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农业节水,有“红利”,有“福利”!

农业节水,有“红利”,有“福利”!

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各地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明显下降。在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当前,全国春灌大面积展开,《中国水利报》推出专题,介绍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各地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的实践和经验。

湖南长沙县:

深化水权改革 助力农业节

在近日公布的2023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中,湖南桐仁桥灌区回购节余灌溉用水权,实现多方共赢的“节水经”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也让湖南长沙县远近闻名。

在水利部办公厅4月初印发的《关于做好2024年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长沙县被确定为2024年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长沙县有灌区25处,灌溉总面积43.05万亩。如何强化水权改革,推动农业节水增效?长沙县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节水之路。

强化管理 多措并举健全改革机制在试点灌区,长沙县通过收集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历史供水数据,并结合《湖南省用水定额》,测算全县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综合定额为204.6立方米每亩。

长沙县近年来坚持以深化农业水权改革为抓手,整县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通过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制定了农业水权分配登记和收储交易、农业水价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等管理办法。

同时,相关单位建立了饮水、灌溉、预存、机动四类水权指标,实行水权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灌区为单元,以取水许可量为上限,以定额标准为基础,结合实际用水情况,将灌溉用水权分解到用水户协会、农业大户等用水主体。截至目前,全县已核发灌溉用水权证书119本。对未使用或节余的水权指标,由政府实施统一回购,回购水量作为自来水厂原水,回购资金用于灌区末级渠系维护。

在中国水权交易所、湖南省水利厅的指导下,长沙县已通过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完成农业灌溉水权的回购工作,成为湖南省首家利用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完成水权回购的单位,2019至2023年共计回购水量1342万立方米,回购资金111.42万元,实现水权有效流转和水资源高效利用。

“我们以‘定额供水、计量收费、梯级计价、节奖超罚、水权可流转’为原则,制定了差别化水价,以此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严格成本核算。”长沙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此种方式,长沙县形成了既能补偿运行维护费用又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水价。不仅如此,长沙县还健全了奖励补贴机制。针对节水效果明显的用水主体,将使用灌区自来水厂的原水收入对节余的农业灌溉水权进行回购,此举激发了民众参与。

创新技术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

打开智能远程控制管理系统,鼠标轻轻一点,数公里外的渠道闸门就被打开了,每个点位的放水量等信息一目了然。这是长沙县建设的智能灌溉设施。

长沙县为实现水资源科学调度与节约集约利用,启动了红旗、乌川、飘峰等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改造,在灌溉管道各级分水口安装智能终端控制设备和电磁流量计,配合土壤墒情传感器在线监测,自动启闭灌溉阀门,实现对灌溉水总量控制与合理分配,比传统灌溉节水近45%。

目前,全县实施管道智能灌溉改造面积近8万亩,铺设管道400余公里,节水效益明显。在智能灌溉设施基础上,长沙县又完善计量设施,利用太阳能供电,实施水卡预存水费,刷卡放水,按方计量扣费,省工又省时。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灌区用水效率大为提高,节水效益明显,管道水利用率达98.7%。在桐仁桥灌区,采用聚乙烯管道后,平水年比原渠道灌溉每亩年节水50.3立方米,全灌区农业灌溉年均用水由620万立方米降至398万立方米,实现年均节水222万立方米。全县4座中型水库灌区实现年节水800余万立方米,同时,灌溉时间大幅度缩短,灌溉周期由原来6至8天减少到3至4天。

同时,在重点项目中,引入南京水科院专家团队,借鉴江苏高邮相关经验,实现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与现代化灌区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智慧灌区平台后,灌区实现了水情工情可读、场景可视、水量可测、设施可遥控、资源可调度。

在此基础上,长沙县按照“改造一个灌区、特许经营转让一个灌区”的思路,将灌区现代化改造后转让至社会资本运营,由社会资本向灌区用水主体收取水费、获取结余水权交易资金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可获得灌区资产经营权转让价款用于后续灌区现代化建设,形成以项目建设促水价改革、以水价改革促灌区管理的良性循环

安徽淠史杭灌区:

灌区“感知网”促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前,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淠史杭总局”)已启动春灌前工程检查、水工程养护、智慧监测等准备工作。

“我们通过灌区‘感知网’,能够实时在线监测灌区的雨情、水情和农情。”淠史杭总局灌溉调度处处长朱善斌说。

由整个灌区3000多处监测站点构建起的立体感知网,让纵横交错的渠道拥有了智慧的大脑,将各地的降雨、水库蓄水、各条渠道的输水情况实时汇集到数字灌区系统,为春灌期间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淠史杭总局完善工程体系,持续强化灌区管理,努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节水灌溉水平。2023年,淠史杭灌区被中国灌区协会评为“节水型示范灌区”。

提高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抗旱供水调度水平,是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的关键抓手。在坚持和完善“计划供水、统一调度、总量控制、综合利用”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模式之下,淠史杭总局合理编制灌区供水计划,严格按计划控制各县区的供水量,强化引、蓄、提水源综合利用与联合调度。按照“水量包干、流量包段”原则,逐一细化落实各用水单元流量、水量指标。

