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作为新疆棉区的代表性区域,近年来棉花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呈现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且频率增加较快、发生面积增大等变化趋势。棉田病虫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棉蓟马、棉叶螨、棉盲蝽象、棉花枯、黄萎病等病虫害。近几年来,阿克苏地区棉田病虫害平均每年发生面积达700多万亩次,实际损失在18000吨左右(估测)。初步分析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原因主要在气候变化、作物布局、秸秆还田、农民盲目用药等。据《阿克苏地区农作物病虫害长期预报》分析:预计2020年阿克苏地区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在875万亩次左右。其中虫害发生面积760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115万亩次。蚜虫、棉铃虫及棉盲蝽象危害程度重于去年。为切实做好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损失,保障棉花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和专业化防治面积分别达到20%以上和2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下降。
二、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棉区、棉花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种类,本着轻简化、无害化的原则,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措施,大力推广抗(耐)病品种,发挥棉花自身补偿作用,充分利用生态调控手段,保护和利用棉田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药剂防治优先选用生物源、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并注意药剂轮换。重视合理用药、精准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通过秋冬压低病虫基数,苗期预防、生长期控害、铃期保铃保产等技术措施,增强棉田的可持续和安全控害减灾作用。
三、防控措施
1.播种期
预防对象:苗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蓟马、苗蚜、棉叶螨、棉盲蝽、地下害虫等。
(1)选用抗(耐)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品种和抗虫品种。
(2)根据各棉区苗期病虫发生特点,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做好种子药剂处理。
(3)清除棉田、田埂和路边杂草,减少棉盲蝽、棉蓟马、棉叶螨、地老虎虫口基数。
2.苗期
防治对象:苗病、苗蚜、棉铃虫、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叶螨、棉盲蝽、棉蓟马、地下害虫等。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铲除棉田及渠埂杂草, 及时中耕松土,喷施叶面肥,提高作物抗虫能力,确保棉苗健康生长。
(2)苗病:发病初期及时防治,尤其遇低温阴雨天气,及时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噁霉灵等药剂控制。雨后及时松土,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防治立枯病的发生。
(3)棉蓟马:结合棉花定苗,拔除多头棉。棉苗现行后及时组织进行防治。可选用20%啶虫咪(鬼斧)、10%吡虫啉3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亩用量20-30毫升兑水15-3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把多头棉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此时防治可兼治蚜虫、地老虎等害虫。
(4)苗蚜:以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为主,田间出现中心株或蚜虫点片发生时,分类进行挑治。对蚜点多、天敌数量较大的棉田,可用洗尿合剂(洗衣粉、尿素、水的配比一般掌握在1∶1∶100)或植物性杀虫剂0.5%苦参碱水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对蚜点多、天敌数量较少的棉田,可用10%吡虫啉乳油、4%阿维.啶虫迷乳油2500倍液,或20%啶虫迷乳油(莫比郎)4000-5000倍液等药剂进行挑治。防治时要确保质量,同时要注意保护天敌、增益控害,切勿大面积喷施化学农药。
(5)棉叶螨:当棉田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中心株,超过15%时立即进行全田统一防治。
(6)地老虎:采用糖酒醋液、杀虫灯诱杀成虫,压低基数。采用晶体敌百虫配制毒土或毒饵顺垄条施诱杀幼虫。
(7)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生物肥,合理增施磷、钾肥,补充微肥,追施氮肥,发病前或初见病时用药,连续用药2-3次,间隔10天,叶面喷施与喷淋灌根相结合,注意轮换用药。
3.蕾期
防治对象:棉铃虫、棉叶螨、棉盲蝽、枯萎病、黄萎病等。
(1)及时化调化控,中耕除草。根据棉株长势适时喷施甲哌嗡(缩节胺)控制旺长,培养壮苗。
(2)棉盲蝽:当百株虫量达5头时实施药剂防治,施药时间应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由田边向内施药。棉盲蝽重发区6月上旬结合棉铃虫和棉蚜防治进行兼治。
(3)棉铃虫:棉铃虫成虫期采用杀虫灯、性诱剂配套干式飞蛾诱捕器,或生物食诱剂诱杀成虫;当棉铃虫百株幼虫达8-10头时进行药剂防治,优先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茚虫威等生物农药。
(4)棉叶螨:点片发生时,选用专用杀螨剂控制为害。
(5)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发病前或初见病株时,及时用药控制病情。
4.花铃期
防治对象:伏蚜、棉叶螨、棉铃虫、棉盲蝽、铃期病害等。
