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扇、竹枝,和黄玉米粒,在园艺师手中变成形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在阳光下光彩夺目。上千个心型椰壳被绑在竹枝顶端,形成作品《万众一心》。当春天来临时,在每个椰壳里面,撒上种子和土,就会营造出繁花似锦的美景。用柳条柳枝编织的中国龙、鲤鱼跳龙门,用木片搭建的大象,用杨树枝制作的花园休息亭等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虽然现在的北方正值冬季,叶落枝枯。然而在北京举行的地景艺术节上,设计者们把可降解的园林废弃物等材料艺术加工,打造成了别样的冬日园林景观。
时代盛景,大地新生
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中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第一届北京地景艺术节成功举办,开启了花卉文化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创新领域,启发园林从业者对生态环保与废弃物再利用有了更高的艺术追求和深度思考。为树立植物循环利用的深层次价值观,满足民众追求生态环保、追求景观艺术的热切期待,特举办了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绿化环保花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北京地景艺术节。
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绿化环保花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北京地景艺术节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北京市丰台区总工会支持举办,北京花乡花木集团、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北京花乡花卉嘉年华文化艺术中心承办,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北京林木种苗产业协会、中国绿色时报社、北京林业大学环艺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协办。
本届大赛以“时代盛景大地新生”为主题,秉承“生态环保”、“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办会理念,倡导发挥废弃物材料再利用价值,推动生态环保创新、景观艺术创新的双重改革。废弃物材料经过艺术加工焕发新姿,丰富冬季环境景观,为服务首都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做出重要贡献。
本届大赛在南四环科丰桥到榴乡桥路段的辅路两侧绿地及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内共设置了75处作品点位,其中,南四环辅路共17组作品,世界花卉大观园内共58组作品。来自全国13个省市300余位园艺师、花艺师、园林设计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导师、学生、园林绿化公司等不同群体的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北京花乡花木集团创始人、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会长、北京地景艺术节开创者王茂春介绍说,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参赛团队来自20多个城市,远超去年;作品寓意更有内涵、用材更加丰富、制作更加精细;参赛选手吃苦耐劳、技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情怀深远。他表示,地景艺术节的举办旨在弘扬生态环保,循环利用的理念。他殷切希望每个园林绿化人不仅要关注城市建设和发展,节能减排,更要传承节约、勤俭的美德,这是作为园艺工匠必须具备的品格和信仰。
在地景艺术节的赛场,通过和工作人员的交流,生态融媒记者除了享受到艺术的美感之外,还体会到了地景艺术赛事所带来的诸多内涵。
五大看点大揭秘
1.生态环保的弘扬
地景艺术节以“生态环保、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为理念,赛场作品的用材基本以园林废弃物枯枝落叶为主素材,杨树枝、柳树枝、海棠枝、竹枝、桃枝、杏枝、玉米穗轴等,辅以麻绳等用品,在设计师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大赛作品《痛苦的时尚》是一位酷爱艺术在校生的作品,他设计了一组皮包、高跟鞋和跪着的鹿的形象,寓意提倡:“没有使用就没有杀害”,以此告诉大众:保护动物,节约环保,尽量少用真皮用品。而作品“大好山河”,则用竹子弯曲和枯叶黏贴成山丘的形状,造型感和立体感十足,环保生态的内涵让地景艺术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延伸。
2.文化底蕴的提升
本届艺术节的作品的在文化内涵上有很大的提升,位于南四环公益桥外环东侧绿地的作品《五蕴》构思独特,用大量的桃枝做成五个陀螺形象的造型,巧妙采用了构图的黄金比例,以“大地万物,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平衡延续,生存法则”为设计理念。作品《时代列车》位于大红门东桥外环,寓意中国复兴号飞驰而来,展现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速度,让中国速度更快的开到一带一路上的各个角落。
