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壮医:灸疗法

壮医:灸疗法

  灸疗法是通过烧灼或熏烤体表一定穴位或患处,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刺激,以调节人体天地人三气的同步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类治疗方法。壮医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调节气血、消肿止痛、祛风止痒、保健防病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壮医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壮医灸疗法内涵丰富,种类众多,包括十几种之多,如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四方木热叩疗法、药棉烧灼灸疗法、无药棉纱灸疗法、水火吹灸疗法、火功疗法、艾灸疗法、鲜花叶透穴疗法、灯花灸疗法、麻黄花穗灸疗法、竹筒灸疗法、艾绒硫磺灸疗法、灼疗法等。

  (1)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通过壮药炮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壮医认为该疗法的治疗机理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进行刺激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疏调龙路、火路气机,具有通痹止痛、祛风止痒、活血化淤、消肿散结、消炎退热等作用。壮医该疗法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病证。如①通痹止痛,对各种痛症,如头痛、痛经、肌肉扭伤等均有明显疗效;②祛风止痒,对皮肤瘙痒、荨麻疹等有较好疗效;③活血化淤,可治疗多种血症,既能止血又能活血。该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关键在于选好穴位,点灸有活血作用的穴位可以活血,点灸有止血作用的穴位可以止血;④消肿散结,可治疗多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⑤消炎退热,对感冒发热病人,可使之退热;痔疮发炎肿胀,可使炎症消退;⑥温经通痹,对风寒湿毒引起的关节痹痛有较好的疗效;⑦健脾消食止泻,对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有显著疗效,对食欲不振、厌食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2)四方木热叩疗法

  四方木热叩疗法是壮族民间治疗腰腿痛、关节痛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外治疗法,也可用来治疗骨质增生等病症。该疗法使用前首先制备“治骨酊”和药浸四方木,方法为:取四方木50g(锯成长20~30厘米,宽3~4厘米若干段)、战骨500g、红花100g,加入60%~75%乙醇3000mL,浸泡15天,取出四方木皮晒干备用,过滤去渣的药液即为“治骨酊”,分装备用。施疗时,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选用大小适中的纱布2~3层,以“治骨酊”浸湿后,平敷于发病部位,外加能盖过纱布的厚皮纸一张,将备好的四方木皮在灯火上燃成炭状,仅烧木皮的外层,每次烧长2~3厘米,烧至木皮全层二分之一着火,要求着火深度足而叩打时不溅炭块为好,将着火端在厚皮纸上叩打,打至局部发热,要注意叩打有节奏而用力均匀,并不断移动叩打部位,防止局部烫伤起泡,叩打至纱布药液干为合适。每天叩疗1次,每10天为1个疗程。此法常用于治疗骨质增生。

  (3)火功疗法  

  壮医火功疗法是采用经过加工炮制的药枝,点燃熄灭明火后,用两层牛皮纸包裹熨灸患者身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火功药用材料取追骨风、牛耳风、过山风、五风藤、吹风散等药枝条各一截,长15~20厘米,晒干后,用生姜、大葱、两面针、黄柏、防己等加入白酒浸泡,7天后取出晒干备用。施疗时,将浸渍过的药枝置于一灯盏上燃烧,明火熄灭后,把燃着暗火的药枝包裹于两层牛皮纸内,随即在患者身上的穴位施灸。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腹痛、久泄、胃下垂、瘰疬等证。

  (4)水火吹灸疗法  

  壮医水火吹灸疗法是流传于广西上林县民间的专治疖肿的一种疗法。方法是,先用清水喷淋于疖肿面上,然后用艾条对着疖肿熏灸,距离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一边灸一边用嘴对着肿面吹风,待肿面水分将干时再行喷淋吹灸,如此反复施行为治。

  (5)灯花灸疗法  

  壮医灯花灸疗法又名灯火灸、灯草灸,是用灯芯草蘸植物油,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灸灼病变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法分明灯灸、阴灯灸、余热灸三种。①明灯灸法:将点燃的灯芯草慢慢地向穴位移动,并稍停瞬间,待火焰略变大,则立即垂直点触于穴位上,随之发出清脆的“啪”声,火亦随之熄灭。此法多用于治疗急性病和急救用。②阴灯灸法:施术者左手持点燃的灯芯草,左手拇指压一下点燃的灯芯草,利用拇指温度压在病人的穴位上,每穴施灸2~3次。此法多用于治疗小儿科疾病和慢性疾病。③余热灸法:用灯芯草1~3根浸油后点燃,待灯芯草烧燃后即把火吹灭,利用灯芯草的余热点在病人穴位上。此法常用于治疗腹泻等疾病。

  (6)鲜花叶透穴疗法  

  壮医鲜花叶透穴疗法是将鲜花或叶子置于所选病症穴位上,用线香或药根枝点燃后,隔花叶灸灼,通过鲜花芳香之气,绿叶浓厚之味而达到调节脏腑,祛秽辟邪,通窍宁神,除病康复的一种疗法。该法根据病症选择治疗用穴,结合壮医天地人与花木生机同步运行的认识,按岁行物候季节采用鲜艳春花、绮丽夏花、金碧秋花、献瑞冬花。凡当节令鲜花如含苞、初展、开放、盛开、敛容、落英等花瓣,无论嫩叶、玉叶、绿叶、碧叶、红叶、金叶等叶片,均可选用。该法材料施治安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救治。

