶子,这些叶子可能就有很多带虫叶,这些叶子在健康草莓叶上接触,从而远距离传播。

从红蜘蛛自身的活动能力而言,它没有翅膀,传播距离有限,而上图的劈叶,或将劈叶丢沟里后,再统一处理,是红蜘蛛全园扩散的主要途径,这些措施应该避免。

建议:劈叶直接放入桶中,桶内壁有点水更好,半桶就拿出去,集中烧了。

04

发生条件

高温干燥有利发生,8度以下几乎不动,10-13度左右开始取食,25度产卵量最多,28-33度发展速度最快,35度以上卵几乎不变成幼虫。对温度调控对红蜘蛛的防治没有意义,因为草莓所需的温度即红蜘蛛所喜欢的温度,调整温度必然影响草莓正常发育,所以温度调控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湿度在30%-85%基本不影响它的生存,但更偏爱低湿。湿度在90%以上的,红蜘蛛也更易感染寄生菌,所以高湿不利它的生存。对湿度调控有利控制红蜘蛛的防治,但是大棚内湿度并不能保持在85%以上,这样对授粉不利,且容易导致灰霉病,因此入棚后湿度调控手段也没有意义。

05

化学防控的时间要点

1.移栽初期的重要时间节点:第一次劈叶后;

2.地膜前的时间节点:根据需要,每次劈叶后;

3.整季的时间节点:地膜前最后1次劈叶之前,地膜后,开春后、两茬花果间隔期。

如果是买的草莓苗,通常苗商很注意红蜘蛛的防控,所以即使有带虫,也不会多,又所以当移栽初期第一次劈叶后,红蜘蛛的数量更少,此时虽然温度仍然较高,但由于缓苗需要经常保湿,不利红蜘蛛的发展,而大家都知道红蜘蛛越少越好防,所以第一次劈叶后,是第一个关键点。

移栽后-地膜前,是否每次都需要防治,则可根据需要,找新成叶的叶面上是否有成团的小黄点,如果有,就防治。

整季节点有3个,上面已经说明。最关键是地膜前后,之后将开花结果,叶量逐渐增大,也就失去打透草莓的最后机会。

06

药剂的组配

1.市面上同时对虫和卵都高效的药几乎没有(目前国产的宝卓在观察中表现尚可),因此杀虫+杀卵的合理搭配就非常重要。即使宝卓非常好,也不可能一直使用(抗药性的问题)

始终建议一个有效成份,一个生产季不要超过3次。杀螨剂是杀虫剂中更新最慢的种类,好药不多。

杀成虫:阿维菌素、哒螨灵、溴螨酯、唑螨酯、联苯肼酯、丁氟螨酯、三唑锡、苯丁锡等;

杀卵:螺螨酯、乙螨唑、四螨嗪、尼索朗;

这里可能有人反对了,因为有些药明明标了又杀虫又卵的嘛,下面会有解释。

这里只提专用杀螨剂,还有一部分是杀虫杀螨剂,比如有机磷类的敌敌畏,菊酯类的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等,前者高毒,后者抗性非常高,而且都伤蜂,不建议使用。

2.用药方式:打透叶背,无论那种喷雾器,都需要做到80%以上的叶背着药。建议南北垄的,喷完2-3垄,停机检查叶背着药情况,尤其是两行中间底层叶背,然后调查打药方式;东西垄的,打好10-30米左右,同样检查并调整。

这部分内容是最会引起争论的,有人说弥雾机好、有人说电动喷雾好,也有人说静电的好,我说管你那种好,你做到了80%以上叶背着药了,就是好。

▲喷药不均匀

这张图不少朋友见过,如果打药打成这样,基本等于没打,不说红蜘蛛防不住,白粉病也别想防住。

3.需要注意的:

1.一些药剂标明即杀虫又杀卵,但推荐用量(浓度)对卵通常没什么作用;

2.通常杀红蜘蛛都需要杀虫+杀卵两种药剂;除了不懂打叶背,单用一种药,也是防不红蜘蛛的一个主要原因

3.克螨特(炔螨特)推荐用量不能用于草莓,药害严重,低浓度对二斑叶螨无效;这个药的药害非常普遍,请注意克螨特的标签上写明了30厘米以下作物要慎用;

4.螺螨酯、乙螨唑有一定的伤花现象;

5.三唑锡、苯丁锡同样有药害现象;

6.阿维菌素、哒螨灵、唑螨酯对蜜蜂伤害较强,开花后不用;

7.苦参碱、黎芦碱等,如果是纯的(没有隐形成分)通常效果较差,也更容易产生抗药性;

