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闽楠天然次生林植物多样性及其自然更新研究

闽楠天然次生林植物多样性及其自然更新研究

闽楠天然次生林植物多样性及其自然更新研究

【摘要】: 闽楠(Phoebe bournei)是我国二级珍稀渐危种。论文以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得数据,对其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运用扩散系数法分析更新层树种空间分布格局,采用数量化模型I建立闽楠幼树幼苗重要值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阐明影响闽楠幼树幼苗自然更新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闽楠天然次生林的经营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闽楠天然次生林植物种类107种,隶属于45科83属,其中乔木55种,灌木25种,草本23种,藤本4种;乔木层和更新层均以闽楠为优势种,灌木层以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优势种,草本层以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 stewardii)为优势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乔木层>草本层>更新层>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更新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更新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更新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总体上闽楠天然次生林植物种类较多,更新层优势树种明显,但是分布不均匀。(2)更新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数值分别为4.54、1.30、0.37、0.55。更新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坡位、坡度、腐殖质层厚度、林下植被盖度、郁闭度、林分密度、平均胸径有显著相关性(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坡位、林下植被盖度、郁闭度、林分密度、平均胸径有显著相关性(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坡位、林下植被盖度、平均胸径有显著相关性(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坡位、林下植被盖度、平均胸径、郁闭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3)更新层的树种密度以及闽楠的密度均随高度级、地径级增大而降低,其地径与高度的关系均呈线性关系,且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7585和0.8129。总体上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状态,聚集强度大小排序为闽楠>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木荷(Schima superba)>绒毛润楠(Machilus velutinawas);随高度级增大所有树种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由聚集向随机分布的状态,闽楠则呈现聚集-随机-聚集-随机的变化格局。(4)密度(闽楠下种母树、郁闭度、株数密度)、坡位、腐殖质层厚度、坡向、林下植被盖度、凋落物层厚度是影响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主要因子,其中,闽楠下种母树对其幼树幼苗的自然更新起着最主要的作用,而郁闭度与株数密度过高或过低、凋落物层越厚、腐殖质层越薄、林下植被盖度越大均不利于其自然更新,同时,半阴坡、下坡位条件下的闽楠幼树幼苗的更新好于其它坡向与坡位。为促进闽楠幼树幼苗的自然更新,林分中闽楠下种母树应保留200株·hm-2以上,同时,对郁闭度、林下植被盖度及凋落物层厚度等实施相应的调控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1290318664393818112

1289887145204383744

1289887717202591744

相关知识

“自然之美 石门风光”摄影大赛已开启,投稿日期截至明年3月
油松自然类型的初步划分
中国天然林保护、生态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与技术
蒙古莸种群繁殖更新策略
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
偏雌油松及其利用
铀尾矿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
花椒林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的作用——以贵州花江峡谷为例
Niche and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of Dominant Species in Secondary Forest of Zhoushan Islands
科学网—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网址: 闽楠天然次生林植物多样性及其自然更新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785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桉树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下一篇: 杉木林下套种红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