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ICS 65.020 B 05 DB22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3140—2020 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anut diseases and pets 2020 - 06 - 23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0 - 07 - 10 实施 发 布 DB22/T 3140—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小姝、高华援、尚东辉、刘海龙、吕永超、赵跃、王绍伦、宁洽、张志民、 孙晓苹、李春雨、沈海波、张语桐。 I DB22/T 3140—2020 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防治原则、生态防控技术、理化诱控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 第2部分:油料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叶部病害 leaf diseases 主要包括黑斑病(Cercosporidium personatum; Mycosphaerella berkleyi)、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和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侵害花生叶片。参见附录 A。 3.2 根茎部病害 stem and root diseases 主要包括茎腐病(Diplodia gossypina)、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和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侵害花生根茎部。参见附录 A。 3.3 地下害虫 underground pests 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危害地下部分的种子、根、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 主要是蛴螬发生最严重,其次是金针虫,参见附录 A。 3.4 食叶类害虫 leaf pests 以花生叶片为食的害虫,主要是斜纹夜蛾,参见附录 A。 3.5 刺吸式口器害虫 piercing-sucking pests 以针状口器刺入花生组织吸食食料的害虫,主要是蚜虫,参见附录 A。 4 防治原则 1 DB22/T 3140—2020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以选育和利用抗性品种、优化作物布局、选用健康种子、搞好 田园卫生等生态防控措施为基础,以理化诱控技术为重点,以科学用药为保障,有效控制花生病虫害。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和 NY/T 1276 的要求。 5 生态调控技术 5.1 优化产地环境 5.1.1 5.1.2 5.2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要求。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透性较好的地块。 秋季土壤耕翻 20 cm ~ 30 cm,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来源。 优化种植过程 5.2.1 选择抗性品种 选择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并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登记的中早熟直立型品种。种子质量应 符合 GB 4407.2 的规定。 5.2.2 合理轮作倒茬 花生与玉米等非豆科作物轮作倒茬,避免选择使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前茬。 5.2.3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5.2.3.1 多粒型花生和珍珠豆型花生,5 cm 地温连续 5 天稳定通过 12 ℃ 时播种,播种密度 135000 穴/公顷~ 150000 穴/公顷,每穴 2 粒。 5.2.3.2 普通型花生,5 cm 地温连续 5 天稳定通过 15 ℃ 时播种,播种密度 120000 穴/公顷~ 135000 穴/公顷,每穴 2 粒。 5.3 及时收获,搞好田园卫生 适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病叶。病害发生特别严重的地块,避免秸秆还田。 6 理化诱控技术 6.1 地下害虫和食叶类害虫 6.1.1 灯光诱杀 2 2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田间每 2.7 hm ~ 3.3 hm 放置 1 台杀虫灯,挂灯高 度为 2 m,诱杀蛴螬、棉铃虫等害虫成虫。 6.1.2 生物信息素诱杀 2 6.1.2.1 在 8 月上旬至收获,诱杀金龟甲,每 1 hm 放置 12 个,20 天 ~ 30 天更换一次诱芯。 2 6.1.2.2 在 7 月上旬,棉铃虫、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成虫羽化前,每 1 hm 悬挂诱剂 45 个,20 天 ~ 30 天更换一次。诱捕器应挂在通风处,悬挂高度为 1 m ~ 1.5 m。 6.2 2 刺吸式口器害虫 DB22/T 3140—2020 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花生田间放置涂有不干胶的黄蓝 PVC 板诱虫,板高 50 cm ~ 70 cm,略高 2 于花生 10 cm ~ 20 cm,每 1 hm 放置 450 片 ~ 675 片,可减少蚜虫等成虫产卵和危害。 7 科学用药技术 7.1 根茎部病害 根据病害发生情况,按附录 B 中,表 B.1 或表 B.2 有针对性选择 1 种 ~ 2 种农药,对根茎部 病害进行防治。 7.2 花生叶部病害 根据病害发生情况,按附录 B 中,表 B. 2 有针对性选择 1 种 ~ 2 种农药,在开花下针期(播 后 65 天)对叶面均匀喷施 ,隔 14 天 ~ 21 天施药 l 次,共施药 2 次 ~ 3 次。 7.3 地下害虫 7.3.1 种子包衣 在播种前,根据害虫发生情况,按附录 B 中,表 B.1 有针对性选择 1 种 ~ 2 种农药,对花生 种子进行拌种或包衣。 7.3.2 田间施药 在播种期,按附录 B 中,表 B.3 有针对性选择 1 种 ~ 2 种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 7.4 刺吸式口器害虫 整地时,结合根茎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按附录 B 中,表 B.1 有针对 性选择 1 种 ~ 2 种农药,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或包衣。 