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猕猴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猕猴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猕猴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猕猴桃主要病害的防治

1、疫霉病

由苹果疫霉、樟疫霉、侧生疫霉的大子疫霉等病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先为害根的外部,逐步扩大到根尖,也常从根颈处侵入,蔓延到茎干藤蔓,最后整个根颈部被环割腐烂。受害根皮层呈褐色腐烂状,病斑水渍状,腐烂后有酒糟味。发病后使萌芽延迟,叶片衰弱枯萎,叶面积减少,枝条干枯,为害严重时因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运输而使植株死亡。

发病规律:春天或初夏,根部在土壤中被侵染,10天左右菌丝体大量发生,然后形成黄褐色菌核,7~9月严重发生,10月以后停止蔓延。该病属土传病害,粘重土壤或土壤板结,透气不良,土壤湿度大,渍水或排水不畅,高温、多雨时容易发病。幼苗栽植不当,埋土过深,也易感病。被伤害的根、茎也容易被感染。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建园,猕猴桃根植深度以土壤不埋没嫁接口为宜。已深栽的树干,扒土曝晒嫁接口,减轻病害发生。保持园内排水通畅,不积水,降低果园湿度,防止植株造成伤口,防止病害发生。在3月~5月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锰锌0.5千克加水200千克或1︰2︰200的波尔多液灌灌溉根部防治。也可扒土晾晒,刮除病部腐烂组织,然后用0.1%升汞溶液、50倍福美砷、80%乙磷铝30~50倍液或853康复剂原液涂抹伤口消毒,消毒后涂上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原液,2个星期后再更换新土覆盖。对已感染根腐病的成龄果园,可用0.8%的菌立灭300倍或40%多菌灵400倍液根,每树可灌2~3千克药液,每隔15天灌1次,连灌2~3次,可有效抵制病害和提高果树产量。

2、根腐病

由蜜环菌等病原菌引起。

症状:主要为害根系,开始的发病部位不定,侵入根颈部的病菌沿主根和主干蔓延,在皮层和木质部之间有白色菌丝层,造成皮层腐烂,后期为害木质部,逐渐腐烂,根稍、叶片生长变弱、变黄,1~2年后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菌丝体在根部或土壤残存的树桩中越冬,在猕猴桃根系生长延伸过程中,与被感染蜜环菌的土壤和树桩接触后即被侵入,该病菌营腐生生活,也能寄生于某些植物活体,发病盛期在7~9月。当猕猴桃果园建在低洼积水地,地下水位过高,土壤长期湿度过大,栽植过深,施肥距主根较近或施肥量大,土壤板结,浇水不合理,渗透性和透气性不好,这些情况都引发根腐病诱因。

防治方法: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强树势。苗期发现有猕猴桃根腐病,马上拔除,不要心慈手软。土壤中残留树桩和侵染病源的根系要随时集中烧毁。感病的土壤可用溴甲烷熏蒸,也可用150倍五氯酚钠或生石灰消毒。猕猴桃大树发现轻微根腐,扒土,晾根,剪除腐烂的根系,也可以用恶霉灵、甲霜灵或50%的代森锌200~400倍液灌根。用沙土更换根系周围的土壤,也可选用5406抗生菌肥料覆盖根系。情况严重,还是直接拔除为好。

3、根瘤病

由琼脂杆菌侵染的细菌病。

症状:常在根颈、侧根或嫁接口等部位发生,发病初期在受害处形成灰白色瘤状物,瘤状物内部组织松软,表面粗糙,瘤体不断增大后变成褐色至暗褐色,成为球状或扁球形,表层细胞逐渐枯死,内部木质化,树体中水分和营养的运输受到影响,地上部生长衰弱,叶片、枝梢黄化枯萎。

发病症状:该细菌生存于土壤中,植株因嫁接、虫口伤害时,病菌侵染,2~3个月后症状明显,细菌刺激寄主细胞,形成细胞增生性膨大瘤状。碱性土壤有利于发病,酸性土壤对细菌繁殖不适宜,发病较少。