这类药通常与植物材料的来源和有效成份的含量有关,这就象咱们种草莓有时好吃有时不好吃类似,效果不稳定。

8.植物油、皂素类也是堵塞气孔作用,同样要求比化学农药更高的用药水平,打透,一样很难做到,预防效果差,持效期短,因此也比化学农药更容易或更快复发。

还有一点,草莓作为鲜食浆果,一定要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一般杀螨剂通常安全间隔期在3-5天,部分7天,部分15天,甚至有的30天以上,草莓现在还没有这样数据,基本参考蔬菜类,同一药剂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还不同,咱们自动套短的那个,有3天的就套3天的,不用去套7天。

红蜘蛛的生物防治方法

▲工作人员在释放加州新小绥螨

可用于红蜘蛛生物防治的主要是捕食螨类,目前国内有4种,分别是智利小植绥螨、加州新小绥螨、胡瓜钝绥螨和巴氏钝绥螨

智利小植绥螨由于生产难度大,价格高;

胡瓜钝绥螨和巴氏钝绥螨的取食量与加州新小绥螨类似,但产卵量只有加州新小绥螨的一半,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抗药性上,加州新小绥螨可以与许多草莓农药同时使用。

捕食螨的产卵量与它的控制力直接相关,当一种捕食螨吃同样多的食物时,它生的卵比另一种捕食螨更多时,它将繁殖出更多的后代,更多的后代意味着将吃掉更多的红蜘蛛。

因此综合评价,加州新小绥螨符合中国的实情,目前不能完全或80%以上取代农药,那样的产品中国人还消费不起,也就意味着生物防治(加州新小绥螨)目前只能取代一部分的农药,做到减少农药的使用就已经很好了。

加州新小绥螨从移栽成活,第一次劈叶后开始,每亩6000株草莓释放5-6瓶加州新小绥螨。每株释放1片叶。

07

虫害综合防控-推荐的方案及程序

1.移栽后不得使用有机磷类、菊酯类农药进行叶面喷雾;

2.移栽后-地膜前杀虫剂可以考虑按顺序使用以下几组农药:

a.阿维.螺螨酯+吡虫啉或氟啶虫酰胺

b.哒螨灵+乙螨唑+啶虫脒+氯虫苯甲酰胺(请根据青虫发生情况)

c.宝卓(乙唑螨腈)+乙基多杀霉素+氟啶虫胺腈以上杀虫剂组配已经考虑红蜘蛛、蚜虫、蓟马、青虫,保证用水量打透叶背、苗心的情况下,可以做到15-20天左右1次。如有必要可以增加1次,可轮换上述组配。每亩每次的用水量可根据苗的长势,从2桶逐步增加到4桶。

3.地膜前最后1次劈叶后:联苯肼酯1500倍+尼索朗1000倍+啶虫脒+醚菌酯.啶酰菌胺1500倍;

4.地膜后且苗立起来后:丁氟螨酯1500倍+噻螨酮1000倍+可立施5000倍+绿妃1500倍;

5.药后次日立即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每亩6000株草莓释放5-6瓶加州新小绥螨。每株释放1片叶,间隔30天补充释放1次。用量相同;

6.加州新小绥螨释放后蚜虫、蓟马、白粉病、灰霉病等病虫害的用药请使用下面推荐的药剂。

蚜虫:溴氰虫酰胺(倍内威)、氟啶虫胺腈(可立施、特福力)、氟啶虫酰胺(隆施)、吡蚜酮、苯氧威、抗蚜威、唑蚜威,噻虫嗪。

蓟马: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苯氧威、吡蚜酮、噻虫嗪(冲施灌根)。

灰霉病:啶酰菌胺+醚菌酯(翠泽)、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绿妃)、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健达)、啶酰菌胺、嘧菌环胺、咯菌腈、异菌脲、克菌丹。

白粉病:啶酰菌胺+醚菌酯(翠泽)、氟吡菌酰胺+肟菌脂(露娜森)、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绿妃)、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健达)、苯醚菌酯、乙嘧酚磺酸酯、醚菌酯、腈菌唑、十三吗啉、氟菌唑、戊菌唑、亚磷酸钾、液体硅肥、硫磺蒸馏器。

注意:花后使用艾绿士对加州新小绥螨有巨大的影响,根据蓟马的发生特点:当草莓开花后,蓟马90%以上都会集中在花果上,而叶背和心叶内几乎没有,因此用艾绿士时没有必要打透叶背,可以结合叶面肥和防治灰霉的药同时使用,进行盖面喷雾,主要打透花、果。注意:当用艾绿士用打透叶背的方式喷雾时,反而会惊扰蓟马,使之离开花果,如此防效更差。而盖面喷时,即使蓟马受惊飞起时,也会被正上方的喷头给喷到。

这是我们经过几年时间总结的经验,盖面喷雾艾绿士不会伤害加州捕食螨,而且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更好。