拥有一轮红日造型的作品《朝阳》,灵感来源于上班族每天早上看到初升的太阳,万物复苏,一日之计在于晨,努力工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作品中的天鹅清晨振翅向阳而飞,白龙柳做成的白云,高粱穗做的金边,柳枝象征着太阳的光芒万丈。
一本体积庞大的“书”横卧在草坪上,这个名为《生态之路》的作品宽4.5米,纵深3.5米,寓意“绿水青山,生态之路”,这本大“书”上绿色的道路尤为突出,这件作品运用了其公司近年的新产品“植材仝”,植材仝由粉碎后的枯枝和水泥混合而成,透水性和弹性要优于全水泥铺装,并且提高了美观度。
《生长的盒子》由木盒子、水盒子、水泥盒子,空气盒子……等一组盒子组成,带着空气、水、阳光等寓意符号,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才能有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构筑健康的生活环境要依靠社会大众共同的努力。
3.力学技巧的展示
地景艺术节除了环保和美学,更是一场力学的竞赛。许多作品,都涉及到力学,如何弯曲最有造型效果?如何连接能最坚固?每一位设计师都是力学专家,深谙力学技巧。魔幻感十足的作品《树根》,创意来源于梵高的画——“树根和星空的接触,是大地的渴望,”
作品设计者巧妙地选择在一棵大树的周围开展设计,这个树根的形象需要看起来都是往同一个方向扭曲,才能凸显力量的感觉,这里面有很多小窍门。走到近前观看,发现是把弯曲后的树枝的接口被巧妙的藏在里面,看着是同一根树枝,实际上是多根暗暗的连接在一起。本组作品树根的总量定位为19个,寓意长治久安。
4.软萌趣味的体现
小鹿、海豚、鲸鱼、鸟儿、飞龙、棒棒糖……这些萌趣的元素都是小朋友们的最爱,有的抽象,有的具象;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姿态萌奇。大赛作品不仅提升了内涵,还兼顾了趣味。倒立在大海里的鲸鱼,柳树枝编制的蜗牛,杉木切片的龙鳞,还有大大的彩色棒棒糖,木条做的小蚂蚁……作品《遇见美好时光》的设计者们在设计的时候,除了注重最重要的“安全性”,还专门为小孩子设置了能进来玩耍的空间,用竹枝做了穹幕的设计,并且利用光影的原理,投射到地上,可以看到星星的感觉。
《生命之巢》的设计者们是一群90后,用枝条做了一个圆形小房屋的结构,充分考虑了游客的体验感,进到作品内部空间时,可以从作品的每个窗口欣赏不同窗景,圆形的露天窗景能看到高处的柳枝,一串串松果和木棍的垂吊装饰,被风一吹,摆动生姿。他们还别出心裁的加了太阳能灯线,白天太阳能板吸收光能后,晚上会显示出作品的灯光夜景。
5.坚强意志的锻炼
地景艺术节的举办期在12月,正是北方的冬季,在花木凋零、寒风凛冽的季节,对参赛选手的意志和品格也是一种锻炼。一位参赛选手说,前几天刚下了一场雪,地上结冰,在外面施工很冷,但是大家热火朝天,因为大家都有着对地景艺术的热爱,更有对地景艺术节大赛创始人王茂春的认同。作品《龙的传人》的设计者,不小心伤到了手,包扎之后,他还是乐呵呵继续做着,他认为,心中有热情,任何困难都挡不住。
虽然草木凋零,地景艺术却让冬日的京城充满无限活力,让市民游客感受到冬日别样的美丽。
奇思妙想,化腐朽为神奇
此次艺术节在世界花卉大观园内,推出近60件作品;南四环辅路两侧绿地内,共布置17件。创作团队众多、作品规模宏大,但每一件都创意独到、个性鲜明。
上千个椰壳,你能干什么?可能很多人想到椰糠,一种花卉种植基质。在大观园内,有花艺师用来制作了一件地景作品,名为《万众一心》。每个椰壳都用麻绳绑在一根长约20厘米的竹枝顶端,简单往地里一插,一个巨大的心形图案呈现在眼前。一个椰壳是一颗小小的心,上千个椰壳组成一颗大大的心。《万众一心》,由此得名。用椰壳与竹子结合,表现虚怀若谷、坚韧不拔,组成心形,展示团结就是力量,植入生命种子,预示着千秋万代中华儿女心向祖国!在每个椰壳里面,都会装上种子、基质,明年春天和地里的宿根花卉同时开放,共同营造繁花似锦的美景。
长25米的树枝巨龙、面积15平方米的植物书本、用深褐色植物覆盖物在碧绿草坪内制作的一条条闪电状裂痕……每件作品都如此与众不同,似乎散发出某种魔力,看不够。
走在世界花卉大观园内,远远就能看见一幅幅作品运用了蜡梅材料,一根根枝条上蜡梅花苞密集,仿佛能隐隐嗅到蜡梅幽香。走近一瞧,却是竹枝,那一个个蜡梅花苞其实是一颗颗玉米粒儿。不能不说,太逼真了,也非常奇妙。在这幅名为《萌》的作品旁边,是一条4米高的锦鲤,在蓝天的映衬下,灰白的锦鲤极为抢眼。可是再细看,居然是用玉米芯做的。
包含巨龙、村落、小桥等丰富元素的作品《龙的传人》。处理龙鳞,需要将大拇指粗的香樟枝锯成薄木片,然后再一片一片拼成龙鳞,整个作品用了约十大袋小木片。
在现场,此次参赛的《朝阳》《盛世繁花》《大地之眼》《鱼跃龙门》等作品,几乎每一件都令人过目不忘。其新颖的创意、巧妙的构思、精细的制作,无不给人深刻印象。
用杉树皮做成的鸟儿栩栩如生,用柳条盘成的蜗牛活灵活现,用细柳条精编的鲤鱼形象逼真,用草绳编制的棒棒糖色彩绚丽。据初步统计,本届地景艺术节使用天然园林植物废弃材料超过40种,如椰子壳、芦苇、银杏叶、柳树枝、柚子皮、竹条、玉米芯、各种芒属植物等,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整体方案或局部细节,无处不在。
按照赛程,经过评委会专家评审及公众网络投票两个环节,共评出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以及优秀奖、创意奖等若干名。
作品《五蕴》获得金奖,由沃添(北京)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团队创作。他们采用了一座桃园修剪下来的枝条,以及红色的园林覆盖物作为主要材料。获得银奖的作品分别是《鱼跃龙门》、《大地的渴望》、《遇见好时光》,作品《把根留住》、《镜》、《呵护》、《江山如此多娇》、《万众一心》获得了铜奖。