防治方法:避免造成伤口,防治地下害虫。严格检疫苗木。定植后的树体发现病瘤时,用快刀切除病瘤,然后用100倍硫酸铜溶液消毒切口,也可用400单位链霉素涂切口,外加凡士林保护,或用根癌宁(K84)生物农药30倍液蘸根5分钟,并涂以波尔多液保护,对该病有预防效果。

4、花腐病

由假单孢菌侵染的细菌病。

症状:主要为害花芽和叶片,病源侵入后花蕾萼片上有褐色凹陷斑块,这种症状发展较慢,当侵染至芽的内部后,花瓣变为橘黄色,开放时,里面的组织呈深褐色并已经腐烂,花很快脱落。为害不很严重的花也能开放,但较正常的花开放得慢。雌花中的一些花药和花丝变成褐色后也腐烂,为害严重时全部腐烂,花柱也不发育而成为褐色,开放的花也很快脱落,个别花也能发育成为小果或畸形果。此病在雌花上为害的机率比雄花要高。受害叶片形成叶斑病,侵染后叶片正面为黄色晕圈,圈内为深褐色病斑,背面受害处为灰色,夏秋季病斑扩大,对树体无严重影响,但病斑上的色素常随雨水污染果皮而降低果实商品价值。

发病规律:病源菌普遍存在于树体的叶芽、叶片、花蕾和花中,发病率常受气候的影响,现蕾至开花期,雨水较多,发病就严重。如果棚架搭建不合理,藤蔓离地面较近,地面温湿度较大,也容易造成病菌蔓延。

防治方法:改善藤蔓的通风透光条件。采果后至萌芽前喷3次8~100倍浓度的波尔多液。萌芽至花期喷洒100毫克/千克的农用链霉素,也可用30%的二氯荼醌或20%福美铁可湿性粉剂400~1000倍液。在使用化学药品时防治时要注意用量防止药害。

5、褐腐病

由菌核菌引起的病害。

症状:受病菌感染的雄性花序和雌性花序会变成褐色枯萎状。花常蔫萎下垂,难于开放。发病花器的病残组织与果实接触后可使果实感染病菌,果实受害后,果面形成下陷褐色病痕,上面覆盖白色菌丝体。大量的白色菌丝体在受害部位变成黑硬的菌核,菌核落到园地后,真菌继续蔓延,在果园中传播为害。

发病规律:菌核在果园杂草中休眠越冬。春天气候温暖后产生子囊,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盘中排出,随空气传播侵染花芽和花蕾,一般在3月上旬萌发,4月下旬为高峰期,现蕾后即可见到为害。

褐腐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关,多雨潮湿,温度较低时,有利于菌核萌发有子囊孢子的形成,土壤黏重的地方,发病也较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果园管理,及时清除树盘周围枯树落叶并烧毁。菌核萌发期、落瓣后及采收前后应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800倍甲基托布津液。展叶前后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

二、猕猴桃主要虫害的防治

1、苹果小卷叶蛾

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幼虫为害嫩叶、花蕾等。

特征:雌成虫头部、胸背及下唇须均为褐黄色,体长7毫米。翅展16~20毫米,前翅黄褐色,有深褐细纹及较明显的斜向深褐纹。后支较前翅色浅并带灰色,腹部背面淡黄色。雄成虫体长5~6毫米,前翅前缘向上卷褶。卵近圆形,扁平,直径0.7毫米,透明,每块数十粒,呈鱼鳞状排列,卵黄白色,中央有黑点。幼虫体长13~15毫米,全体淡黄绿色,后为翠绿色,头小,淡黄色,后侧有深褐斑点,有臀栉6~8根。蛹长7~8毫米,纺锤形,黄褐色,在2~7节上有2排刺突。

发生规律:1年发生3~4代,以2龄幼虫在树干皮下、枯枝落叶上结茧越冬,春天孵化后幼虫主要为害幼芽、嫩叶和花蕾,9~10月作茧。

防治方法:消灭越冬幼虫,摘除叶虫苞烧毁。苹果小卷叶蛾用松毛虫、赤眼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在孵化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为害期用20%杀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溶液喷洒。

