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用2,4—D除草剂防治杂草取得成功,随之出现了用于化学除草的微量喷雾机;1950年日本研制成功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60年代初又发明了塑料薄膜喷粉管。70年代,研制成功常温烟雾机;静电喷雾技术在一些国家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在美国还研制出能回收未到达目标物药液的喷雾机;在英国J.弗赖尔首先应用控滴喷雾理论喷洒除草剂。中国现代植物保护机械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
目录 1 发展简史 2 植保机械分类 3 现状和趋势在种植业和林业生产中,使用机具或设备防治和控制病、虫、杂草、动物等对作物和林木危害的过程。是确保农业高产稳产、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治和控制的方法有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所用的机具和设备称植物保护机械,简称植保机械。其中大量使用的主要是化学防治机械,亦称农业药械。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病虫危害而损失的粮食,平均占总产量的35%,损失的棉花则达60%。中国每年使用商品农药约150万吨,1981~1985年,全国年平均病虫害防治面积22亿亩次,平均挽回粮食损失约2250万吨,挽回棉花损失约190万吨。
中国古代许多著作如《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都记载了劳动人民与植物病虫害作斗争的情况及所用的简单工具。
19世纪中叶,在法国的波尔多城附近,首先使用喷雾法喷洒杀菌剂防治葡萄病虫害。1850~1860年间美国制造了手动喷雾器,在加利福尼亚、纽约、明尼苏达等州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1887年出现了马拉地轮驱动喷雾机;1895年俄亥俄州的W.R.门罗创制了带风机的手动喷粉器。1900年出现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喷雾机;1918年在美国开始使用飞机喷撒农药来防治森林害虫;1925年中耕型拖拉机问世后,开始应用拖拉机牵引式喷雾机;1940年在飞机上装设喷杆,实现空中喷雾。1944年开始应用湿润喷粉和低压微量喷雾技术,提高药剂在植物上的附着性能;1947年用2,4—D除草剂防治杂草取得成功,随之出现了用于化学除草的微量喷雾机;1950年日本研制成功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60年代初又发明了塑料薄膜喷粉管。70年代,研制成功常温烟雾机;静电喷雾技术在一些国家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在美国还研制出能回收未到达目标物药液的喷雾机;在英国J.弗赖尔首先应用控滴喷雾理论喷洒除草剂。
中国现代植物保护机械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0年在浙江省立植物病虫害防治所设置了植保器械研究室,进行人力喷雾器的试制与推广工作;1934年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央棉产改进所合作设置了喷雾器制造实验室;1936年参照国外样机研制成功自动喷雾器和双管喷雾器,生产能力最高达月产600架,1937年生产了3761架,行销到江苏、浙江等23个省、市,这是中国推广国产植保机械的开端。1936~1946年先后由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机械实验室和农林部病虫药械实验厂进行农药和药械的制造、实验工作,1946年上海成立农林部病虫药械实验总厂,并在北平设立分厂。1949年以后,中国的植物保护机械化以手动植保机械为主获得迅速发展。1949~1950年首先加强了上海病虫药械厂和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先农坛分厂的植保机械生产;到1958年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植保机械专业生产厂,到80年代末累计生产了20多个品种,70多个型号的植保机械。其中推广数量较大的人力植保机械有:单管喷雾器、手摇喷粉器、压缩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等;机动植保机械则有:机动担架式喷雾机、背负式弥雾喷粉机等。1953~1957年,手动喷雾(粉)器的平均年产量为60万架;1965~1978年间增加到250万架;1979年起增长更快,1983年年产量超过1200万架,以后逐年下降,1986年为196.3万架。机动植保机械的生产在50~60年代发展缓慢;1970~1976年平均年产量约3万台;1977~1983年间增加到平均7.1万台;以后一度下降,1988年又猛增到11.18万台。在新技术开发方面,1951年开始发展航空植保事业;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自行设计了多种手动和机动植保机械,其中包括适用于水稻田的远射程机动喷雾机等;飞机微量喷雾技术于7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生产;7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手持式静电离心喷雾机和由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改装的静电喷雾机。
可按防治方法、施药剂型、雾化原理、动力型式等进行分类。但通常是按防治方法进行分类的,可分为:化学防治机械、物理防治器械、生物防治器械。
能将一定量的农药药液(粉、粒)均匀喷洒(撒)在作物等目标物上的机具。用化学防治机械喷施农药,可以达到快速防治和控制病虫草害的目的。它是现阶段植物保护机械化的主要手段。按施药剂型和雾化原理分为喷粉机、施粒机、液力喷雾机、离心喷雾机、气力喷雾机、热力喷雾机、风送液力喷雾机、抹药机、土壤消毒机等。每一种机具又可按动力型式分为人力、畜力、牵引式、悬挂式、自走式等。喷雾机又可按施药量分为常量、中量、低量和微量。
利用微波、激光、高频与高压电场和磁场等的物理效应,驱赶或杀死鸟兽、害虫、病菌、杂草等的植物保护装置。已应用于生产的有诱杀灯、驱蚊器、电击杀虫器、惊鸟器等(见物理防治器械)。
包括害虫天敌的繁殖机械化设备和生物农药、性诱剂施放机具等(见生物防治器械)。
植物保护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以发展拖拉机牵引式和悬挂式大型喷杆喷雾机和风送液力喷雾机为主;人力喷雾器仅用作庭院花卉草坪的病虫防治。德国在发展大型植保机械的同时,也普遍使用中小型背负式机动植保机械。日本在大力发展小型背负式和担架式植保机械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大型悬挂式和自走式喷雾机。许多国家还大力发展航空植保,用飞机喷洒农药工效高,防治及时,适于林区植保作业和大面积农田暴发性的病虫害防治作业,到1983年底,全世界拥有农业飞机3.2万架,年防治面积56.25亿亩。
在中国,一般农田以使用人力植保机械为主。全国在1988年,拥有手动喷雾(粉)器5118万架,基本满足低水平防治病虫害的要求;拥有机动植保机械36.52万台,当年机械防治面积1.34亿亩,约占年防治总面积的6%。全国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江苏、河北、山东、河南、四川、浙江6省占有全国机动植保机械总保有量的49%和人力植保机械总保有量的53.7%;东北和西北地区8个省、自治区仅分别占总保有量的10%和4.6%。
大量施药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物理、生物和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和相应防治器械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化学防治机械正向着高效、经济、安全和环境污染少的方向发展。可控雾滴、静电喷雾等技术将进一步在生产中得到发展。新一代植保机械将广泛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对施药量、喷洒压力、雾滴大小等进行自动控制,实现精密施药,进一步提高对目标物的对靶性,以最少的施药量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积极推行植保专业责任制,提倡同步联片防治,把植保机械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关知识
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
植物保护
学植物保护后悔死了?为什么千万别学植物保护专业?
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
植物保护PPT.ppt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植物保护论文范例6篇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介绍
欢迎访问《植物保护学报》网站!
《植物保护学》(花蕾 主编)【简介
网址: 植物保护机械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280.html
上一篇: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些基本知识,你 |
下一篇: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微生物菌株的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