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李杰

(太原市迎泽公园,山西 太原 030001)

0 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对生态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加大了技术引进和投入,从技术先进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等方面着手,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为病虫害治理工作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形势,明确病虫害的类型和特点,注重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处理手段,为后续生态发展建设做好铺垫。

1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意义分析

1.1 园林工程概况

某园林绿化工程地点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建设合同价992.4648 万元,含路面铺设、栈桥、假山、景墙、凉亭、绿化种植等,选用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如白皮松、国槐、核桃、山楂、女贞、锦带花、迎春、三色堇等,适当引进一些新的品种,丰富当地物种资源,如黄金香柳、秋枫、萍婆、红叶石楠、梓树、绣球、忍冬、辽东冷杉、锦叶榄仁等,通过乔、灌、草合理搭配完成绿化建设工作,在园林工程建设中既有密植的丛林,亦留有大片草地,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共计种植乔木6432 株、灌木19270 株、地被284238m2、草坪44456.5m2、水景1099m2,工程建设中需应用较多植物,需进一步加大关注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从多方面入手优化,下面以该工程为例对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进行论述。

1.2 改善生态环境

上述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景观设计与生态意境氛围营造,结合原有植被增加了绿化的覆盖面积,将地被面积从198234m2增加到284238m2,草坪面积规划从23684m2增加到44456.5m2。在此过程中地被面积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少,过大就造成区域内植物群落失衡的状况;过少则难以起到绿化景观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1]。在工程建设中制定了相应的植保制度,配合病虫害防治提高绿化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通过景观设计与氛围营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2]。

1.3 推动持续发展

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城市内部缺少病虫害防治规划,园林建设工作则难以达到预期绿化美化效果。上述工程在景观设计与氛围营造的同时制定的相应的植保标准,通过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为基础,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将相关植保技术措施手段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包括植株驯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搭配栽植等措施,保证绿化景观效果的呈现;并可将该工程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大规模推广,最终圆满完成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

1.4 强化经济价值

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之肺”,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供大量的氧气供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减热岛效应,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园林植物不仅有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O2,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原始能量,还可以带动许多行业的发展,如旅游产业、文化传媒、餐饮住宿、医药开发,科学研发,科教培育等;如果植保相关工作滞后将直接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影响景观效果,给相关行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注重植保,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强化执行效果,最终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2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2.1 生态建设原则

生态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改善城市局部空气质量,调节区域气候环境,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上述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遵循生态建设的科学方法,关注城市园林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及推广价值,不断调整病虫害防治手段,使其具有更高的综合利用效益,从而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有效性。

2.2 生物链种原则

植物种群的丰富性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是病虫害防治遵循的原则之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植被种群特点,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治模式,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适宜地方,区域配置相应的物种实现生物防控,建立更加符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的生物链种群,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需要,发挥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2.3 功能特点原则

当前阶段,我国愈发提倡生态环境保护,各地区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城市的整体空间构成部分较多,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从功能特点方面着手,结合园林绿化的实际功能进行相应的调整,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在防治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植保技术措施和手段的合理应用将直接决定最终结果的优劣,为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实现效益最大化、满足发展需求。

3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3.1 转化科技成果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落实良好,相关部门共同下发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和《科技推广成果库管理办法》,同时编写了《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办法》等。随着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各项技术的应用条件不断优化,为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3.2 防治基础改革

无害化科学技术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支撑,上述工程结合战略方针做好基础改革,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都涵盖在内,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协调化发展的体系。在此过程中,我省园林建设植物保护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和提高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3.3 细化防治问题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政策,要求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内容,城市园林绿化将现代化技术有效应用,提高技术科研成果的运用效率。上述工程在相关工作开展中,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将现代化病虫害防治理念进一步渗透,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作为主要原则,解决当前城市园林建设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对未来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成因

4.1 技术基础落后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要紧跟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技术应用并落实相关制度,提高地区的生态效益。从我国各个地区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情况来看,目前仍然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具备专业技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单位只占了较少的部分,植保重视程度不足、技术水平偏低已成为主要问题之一,因此给后续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后续应结合实际进行技术创新优化与应用。