  (7)麻黄花穗灸疗法  

  壮医麻黄花穗灸疗法独具特色的壮医灸疗法之一,是将浸泡过药水的麻黄花穗点燃后以拇指直接按压在某些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药水制作方法:取麻黄花穗15克、硫磺15克、雄黄15克、杜仲12克、丁香3克、松香3克、细辛3克,另有乳香、没药、桂枝、白芷、川芎、枳壳、独活、炮甲、两面针、通城虎、金不换诸药各6克,将以上药物浸泡于95%酒精500毫升,浸泡3周后用纱布过滤去渣,在药液中加入冰片3克、麝香1克,再加入适量的3厘米长的麻黄花穗浸泡,瓶装密封备用。施疗时,用拇指将点燃的麻黄花穗迅速按压在选定的穴位上,火熄灭后重复操作,灸至皮肤潮红为止。此法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头痛、头晕、体癣、手脚麻木、痧病等病症。

  (8)药棉烧灼灸疗法

  壮医药棉烧灸疗法是用干棉球蘸吸预先制备的壮药酒,点燃后,直接烧灼患处,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壮药酒的制备:取九龙川、草乌、川乌、石头散、吹风散、穿破石等适量,用95%酒精适量浸泡药物三天以上,制备药酒备用。施疗时,钳夹棉球一个,蘸吸预先制备的壮药酒,点燃并将着火的棉球迅速扣向病变部位,此时患部亦因吸附有药酒而起火燃烧,着火棉球灸治后迅速移开,另一手掌同时迅速捂向患部将火捂灭。之后重复上述操作。施灸次数以患部皮肤潮红、患者能忍耐为度。该疗法主要适用于局部肌肉酸楚麻痛、风湿痹痛、无名肿痛未成脓者、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而无表皮出血者,亦可用于某些疾病挑治前后的辅助治疗。

  (9)无药棉纱灸疗法

  壮医无药棉纱灸疗法是采用普通未湿过水的棉纱线,以8~12条拧成一股,点燃呈萤火状,对准预先选好之穴位直接施灸,拇指头随线压灭萤火,每次取穴10~20个施灸。该疗法主要适用于治疗时行感冒、风火牙痛、胸闷腹痛、各种神经麻痹疼痛等,亦可用于治疗属于寒热交错、疼痛、麻木等表邪病症和各类痧症。

  (10)竹筒灸疗法   

  壮医竹筒疗法取材竹筒,纳入艾绒点燃灸疗的方法。竹筒制法:取一根长约8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的竹筒,一端留住竹节,另一端锯掉竹节,在距开口端2厘米处分别开两条长方形气槽,宽约2厘米,长达另一端之竹节。施灸时,先以野芋头切成厚度约2毫米之薄片,贴附于竹筒的开口端,然后植入艾绒,平气槽(2厘米处)为度,点燃艾绒,以贴粘野芋片的一端轻压在痛处或选取的穴位上,至局部感觉热甚(能忍受为度),再重压竹筒,热感消失,约过3息(约10秒钟)即可移开竹筒。该疗法治疗各种痹证、腹痛、腰痛等病症时直接灸治痛处,治疗咳嗽着灸肺门穴,治疗哮喘者灸定喘穴,治疗感冒着灸大椎、肺门即曲池诸穴。

  (11)艾灸疗法   

  壮医艾灸疗法分艾炷灸和艾卷灸两种。艾炷灸是用艾绒制成大小不同的艾炷备用。使用时将艾炷放在皮肤上直接灸或隔药(姜、蒜、盐、蛤蟆皮等)灸。艾卷灸又称艾条灸,可分4种:①温和灸,将艾条点燃一端,靠近穴位熏烤,至病人感觉温热舒适,就固定不动。灸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一般灸10~30分钟。②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接近灸的部位平行往复回旋熏灸(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10~30分钟。③雀啄灸,将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穴位,如小雀啄米一样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施灸,每次灸5分钟。④实按灸,将药艾条点燃后裹上10层油纱纸或3~5层棉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而发挥治疗作用。壮医艾灸疗法公国温热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达到通经活络、理气祛寒、回阳救逆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虚寒性疾病,如腹痛、风湿骨痛、泄泻等。

  (12)艾绒硫磺灸疗法

  壮医艾绒硫磺灸疗法是采用精制的艾绒10克配硫磺粉2克,制备为一份药粉瓶装备用。施疗时,将药粉捏成玉米粒大小,点燃后直接灸在患者的穴位上施治。该疗法适用于治疗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炎等病症。

  (13)灼疗法

  壮医灼疗法是用桐油果仁或转投等烧热后灼于患者的一定部位,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桐油果仁灼法多用于龋齿的治疗,方法是将桐油果仁点燃,熄灭明火,待其温度稍微降低后(70~80℃),灼烫于龋齿洞部位。砖头灼法多用于足跟痛的治疗,方法是用火砖2~3块烧热,轮流取出,迅速铺上一层鲜大风艾叶并洒上适量的酒或醋,将患足踩踏其上,灼烫患部,热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天2次,每次约20分钟。

相关知识

壮医巧用鲜花叶透穴疗病
民族疗法
康复医学科
三伏贴+热灸=?这家医院推出中医特色疗法“三伏药灸”
你绝对没见过!蒙医那些神奇疗法
独特的苗族民间疗法
「医院特色」探访张店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银针“生花”新医正骨
壮医香疗之花香疗法篇
芳灸儿自然疗法——首次系统化整合芳香疗法、艾灸和小儿推拿
夏日养生 如“乱花迷人眼” 三伏天晒背、三伏贴、督脉灸,哪个有用? 医生提醒:不要盲目跟风,有的疗法需要辨证论治

网址: 壮医:灸疗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531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在家养花草,该如何搭配土壤?这4
下一篇: 土壤调理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