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植物修复及其强化技术在土壤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修复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在评述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围绕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修复土壤PAHs污染的新技术原理,研究植物修复土壤PAHs污染的效率及机制,探讨了植物吸收积累、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相对贡献率;以水培体系模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植物吸收PAHs的强化作用及机理;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修复土壤PAHs污染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用实验数据检验限制分配模型预测植物吸收PAHs等有机污染物的准确性,并系统分析了影响模型参数α_(pt)值的因素。论文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1) 发现Tween80能增强植物吸收积累溶液中的菲和芘。培养液中菲和芘起始浓度为1.0和0.12 mg/L时,低浓度Tween80(<13.2 mg/L)能显著增强黑麦草和红三叶吸收菲和芘,浓度为6.6 mg/L时,促进作用最强,根和茎叶中菲和芘含量、积累量、富集系数为无Tween80对照处理的~216%;高浓度Tween80(>39.6mg/L)则会抑制根和茎叶吸收积累菲和芘。 (2) 率先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增效植物修复土壤PAHs污染的新技术原理。施加少量的Tween80(≤1000 mg/kg)或Brij35(≤600 mg/kg)能显著提高黑麦草和苜蓿草修复土壤芘污染的效率,如施加600 mg/kg Tween80或300 mg/kg Brij35,50天后种植黑麦草土壤中芘的去除率分别为96.47%和97.84%,残留浓度为3.71和2.28 mg/kg,分别比无表面活性剂对照处理降低了54.31%和71.92%;供试浓度0~3000 mg/kg内,施加SDS明显抑制土壤中芘的降解;浓度≤600 mg/kg时,CTMAB也能强化植物修复土壤芘的效率,但由于对植物生长有明显毒害效应,CTMAB不适于用做植物修复土壤污染的增效试剂。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修复土壤芘的主要机制是表面活性剂增强土壤中芘的(土著)微生物降解作用,而植物吸收积累的芘占土壤中芘总降解量的比例均不足0.1%。 (3) 限制分配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植物中PAHs(菲)含量,有望用于评价污染土壤区植物PAHs污染、监测农产品安全。以黑麦草、菜心和苋菜为例,尽管45天后土壤中菲浓度变化很大(从不足1 mg/kg到约45 mg/kg),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差别均在一个数量级以内,根和茎叶中菲含量的预测误差分别低于81%和103%。时间、植物组成、有机污染物性质、生长介质和表面活性剂等会影响限制分配模型关键参数α_(pt)值的大小。 (4)发现生长于污染土壤的植物根中菲和花含量和根系富集系数与根脂肪 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n二12);根和茎叶中菲和花含量与土壤污染强度正相关, 富集系数则与其呈负相关;同种植物根中花含量、富集系数明显大于菲,而植物 对花的传输系数则远小于菲。分析得出植物对土壤菲和花污染的修复作用主要是 植物提高了微生物降解活性,而植物吸收积累的贡献小于0.23%。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相关知识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与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化学强化植物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石油污染土壤的花卉植物修复研究
土壤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菲的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及应用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典型区土壤污染诊断及修复植物的响应机制,开创花卉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新领域
基于界面行为调控的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新技术及应用
污染土壤的修复课件.pptx
网址: 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植物修复及强化的新技术原理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6275.html
上一篇: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基本原理及 |
下一篇: The role and m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