4.2 人员参差不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着误区,人们普遍认为病虫害防治的严谨性以及技术性要求并不高,这样的理念导致多数人认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无非就是除草、喷药等,几乎没有技术难度,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聘请非专业人员开展工作,负责人盲从的指挥完成病虫害防治,导致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造成资源浪费,给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5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策略

5.1 转变防治观念

现阶段我国城市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仍然不够完善,其原因在于现代防治观念未能落实,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导致各类技术无法有效应用,且由于大部分工作人员防治理念缺失,开展工作无法发挥出技术效果。上述工程在建设中为了能够达到全面防治病虫害的目的,通过开展培训工作,转变工作人员的观念意识,认真学习现代病虫害防治手段和预防措施,结合各类专业技术加强实操性,由上级管理部门定期进行培训考核,使植保工作的开展能够运用科学正确方法,保证各类植物的健康生长。

5.2 提高专业水平

在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执行具体工作,只有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提升,才能加快技术的创新速度。因此,该工程相关单位格外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养,定期开展教育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提升综合效益。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喷药消毒,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技术手段,切实发挥植保技术的实际作用[5]。

5.3 实现技术创新

5.3.1 生物防治

生物病虫害技术效果较好,并且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会对人畜造成任何危害。以往生物防治病虫害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但该方式忽视了自然生态食物网自身的系统调节,只能在短时间内清除病虫害,无法达到长期预防效果。为此上述工程结合现代防治技术进行优化,从食物链结构着手,调研当前城市园林的食物链结构,如利用赤眼蜂、瓢虫等治理蛾类害虫;利用啄木鸟、布谷鸟、山雀等捕食松毛虫,在自然环境中降低病虫害密度,进一步控制病虫害规模与数量,最终保证生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5.3.2 物理防治

传统物理病虫害防治靠人为清除和捕杀,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消耗,并且清除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上述工程预先选用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装备,开展区域观测工作,关注水分子吸附、温度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声音驱逐法、光能驱逐法开展病虫害物理防治工作,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同时,针对春尺蠖、松毛虫、朱砂叶螨等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在树干上、中、下三个部位,均匀涂抹粘虫胶或药陶土,有效防控此类害虫。粘贴胶带涂抹如图1 所示。

图1 粘贴胶带涂抹

5.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也是当前园林绿化工程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手段之一,针对树干害虫、蚜虫、蚧壳虫等,选择农药埋施法、喷施法进行防治,树木根部挖坑与打孔,将呋喃丹或氧化乐果等具有较强内吸性的颗粒剂施入或喷施叮虫咪、杀扑磷等,害虫取食之后会引发中毒死亡进行有效毒杀。呋喃丹药效能够达到3 个月以上,选择树干周围60cm 的部位,开挖0.5m 深的孔穴3~4 个,将50~80g 呋喃丹施入其中,全过程进行两次药剂埋施便可。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喷洒40%速杀扑磷或叮虫咪1500 倍~2000 倍液防治白绵蚧或蚜虫,也可用1500倍~2000 倍液氯氰菊酯等药剂快速杀灭害虫,避免出现滋生的情况。

5.4 建立评价系统

目前在我国病虫害处理系统中虽然进行了编制,但是在制度实施过程中问题仍然频频发生,导致评价无法应用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为此上述工程技术部门健全评价系统,根据当地的具体生态情况和地质需求分类评价,认真研究每种植被病虫害的成因,根据具体结果确定防治方向,建立中心数据控制平台,通过各类终端设备或手机实现联动,加强任务的落实与执行能力,结合实际做好各类植物的综合防治工作,从而发挥出评价系统的效果。

6 结语

植保工作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我们应当坚持新时期的发展理念,在技术方面做好研究和创新,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环境情况、土壤情况合理选择,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促进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大范围病虫灾害的发生。

相关知识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doc
城市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园林绿化及园林病虫害防治
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控管理办法
驻马店开发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进行时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网址: 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299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下一篇: 城市绿化:玉簪花病虫害防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