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是园林中应用广泛的苗木之一,以其优良的性质和特点深受人们所喜爱,但是在大叶黄杨的养护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叶黄杨易发生哪些病虫害,又如何治疗吧!
【1】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为害大叶黄杨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深黄色圆形斑点,后逐渐变成褐色。夏季高温高湿为发病高峰期,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发病后期病斑变成赭石色或灰色。重者可使叶片提早脱落,树势减弱。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或浇水传播。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落叶并销毁,减少侵染源;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加强通风透光,及时修剪过密枝条:发病期使用淇林淇护喷雾防治。
【2】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大叶黄杨的叶片和嫩梢。发病时叶片上着生有白色圆形斑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展,连接成不规则形大病斑。手摸可有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者,嫩叶畸形,老叶皱缩,嫩梢萎缩。华北中部从3月初至10月中下旬均有发病,病原菌在秋末和初冬产生灰色膜状菌层越冬,春天温度适宜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浇水传播。
防治方法:冬季及时清除落叶并烧毁;发病时,可喷施淇林净白,专业防治白粉病。
【3】煤污病
煤污病主要侵染大叶黄杨的叶片,发病初期呈点片状煤烟状,以后逐渐扩大连接成片,重者可覆盖整个叶面,常出现薄片状,开裂、剥落。该病系多种煤污菌侵染所致,这些病菌主要寄生在蚜虫、介壳虫等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上。在荫蔽、高湿、高温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寄主植物上越冬,翌春寄主植物上出现介壳虫和蚜虫排泄物或分泌物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便萌发,对植株叶片进行侵染,病菌可多次侵染,使病害反复发生。
防治方法:及时防治蚜虫、介壳虫;种植不可过密,及时修剪,加强通风透光,可喷施淇林淇护加赛姆利高效防治。
【4】扁刺蛾
扁刺蛾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一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越冬,5月化蛹,6月初开始羽化,卵一般产在叶片上。卵期6-8天,6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有为害,8月下旬幼虫入土化蛹越冬。幼虫多在叶片上食叶肉。发生量较大时,可将植株叶片吃光。
防治方法:挖除越冬茧,杀灭越冬纺虫。可用淇林御蛾专业科学喷雾防治。
【5】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为害叶片,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受精雌成虫在土块、落叶及枯枝上越冬。3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可为害植株,高温干旱季节为害更严重。植株受害后,叶片极易脱落,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早春萌芽前,消灭越冬成虫。发生前或初期可使用淇林少葆,喷雾防治。
【6】日本龟蜡介
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梢上越冬。 形态特征:雌成虫,腊壳灰白或略呈肉红色,椭圆形。雄成虫,体深褐色或棕色,头和胸部背板较深。若虫,蜡壳卵圆至椭圆,背部微隆起。
防治方法:
(1)检疫措施防治:异地购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手续,防止害虫人为传播。
(2)加强园林养护管理:通过养护管理,创造不适于介壳虫生存的环境条件。实行轮栽,及时清园,将落叶、杂草、病虫枝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害虫虫口基数,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性。合理修剪,使其通风透光,改变介类生存环境,削弱其繁殖力,减少危害。
(3)药剂防治:虫口密度不高时,可用淇林齐伐喷雾防治,注意一定要喷匀喷透。
(4)保护寄生蜂等天敌。
相关知识
大叶黄杨的水肥管理和养护过程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
大叶黄杨栽培养护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大揭秘
大叶黄杨色块苗养护小窍门
大叶黄杨耐寒能力怎么样,可以耐寒多少度 ?
如何防止大叶黄杨被病虫害侵袭
大叶黄杨的生长习性与药用价值(探索大叶黄杨的特点)
大叶黄杨嫁接后如何养护管理
大叶黄杨种植修剪秘籍:塑造完美植株的分步指南
大叶黄杨移栽及根系处理技术
栀子花养护中重点注意这5种虫害
网址: 大叶黄杨养护中,注意这六大病虫害!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7869.html
上一篇: 仔猪批发价格仔猪今天多少钱一斤 |
下一篇: 杉木纯林、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