2、苹毛金龟子

属鞘翅目金龟科,成虫为害花器官等。

特征:成虫卵圆形,体长10毫米,头胸背部均为紫铜色,上有刻点,全身被淡黄色茸毛,小盾片半圆形,鞘翅茶褐色,有紫铜色刻点,后翅折叠成“V”形纹。腹部两侧有淡黄色毛丛,末端外露,密生黄白色长毛。卵椭圆形,长1.5毫米,乳白色,有光泽,孵化前呈米黄色。幼虫俗称蛴螬,老熟时体长5~10毫米,肥大,乳白色,头黄褐色,呈“C”形弯曲,有胸足3对,腹节背面有横皱纹。蛹初为淡黄色,渐变黄褐色,羽化前为红褐色,长10毫米。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成虫在表土下30~50厘米处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土活动,中午气候暖和时行动活泼,有假死习性,主要为害花蕾和花,5月上旬在5~10厘米土层产卵后死去。卵期15~20天,孵化为幼虫,加害果树幼根。老熟后于地下化蛹,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在蛹室越冬。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人工捕捉集中消灭。开花前在藤蔓周围洒施4%敌马粉剂或2%杀螟松粉剂,施用是将土壤翻耕,混入药剂,成虫入土时被毒杀。在花蕾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溶液。

3、斑衣蜡蝉

属同翅目蜡蝉科,若虫刺吸幼枝嫩叶的汁液。

特征:成虫体长14~15毫米,展翅40~55毫米,体小,短而宽,全体有白色蜡粉,前基部2/3为淡灰褐色,有黑点,端部1/3为黑色,后翅臀区1/3鲜红色,中部白色,有7~8个黑点,端部黑色并有蓝色纵纹,头呈三角形向上翘起。卵长圆形,长2.5毫米,排列成行,数行成块,外被初为乳白色,后为浅灰色的胶状分泌物。若虫扁平,初龄黑色有白点,末龄红色有黑斑。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蔓、树干和架材中越冬。4月中旬孵化。若虫吸食细嫩枝梢,叶片汁液,蜕皮4次,6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刺吸为害,8月中下旬交尾产卵,10月下旬成虫死亡,寿命为4个月左右。若虫能排泄黏液污染叶、果和枝干。若虫和成虫均有蹦跳和群集习性。

防治方法:清洁果园,刮除卵块烧毁。4月中旬至5月上旬若虫孵化后,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溶液,或90%敌百虫1500倍溶液喷洒。

4、草履绵蚧

属同翅目珠蚧科。若虫刺吸枝叶的汁液。

特征:雌成虫椭圆形,鞋底状,体长10毫米,体背中央灰紫色,外围黄褐色,腹部有横皱及纵纹,全体薄被白色蜡粉,有细毛。雄成虫体长5毫米,翅展10毫米,腹部深紫红色,头胸黑色,有1对紫黑色翅,上有白色线形窄条。卵长圆形,浅橙黄色,表面为白色丝囊。若虫体型与雌性成虫相似,但较小,赤褐色。蛹为离蛹,长圆筒形,长5毫米,褐色,有翅芽1对。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卵囊中的卵在树根附近土块、石缝越冬,3月中旬孵化出若虫。1龄若虫不活泼,常在隐蔽处群居,3龄以后,天气晴朗暖和时就爬上树干吸食1~2年生嫩枝、幼芽和叶的汁液,4月为害严重。雄性若虫下树潜伏缝隙化蛹,经蜕皮3次发以为成虫,与雌性成虫交尾后死去。雌性成虫交尾后下树钻入树干周围5~10厘米土层,分泌白色绵状物作卵囊产卵,逐渐老熟后死去。

防治方法:用硬毛刷或钢丝刷刷去枝干上的虫体。在若虫分散转移期用0.2~0.4黏土柴油乳剂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溶液喷洒;也可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5%可湿性西维因粉剂400倍溶液防治,作用快速,对人体安全。

相关知识

猕猴桃人工授粉采花制粉技术
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doc
兰花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docx
花椒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临渭:果树花后幼果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意见
无公害花芸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剖析课件
花卉病虫害的环保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网址: 猕猴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99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羊城桃花初长成花农淡定待客来 花
下一篇: ((益智)花开时节),那是一个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