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植保站植保无人机在五里界为油菜花喷洒除菌剂和叶面肥。见习记者金晨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1日讯(见习记者金晨 通讯员刘龙腾)时下正值油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期,江夏区植保站又开始忙碌起来,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无人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标配。在江夏,不仅天上飞机装上“北斗”系统自主作业,地里的农机也用“北斗”更完美地深松翻地,农民感叹:不下地不湿鞋就能把农活干完。
“北斗”让飞防作业更智能化
江夏五里界油菜花已经成片盛开。日前,在农业服务中心示范基地,长江日报记者看到,飞手马顿正给植保无人机更换电池。电池更换完成后,他又掏出手机打开App,查看了刚才无人机完成的工作量,并设定好下阶段航线和返航点,按下按钮,无人机升空,准确按照他事先设定的路径继续喷洒。
据马顿介绍,过去操作无人机需要在控制器上架手机才能操作,现在装了“北斗”以后,像这种地势平坦无障碍物的作业区域,完全可以设定航线后自主作业,不再需要人工操控。
基于无人机飞防更加智能高效,江夏区植保站每年耕作面积在不断扩大。2014年植保站开始无人机飞防作业时,飞防面积只有3000亩,去年飞防作业面积已经高达5万亩,今年还会增加。
在五里界陈家湾村某无人机公司的训练场里,学员们正在学习怎样操作无人机。据公司负责人方泽介绍,随着农业植保飞手待遇提高,操作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驾驶植保无人机,平均月收入都有8000—10000元。
金口海勇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海勇展示装在收割机上的“北斗”系统。见习记者金晨 摄
“北斗”让农机操控更精细化
江夏金口街金水三村,海勇农机合作社社员李海棠正开着拖拉机在地里进行深松作业。拖拉机驶过,原本结实的土壤变得蓬松,土质颗粒均匀。
“我要趁着最近天晴赶快把地翻好,天晴了就能直接播种。”李海棠表示,他驾驶的拖拉机背后拉的是旋耕机,过去没有北斗系统的时候,耕地有深有浅,规格不一致,有的时候土地深度不达标就得重来。
他指着驾驶室内的“北斗”终端显示器说:“现在看着显示器,旋耕机作业深度一目了然,翻地可以一次成型。像种玉米这类作物,深松土壤深度不够,玉米就容易倒。深度够了,还能把深层的土翻起来,让土地更肥沃。”
加入合作社,开农机为李海棠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过去靠牛耕种时,一天最多耕10亩地,现在靠拖拉机一天耕种几十亩。他除了耕种自家的土地,还开农机具帮周围农户耕种,一年还可以增收几万元。
据金口海勇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海勇介绍,合作社已有83台农机装上“北斗”系统。“北斗”系统精度高,误差只有万分之三,过去用GPS,误差是千分之三。如今,收割机也装上“北斗”,一次性完成收割和翻地。
不下地不湿鞋就能搞好生产
安装“北斗”系统,同样也让农机管理更加精细化。王海勇打开北斗终端App,输入自己的手机号以后,合作社内农机具的分布、方位和作业量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江夏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办负责人王永红介绍,在农机具上安装“北斗”系统,是湖北省军民融合项目中的子项目,目前,江夏区共安装近500台北斗终端系统,计划在3月份完成550台的安装工作。
安装“北斗”系统,除给农户带来好处,管理机构也可以通过北斗系统实时掌握全区耕作面积和耕作类型。还能通过“北斗”平台发现哪里需要农机具,及时调配。
“不敢想,现在变化太快了!”谈及智能化给农业带来的改变时,王永红感叹道,就这几年间,江夏区主要农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80%,未来实现智能化后,产量和效率必然有巨大提升,“让农民不下地不湿鞋就能搞好生产”。
系统 无人机 作业 北斗 江夏区 【纠错】编辑:admin
相关知识
在“智慧”的田野上(逐梦)
探寻田野上的智慧丨“千里眼”监测虫情 无人机精准作业
探寻田野上的智慧⑧丨“千里眼”监测虫情 无人机精准作业
智慧种田丨无人机浇水施肥效率提升200%的秘诀
农业无人机行业白皮书
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养花最厉害的营养液,原来是它,花不生虫不黄叶猛开花
病虫害防治科技化 植保无人机显身手
无人机播种、智能机施肥浇水......打探农交会上的“黑科技”
长沙:烟稻轮作让农田全年不“闲” 灵活用工带来农村新变化
网址: 不下地不湿鞋就能把农活干完?原来是无人机在自主作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2210.html
上一篇: 如何浇水才能让香水百合茁壮成长( |
下一篇: 玉米病虫害远程咨询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