淠史杭灌溉试验站试验研究出“浅湿间歇”“浅晒深湿”等水稻节水灌溉制度。依托试验成果,淠史杭总局制订《江淮地区中稻干旱损失估算指标》《中稻节水减排灌溉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了灌区节水灌溉管理科技水平。”朱善斌介绍。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更需充分发挥典型带头示范作用,积极打造灌区水效领跑者。根据灌区各县区工程基础和节水管理水平,按照灌区水效领跑者遴选标准和要求,淠史杭总局优先选择舒庐干渠庐江片打造水效领跑者,围绕提高用水效率,加强精细化管理。2021年,淠史杭灌区(庐江县片)荣获全国第二批灌区水效领跑者称号。2023年,淠河总干渠裕安片、木南片被水利部评为节水型灌区。

淠史杭灌区续建改造项目实施以来,灌区内新建或改建量测水站点785个,建立了分级计量的供水计量体系。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由改造前的0.45提高到改造后的0.533,新增年节水能力可达3.75亿立方米。

甘肃玉门市:

农业节水有“红利”

眼下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的“黄金期”。在甘肃省玉门市柳河镇二道沟村,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正在忙着平整地垄,清运积土,开挖沉沙池,安装水网管线,抢抓春季有利时机压茬推进建设,确保工程如期投入使用。

玉门市近年来积极践行以“高效用水、科学配水、精量灌水”为目标的治水要求,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以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核心,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探索出了一条高效节水促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节水是否有“红利”?群众能否得“福利”?农民最有发言权。

“以前,农田的灌溉方式基本为大水漫灌,每年浇地总是后面的还没浇好,前面的已经被淹了,大水漫灌效率低、耗水量大,庄稼喝不饱水,产量一直上不去。如今,我的60多亩良田将大水漫灌改为高标准农田管灌,每亩可节水30%至40%,每亩节省水费70元。”官庄子村种植大户张占民说。高标准农田灌溉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还提升了农民的劳作效率。

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作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息息相关。玉门市因地制宜抓好节水控水工作落实,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坚决把水省下来、让水活起来,在节水增效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实现水资源高效节约,柳河镇从“管得严、管得细、管得紧”发力,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量水而行,实地摸排农田灌溉情况,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建立高标准农田与非高标准农田相关数据台账,确保“细水长流”,真正实现灌溉精准化、节水长效化,全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高标准农田采用了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设备,实现灌溉的精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把‘大水漫灌’变为‘精准灌溉’,极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和灌溉质量。柳河镇还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2022年和2023年高标准农田节水323.79万立方米,化肥和农药用量分别下降25%和18%,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双赢。”官庄子村主任张馨月说。

当前,玉门市正下大力气做好农业节水增效,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管水、护水、节水工作,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灌溉精准化、节水长效化。

山东临沂市:

让农作物精准“喝水”

清明时节,山东临沂市莒南县道口镇中道口村东南的庄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庄氏农业”)产业园内,各种节水灌溉设施正在田间有序工作。一条条管道犹如毛细血管,将“解渴水”精准送达农作物根部。

设施农业区大棚内,定植不久的西蓝花长得正旺。“用上智能灌溉系统,20分钟就能浇完一个棚,可以实现节水30%~40%,亩均节肥50%。”庄氏农业经理周涛介绍。目前,产业园内通过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采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取得了“一滴水”都不浪费的良好效果。

如何做到“一滴水都不浪费”?在周涛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水塘边的智能泵站,各种粗细不一的供水管道从这里向外延伸,通向不同的种养板块。

“我们只要点这几个按钮,就能让植物精准‘喝水’。”周涛说着,按下其中一个按钮,邻近的育苗棚内,机器喷洒出细密的水雾洒在菜苗上。采用喷灌的灌溉方式,比人工方式浇得更均匀、更节水。

目前,园区内的节水设施共有4套,除了设施农业区的3套,还有一套建在大田里,浇灌着这里的40多亩小麦。“前两天刚浇了返青水,麦子长势比去年好得多。”周涛说。

在园区内逛了一圈,我们看到不同作物类型和种植模式被施以不同的灌溉方式。西蓝花、草莓、小麦等果蔬、粮食为主的栽培区,采用的是滴灌方式;育苗区则以喷灌的方式为主……“私人定制”的灌溉模式大大提升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刷鸡棚的废水我们也不会浪费。”周涛介绍。园区内有养鸡大棚29座,一般两个月左右就出一批鸡,鸡出栏后就要刷洗一次大棚。一个棚1200平方米,平均每座大棚用水3立方米,全部刷一次就需用水87立方米。清洗大棚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将全部用来浇灌蔬菜。

在莒南县,大力开展农业节水增效的企业不止庄氏农业一家。“近年来,莒南县积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基础上,投资100余万元,建设水肥一体化项目、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开展水平衡测试,莒南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预期成效。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水资源统一监管平台,健全了水权交易机制,激发了市场主体研发应用节水技术的动力,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莒南县水利局局长陈庆刚说。

来自:节水护水在行动

相关知识

节水灌溉农业有? 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节水农业——节水技术
节水灌溉的节水措施有哪些?
开发农民用得起用得好的高效节水产品新疆天业集团:小滴灌有“大智慧”
节水灌溉主要有哪三种 节水灌溉技术有哪些
农业节水灌溉的六种灌溉方法,农业浇灌较为节水的方式
节水有“法” 用水有“度”——写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实施四周年之际
什么是节水灌溉农业?
节水灌溉技术大揭秘:节水灌溉方式有哪些?
节水灌溉(农业术语)

网址: 农业节水,有“红利”,有“福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121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四川攀枝花市谱写山区高效节水灌溉
下一篇: 【专业知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