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香 荐 读
书香浸润心灵 荐读遇见好书
“
图书馆员精挑细选
每期推荐一部佳作
邀您同品文化魅力
共享美好阅读时光
第55期
《那朵盛开的藏波罗花:钟扬小传》
梁永安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K826.15/8750
《那朵盛开的藏波罗花:钟扬小传》是上海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教授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钟扬作写的。作者参阅大量材料,并作亲身考察,从16个侧面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钟扬的人生画卷——清晰、丰富、厚重、鲜活,钟扬的音容笑貌与博大情怀跃然纸上。
藏波罗花
藏波罗花,紫葳科矮小宿根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4000-5000米的沙石地,喜光、耐寒、耐瘠薄,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花色靓丽,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它的花语是“永不凋零和顽强拼搏”,象征着坚韧不拔和牢记初心的人。
时代楷模——钟扬
钟扬(1964年5月2日—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青年时代的钟扬
1984年,钟扬从中科大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在这里,钟扬除了拿出足够的干劲,做好计算机的管理工作,还利用夜晚的空余时间,弯弯曲曲地穿过湖滨,旁听武汉大学的植物学课程。系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钟扬渐渐了解到植物学的知识体系和重大意义,被这散发着大自然生命美的神奇学科所吸引,更加笃定了事业的努力方向。1997年,33岁的他成为中科院系统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整个国家,
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2000年,因出色的工作经验与科研成果,钟扬被引荐到复旦大学担任植物学教授一职。次年,因学科建设的需要,他与各高校的教授前往西藏做调研,从此他想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左上:钟扬(左一)在野外考察
右下:钟扬(左一)在可可西里采集植物
接下来的十几年,钟扬平均每年都会到西藏忙碌150多天,带着西藏大学的学生们奔波在林芝、那曲、日喀则、雅鲁藏布江等多地做研究,寻找植物种子,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死考验,采集到的种子数量超过4000万颗,为国内的植物学领域涂上了浓墨重彩。
上:钟扬(中)在西藏大学为学生上课
中:西藏日喀则,钟扬(左一)与学生在野外采样路上
下:2015年,钟扬脑溢血住院,在病房与同事交接工作
他艰苦援藏16年,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史一系列空白;他从教30年,潜心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科研骨干。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
而是善梦者才杰出。”
“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钟扬最喜欢的一首藏族民歌《藏波罗花》,他说:“环境越恶劣的地方,生命力会越顽强。就像这生在青藏高原的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顽强绽放。”
然而,2017年9月25日凌晨五点多,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钟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他这一生虽短暂,但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达到了令人仰望的生命高度,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梁启超曾说:“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那朵盛开的藏波罗花:钟扬小传》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为理想燃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科学家的生命轨迹,一个善梦者、追梦者的生动实践。希望你能翻开这本书,与有趣的灵魂对话,去追寻生命的真谛和更多可能。
相关阅读推荐
《种子钟扬》
陈芳、陈聪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索书号:I25/7242-8
“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本书以优美感人的文笔、生动详实的细节,讲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钟扬的奋斗人生,带领读者走进生物学家钟扬的世界,体验时代楷模的人生之路,切身感受 “精神珠峰”的力量。
《时代楷模——钟扬》
刘管斌、颜维琦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索书号:J228.4/0480
本书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之一种,讲述的是复旦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生物学家钟扬在专业领域不断奋斗,为推动我国生物科学进步而耗尽所有生命光热的感人事迹。
(本期推送部分图文源自网络,部分视频素材源自《播种未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上是本期书香荐读的全部内容,
若您对更多书籍感兴趣,
欢迎到杨浦区图书馆浏览借阅。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微信号:ypqlib
和你分享阅读的点滴
长按关注
相关知识
他,酷似一株藏波罗花
那朵暮春的花优秀作文
那朵暮春的花
西藏藏波罗花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及角蒿属植物花色相关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
那朵暮春的花优秀作文(精选13篇)
红波罗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心海里的那朵浪花作文范文4篇
神秘绚烂的高原之花
婚礼上的那朵蝴蝶兰
[题目] 藏波罗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600
网址: 那朵盛开的藏波罗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9321.html
上一篇: 立冬节气的中医药养生 |
下一篇: 达尔文“可恶的谜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