探索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园林绿化是广义的概念,而插花艺术、枝材应用是园林的延伸,循环利用,呈现美景,是一个时尚感十足的领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委办)工会主席、北京市园林绿化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北京市服务工会兼职副主席侯雅芹说。
她表示,让首都绿起来、美起来、活起来,园林绿化行业居功至伟,本次地景艺术节将成为公众对园林绿化行业提高认识的一扇窗口,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从整体上看,今年的作品创意更丰富、用材更多元、制作更精细,所以作品更具感染力、艺术表现力更强大,件件都堪称精品。”王茂春说。
在王茂春看来,选手团队普遍能吃苦、技术熟、敢创新、有情怀,通过举办地景艺术节,以花艺师为代表,向社会公众生动展现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崭新面貌和不懈追求。
侯雅芹认为,在制作阶段,此次地景艺术节就获得社会公众追捧,深受他们喜爱,表明在新时代,园林绿化可以创新发展,为社会创造多元化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建设美丽北京。地景艺术节,可谓是首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颁奖仪式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巡视员王小平说,“参加地景艺术节的设计师和花艺师们深深打动了我。在寒冷的室外,他们始终如一地精心设计、认真施工,每一条树枝、每一片落叶、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正因为有这么一群人在我们园林行业扎扎实实、不辞辛苦地工作,才能呈现出这么美丽的地景艺术作品。地景艺术给北京的冬季增添了温暖和美丽,这在业内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我相信,地景艺术节会办得越来越好,并成为北京园林绿化行业的一个响亮品牌。”
绿化美化提升生活环境品质,离不开秋冬季修剪。修剪剩余的枯枝落叶带着岁月流逝的记忆,以包括地景艺术作品在内的各种形态,描述着大自然对人类的友善。我们渴望春色满园,更要懂得欣赏草木凋零,与秋冬季节氛围高度融合的地景艺术其实是春夏无限美好时光的一种自然延续。
园林绿化不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是创新,也是创作。地景艺术杰作是首都园林绿化行业创新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举办地景艺术节则为北京乃至全国园林绿化行业培育了一批优秀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高水平职业技能队伍。
为引领选手从工作、职业角度思考生态环保、重视循环利用,在社会公众层面更广泛传播生态环保、循环利用等生态文明理念,本届地景艺术节与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结合,已纳入北京市二类职业技能竞赛,享受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全部政策奖励。
此次大赛金奖团队全体人员由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颁发“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证书。竞赛团队前三名全体人员,直接纳入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技能人才库,并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免费参加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举办的相应职业的技能培训活动。
相关知识
北京地景艺术节开幕
地景艺术扮靓冬日副中心
枯枝落叶生态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和方法,生态学论文
地景艺术扮靓冬日南城 17组别样“花坛”亮相南四环沿线
落叶沃土、枯枝还林,就地粉碎还田,看副中心园林垃圾如何再利用
关于举办2019年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绿化环保花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北京地景艺术节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总工会关于举办2020年北京市“职工技协杯”绿化环保花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北京地景设计艺术节的通知
2020年北京市“职工技协杯”绿化环保花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北京地景设计艺术节报名开启 | 动态
绿化彩化行动将打造“繁花多彩”北京
枯枝落叶变废为宝化“春泥”
网址: 枯枝落叶再利用,北京地景艺术节打造不一样的冬日景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9867.html
上一篇: 物业绿化修剪:艺术之美与责任担当 |
下一篇: QQ游戏浪漫玫瑰园嫁接的花那些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