3 DB22/T 3140—202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吉林省地区病虫害主要种类 2011 年至 2017 年,每年 5 月至 10 月,连续 7 年对吉林省花生集中种植区展开调查,进行五 点取样调查,记录每种病虫害的危害部位、危害症状及危害程度,并进行田间拍照记录。危害程度采 用田间病虫害发生实地估测法,发现危害花生的主要病害有 10 种,主要虫害有 10 种,具体病虫害 名称、危害程度等见表 A.1 和表 A.2。 表A.1 病害名称 病原拉丁名 黑斑病 褐斑病 叶部病害 根茎部病害 荚果病害 吉林省花生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发生时期 Cercosporidium personatum; Mycosphaerella berkleyi(有性世代) Cercospora arachidicola 危害程度 +++ +++ 结荚期至饱果成熟期, 7 月下旬至 9 月上中旬 网斑病 Phoma arachidicola 焦斑病 Leptosphaerulina crassiasca 疮痂病 Sphaceloma arachidis + 锈病 Puccinia arachidis + 茎腐病 Diplodia gossypina 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白绢病 Sclerotium rolfsii 荚果腐烂病 Pythium myriotylum 苗期,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 饱果成熟期, 8 月末至 9 月中旬 饱果成熟期, 8 月末至 9 月中旬 ++++ + + + +++ ++++ 注:“+”零星发生;“++”轻度发生;“+++”中度发生;“++++”严重发生,下表同。 表A.2 刺吸式口器 害虫 食叶类害虫 地下害虫 4 吉林省花生主要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害虫名称 昆虫拉丁名 蚜虫 Aphis craccivora 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斜纹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危害时期 苗期至开花下针期, 5 月下旬至 6 月中下旬 危害程度 + +++ ++ 开花下针期至饱果成熟期, 6 月中下旬至 9 月上中旬 小造桥虫 Anomis flava 双斑萤叶甲 Monolepta hieroglyphica +++ 大灰象甲 Sympiezomias velatus ++ 蛴螬 Holotrichia diomphalia ++++ 细胸金针虫 Agriotes subvittatus 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华北蝼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苗期,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 + + + + DB22/T 3140—2020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荐农药及使用方法 花生绿色生产中常用的种衣剂见表 B.1,推荐使用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见表 B.2 和 B.3。 表B.1 防治病虫害的种衣剂 农药含量、名称及剂型 每 100 千克种子用量及使用方法 防治时期 16 % 噻虫嗪悬浮剂 500 克 ~ 1000 克,种子包衣 播种期 600 克/升吡虫啉悬浮剂 300 毫升 ~ 400 毫升,种子包衣 播种期 30 % 吡虫·毒死蜱微囊悬浮剂 1330 毫升 ~ 2000 毫升,拌种 播种期 16 % 噻虫·高氯微囊悬浮剂 937.5 克 ~ 1375 克,拌种 播种期 33 % 咯菌·噻虫胺悬浮剂 600 毫升 ~ 800 毫升,种子包衣 播种期 25 % 噻虫·咯·霜灵悬浮剂 575 毫升 ~ 805 毫升,种子包衣 播种期 25 % 噻虫·咯·精甲悬浮剂 600 克 ~ 800 克,种子包衣 播种期 30 % 萎锈•吡虫啉悬浮剂 750 毫升 ~ 1000 毫升,种子包衣 播种期 35 % 噻虫·福·萎锈悬浮剂 500 毫升 ~ 570 毫升,种子包衣 播种期 400 克/升萎锈·福美双悬浮剂 200 毫升 ~ 300 毫升,拌种 播种期 表B.2 农药名称、含量及剂型 60 % 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325 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300 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 204 克/升 噻呋酰胺悬浮剂 防治对象 每个生长周期 最多施药次数 1 蛴螬 1 蛴螬、蚜虫 1 1 1 蛴螬、根腐病 1 1 蛴螬、 根腐病、白绢病 蚜虫、 根腐病 根腐病 1 1 1 防治叶部及根茎部病害的杀菌剂 亩用量及使用方法 60 克 ~ 100 克, 喷雾 35 毫升 ~ 50 毫升, 喷雾 20 毫升 ~ 30 毫升, 喷雾 防治时期 生长期 生长期 生长期 45 毫升 ~ 60 毫升, 开花下针 喷雾 期 防治对象 黑斑病、褐斑 病、网斑病 黑斑病、褐斑 病、网斑病 黑斑病、褐斑 病、网斑病 白绢病 每个生长周期 安全间隔 最多施药次数 周期 3 14 天 2 20 天 3 21 天 1 - 注:325 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避免与乳油类农药或助剂桶混使用。 5 DB22/T 3140—2020 表B.3 用于沟施或撒施的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 农药名称、含量及剂型 亩用量及使用方法 防治时期 5 % 噻虫嗪颗粒剂 750 克 ~ 1000 克,撒施 播种期 3 % 辛硫磷颗粒剂 6000 克 ~ 8000 克,沟施 播种期 注:3 % 辛硫磷颗粒剂不能与碱性农药等物质混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防治对象 蛴螬 每个生长周期最 多施药次数 1 1

相关知识

柴胡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河南省花生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山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34
豇豆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黄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梨绿色防控操作技术规程
酥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华南地区花境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ppt

网址: 花生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104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病害防治策略
下一篇: 桃树的修剪方法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