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颖 刘沁芃)日前,在宝华镇仓头村智能化育秧中心,水稻高速精量播种生产线上,从供盘、覆土、浇水、播种、再覆盖,短短几秒,1个机插秧盘的制作就已完成。紧接着,机械臂便进行自动码垛,一气呵成。“这条生产线不仅提高了育秧效率,还更省种,出苗率也更高,放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宝华镇仓头村强民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贤财说道。
俗话说“夏至不插秧”,就是夏至前必须把秧插完。在全人工育秧的时代,浸泡稻种、碎土、施肥、灌水等环节都要人工操作,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全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以前育秧累得很,干完都得脱层皮。”赵贤财回忆道。10年前,仓头村引进育秧流水线,第一次将机械化育秧与人工育秧相结合,改变了全人工的育秧模式,育秧效率首次得到大幅提升。一条机械化育秧流水线,9个工人忙碌8小时,可以育秧150亩左右。
以前需要“脱层皮”的事,现在却成了“轻松事”。去年开始,合作社引进了全智能的育秧流水线,通过自动化改造,将育秧盘的“装土-洒水-播种-覆土-洒水”五个流程,通过智能装备串联起来,形成更流畅、更高效、更系统、更标准化的智能育秧流水线。“半自动的机械化育秧流水线升级成全自动后,效率更高,1小时就可育秧2000盘,一天就可满足500余亩田地的育秧需求。”赵贤财说,全自动的育秧生产线再加上机械臂,连“苦力活”码垛都省了,机械臂“不会疲劳”“无需休息”“精准到位”。
不仅育秧效率更高,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生产线还能达到“精播”的要求,即能控制每个秧盘格里稻种的数量,可以精准到每格2粒、3粒或4粒。“这项技术能有效节约每亩稻种用量30%以上,从而减少育秧土用量,保证不漏播的同时提高水稻产量。”赵贤财说。
从传统的全人工育秧到半人工机械化育秧,从单一育秧流水线到系统的全自动智能育秧流水线,从“苦力活”到“轻松事”,仓头村一次次育秧技术的升级,背后是农业科技的不断变革。赵贤财表示,精量播种智能育秧只是合作社农业生产中的一环,他们将聚力环节延伸、装备升级、机艺融合、设施提档、服务转型等主攻方向,提升合作社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种植水平,为区域农业生产注入新动能。
相关知识
工厂化育秧技术让春耕栽插更有保障
智慧大米 数字农田 无人农场
全自动育苗温室落地,韶关翁源种苗繁育生产实现“工厂化”
湖北鄂州“千里眼”秒预警 点鼠标能种田
5G赋能,无人的农场如何慧种田?
工厂化育秧:中国农业尝试工业化标准生产
工厂化育秧:中国农业尝试工业化标准生产【2】
乡村振兴“新势力”
广西柳江建成工厂化育秧基地
河南工厂化育苗,尽显科技范!
网址: 全自动育秧让种田进入“科技时代”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9599.html
上一篇: 农林工程系智慧阳光温室Ai 智慧 |
下一篇: 育苗温室大棚管理系统,提升农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