注意:这是说花果期,在没有花时蓟马主要在心叶内,打透心叶是必须的。

08

花后已经发生红蜘蛛,但未出现叶背发红和丝网症状时的防治

1.劈老叶和趴地叶,每侧芽留5-6片叶,2侧芽以上的,每侧芽留4片,两行中间劈狠点;

2.联苯肼酯1500倍(或丁氟螨酯1500倍)+尼索朗1000倍,用水量1亩不少于4桶。总之打透叶背;3.药后第2天加州新小绥每亩释放9瓶,每株草莓释放1片叶,红蜘蛛明显发生的,每株释放3片叶,30天后每月每亩释放5-6瓶。

这是第2种红蜘蛛已经发作的方案,注意劈叶是指已经发生红蜘蛛的情况,如果没有,劈叶不一定按这种方案,不同品种、不同时间的劈叶都是不同的。

有一种说法,也并不一定是所有日本人都这么说,但确实有小日本人说:他们花果期一般不劈叶,除非这叶已经半枯,劈叶跟种植密度也有关系。

09

花后已经发生红蜘蛛,且出现叶背发红和丝网症状时的防治

1.劈老叶和趴地叶,无丝网的草莓每侧芽留5-6片叶,2侧芽以上的,每侧芽留4片,有丝网的草莓留3叶1心,两行中间劈狠点;

2.第1遍药剂处理:联苯肼酯1500倍+尼索朗1000倍,第2遍药剂处理,间隔3-5天:丁氟螨酯1500倍+尼索朗1000倍,(或宝卓3000倍)。用水量1亩不少于4桶,有出现丝网的建议不少于6桶,总之打透叶背;

3.药后第2天每亩释放加州新小绥13瓶,每株草莓释放1片叶;红蜘蛛明显发生的,每株释放3片叶,有丝网的草莓每叶释放,30天后每月每亩释放5-6瓶。

以上的用水量及加州新小绥螨的释放量均指每亩定植6000株的情况,其它栽培量需适当增加。

这是红蜘蛛最严重时的处理方案,有许多人并不做推荐的地膜后预防,他们早知道也听说捕食螨好用,但就是不用,一般等到红蜘蛛暴发了,才想起季老师,然后开始试验,然后要么不打叶或不愿意打叶(因温度相对低,发叶本身慢,怕影响长势,可以理解哈,但对防治红蜘蛛不利)、或当地买不到好的药或打药不透……然后效果不好。请根据上述方案对照一下,我们按这个方案处理成功很多案例,相信人家可以成功,你也一定可成功。

10

下面是当已经使用某些非推荐药剂防治病虫害后,安全释放加州新小绥螨需要的具体间隔的时间:

A.必须间隔7天后才能释放的药剂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啶虫脒、螺虫乙酯、噻虫嗪、虫螨腈、哒螨灵、唑螨酯、乙螨唑、螺螨酯、氟虫脲、敌敌畏、丁醚脲、吡丙醚;除虫菊素、苦叁碱、黎芦碱(此方案中指纯的生物农药,但隐形成分多,因此不建议使用);

B.必须间隔15天后才能释放的药剂有: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多杀菌素(菜喜)、吡虫啉、矿物油、毒死蜱、甲基毒死蜱、唏啶虫胺、呋虫胺、氟虫腈、甲萘威(西维因)、异丙威烟剂(此方案中指纯的异丙威,但隐形成分多,因此不建议使用);

C.必须间隔30天后才能释放的药剂有:多菌灵、双甲脒、二嗪农、恶虫威、苯螨特;

D.必须间隔60天后才能释放的药剂有:有机磷类农药、菊酯类农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丙菊酯、涕灭威、杀线威,或含有以上成分的药剂等。

分享老师:福建农科院丨季洁文章来自于莓管家微信公众号

再过一段时间冬季草莓就要移栽了,今天191草莓服务中心群正式成立,QQ群号:261860671,欢迎和草莓相关的朋友加入,共同交流技术和行业信息。

责任编辑:温泽泽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灵斯科®背后的故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草莓种植,爆发红蜘蛛该咋防治?
得了草莓红蜘蛛用什么药有哪些防治方法
温室草莓不同生长期红蜘蛛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摄影技巧丨实用,油菜花人像摄影技巧,值得收藏
草莓花期安全用药最关键,必须收藏!
最好用的杀螨剂,防治抗性红蜘蛛比螺螨酯、阿维菌素还好
杀虫不伤蜂,使用更轻松!草莓红蜘蛛、蚜虫还怕打不死?
草莓花果期病虫害防治要点
种花好帮手丨这份「月季常见病虫害大全」,先收藏
设施草莓红蜘蛛绿色防控技术

网址: 大咖分享丨草莓红蜘蛛防治的必杀技(值得收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183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红蜘蛛、黄蜘蛛与白蜘蛛如何辨别?
下一篇: 江苏地人工释放天敌控制微体害虫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