(1)铃期病害:及时去空枝、打老叶,摘除烂铃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和郁闭度,减少田间病虫基数。同时,应避免偏多、偏迟施用氮肥,防止棉花贪青徒长。铃病常发区,以花蕾和幼铃为重点适期喷药预防,发病前或初见病时喷药。雨前预防,雨后及时喷药控制铃病的发生。
(2)棉铃虫:采用杀虫灯、性诱剂、生物食诱剂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当百株幼虫达8-10头、百株卵量达20-30粒时,进行药剂防治。
(3)当伏蚜、棉叶螨、棉盲蝽等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伏蚜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平均200-300头,全株均匀喷雾;棉叶螨点片发生时挑治,连片发生时全田防治;棉盲蝽百株虫量10头时进行全田防治。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清洁田园和秋耕技术
棉花收获后及时拔除棉秆并清洁田园,清除病虫残体。秋耕深翻,有条件棉区秋冬灌水保墒,压低病虫越冬基数。
(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
(三)种子处理技术
根据各棉区苗期主要病虫种类,选用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或专用种衣剂处理种子。
(四)生物源农药和天敌保护利用技术
1.天敌保护利用。棉花生长前期注重保护利用棉田自然天敌,充分发挥天敌控害作用。苗蚜发生期,当棉田天敌单位(以1头七星瓢虫、2头蜘蛛、2头蚜狮、4头食蚜蝇、120个蚜茧蜂为1个天敌单位)与蚜虫种群量比,高于1:150时,不施药防治,利用自然天敌控制蚜虫。
2.灯光诱杀、黄板诱蚜。各县(市)要抓好有利时机,及早做好频振式杀虫灯和黄板的田间挂放及维护管理等工作,全面诱杀趋光性和趋黄性害虫,降低田间发生危害程度。(注意:黄板使用要在棉蚜大量迁入棉田之前,在棉田周围摆放黄板,对有翅蚜进行诱杀防治。黄板高度1.2米,每隔20—30米插一块。)
3.生物源农药。棉铃虫卵孵化始期喷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应用藜芦碱等防治棉蚜、棉铃虫;预防苗病、枯萎病、黄萎病,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乙蒜素处理种子,苗期和花蕾期随水滴灌施药或叶面喷雾;防治铃期病害,真菌性铃病采用多抗霉素叶面喷雾,细菌性铃病选用乙蒜素等防治。
4.人工释放赤眼蜂。棉铃虫成虫始盛期人工释放赤眼蜂,放蜂量每次10000头/亩,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降低棉铃虫幼虫量。
(五)昆虫信息素诱杀技术
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至末代成虫末期,大面积连片使用棉铃虫性诱剂,每亩设置1个干式飞蛾诱捕器和诱芯;连片施用生物食诱剂,在棉铃虫、地老虎等夜蛾科害虫主害代羽化前1-2天,以条带方式滴洒,每隔50-80米于1行棉株顶部叶面均匀施药,可诱杀成虫。
(六)生态调控和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
棉田周边田埂种植苜蓿或早熟油菜等作物,引诱、培育和涵养天敌,增强天敌对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的控制能力。棉铃虫常发区,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苘麻条带诱集棉铃虫成虫产卵,集中杀灭。推行棉花和冬小麦相邻种植,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七)合理用药技术
1.防治蚜虫、棉盲蝽可选用苦参碱、烯啶虫胺、噻虫嗪等;棉盲蝽可选用氟啶虫胺腈等。
2.防治棉铃虫等夜蛾科害虫优先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茚虫威、多杀霉素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可选用灭幼脲、抑食肼等;化学药剂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等。
3.防治棉叶螨选用阿维菌素等生物源杀虫剂;化学药剂可选用乙螨唑等。
4.预防和防治枯萎病、黄萎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乙蒜素、氨基寡糖素等;化学药剂可选用辛菌胺醋酸盐等。
5.防治铃期病害。真菌性铃病发病初期(铃上出现水渍状小点)可选用多抗霉素、乙蒜素,化学药剂可选用辛菌胺醋酸盐、吡唑醚菌酯等;细菌性铃病可选用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乙蒜素、中生菌素等,化学药剂可选用噻菌铜等。
6.药剂拌种。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包衣可控制苗期多种病虫害。
7.苗病(立枯病、猝倒病、红腐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防治,可选用络合态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噁霉灵等药剂。
来源:阿克苏农技服务、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图文编辑:天山植保。
相关知识
2020年阿克苏地区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0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全国农技中心:2022年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19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0年7月棉田病虫害发生与防控技术建议
2023年油料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4年向日葵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向日葵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网址: 2020年阿克苏地区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475.html
上一篇: 福建省应对低温寒潮危害农业减灾科 |
下一篇: 苹果“倒春寒”防护技术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