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北京推动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

北京推动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

  北京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承载能力对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国际一流和谐之都建设的新要求仍显不足,节水成为保障首都水安全的根本之策。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是节水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积极推动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落实《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在确保园林绿化多功能发挥的前提下,坚持做好"三管齐下 、五个杜绝 、三个精准 ",重点围绕园林绿化加强制度管理、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加大非常规水的应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加强管理,制度先行

  按照《中共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方案》,制定了《节水型绿地规划建设规范》,并印发了《加大绿地再生水利用的通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雨水利用型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从根本上降低城市绿化用水量、实现首都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每年与市水务局联合组织召开全市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会议,并印发年度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通知,统筹安排年度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重点工作任务。

  严格用水总量控制

  建立了绿地用水台账,全面推进园林绿化用水全计量。对全市区园林绿化局管护的公共绿地用水计量情况、清洁水及再生水使用情况、喷灌、滴管等节水设施应用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建立了台账,根据调查数据对城市绿地用水情况进行了分析,为提高用水效率、制定节水灌溉计划提供依据。严格按照定额控制用水,园林绿化用水实施分区分类差别化定额管控。全市公园绿地已实施节水灌溉面积达99.3%,灌溉用水量2020和2021连续两年较上一年同比下降了11%以上。

  加大非常规水的应用

  用非常规水替代新水,园林绿化用水中非常规水的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积极研究制定地下水、自来水替代方案,推进园林绿化用水逐步退出自来水及深层地下水灌溉。

  在造林营林工程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明确规定严禁打井取用地下水,尽量使用再生水、雨洪水和河湖水,2021年全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累计利用再生水2.2万立方米,各类节水计量设备覆盖造林工程面积7.8万亩。在平原造林中共建设小微湿地、集雨坑2.88万个,植草沟21万延米,可同时集蓄雨水85万立方米/年。

  加大节水集雨型公园绿地建设,推进再生水利用,全市建成节水集雨型绿地150处,1324公顷,67家公园配备雨水收集器具,大观园、陶然亭、天坛、龙潭湖等80家公园已经使用再生水灌溉,面积2325公顷。温榆河、南海子、南苑、翠湖、汉石桥等湿地利用再生水进行了生态补水。

微信图片_202205311258171.png

用于喷灌浇水方式的集水井和喷灌装置

微信图片_202205311258172.png

再生水水管网配套设施

  积极调整灌溉模式

  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变大水漫灌方式。全市城市公园绿地灌溉方式以管灌、滴灌、喷灌和痕量灌溉等为主。全市18.58万亩规模在3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鲜果果园配套建设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

  通过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精准灌溉模式。在怀柔大沙坑平原造林中,通过手机上的云控之家APP控制微灌的开关,精准用水,极大效率地节约了用水;在海淀区北极寺公园、百旺茉莉园开展智能喷灌试点,根据土壤、植物需水情况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通过高性能传感器采集降雨量等数据,科学准确的计算出植物的最佳灌水量,节水率达30%-40%;在上清桥隔离带和万柳中路绿地进行痕量灌溉试点,痕量灌溉每个控水头每小时出水量可以控制在10-200毫升,节水率达40%-70%;在平安大道行道树进行智能渗灌,提高水利用率达90%以上,实现节水50-60%;在密云区、通州区、顺义区等果园,实施水肥一体化,通过智能化滴灌系统控制,节省用水量33%-50%以上,节约人工80%以上,切实提高了灌溉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微信图片_20220531125817.png

微信图片_202205311258173.png

园林喷灌、微灌和智能渗灌设备的应用

  加强日常养护用水管理

  启动第三方监管,随时对日常养护用水情况进行监督,并将用水管理情况纳入年度考评体系。加强绿地内部用水管理,加大巡查检查力度,杜绝作业中"跑冒滴漏"问题的发生,防止发生雨天浇水、高温天气中午浇水等。搞好设施维修检修,切实打牢实施节水灌溉的设施基础。每年在冬春用水高峰期,市园林绿化局均印发《关于做好秋冬季城镇绿地养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城镇绿地冻水浇灌期用水管理工作的通知》等通知,提醒和指导用水,要求冻水浇灌精准化、精细化。同时加强节水灌溉宣传,抓好节水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一线养护人员的灌溉技能,为实现精细灌溉、精准补水的目标奠定基础。同时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将用水管理情况纳入年度考评体系。

  加大各项节水措施推广应用

  加大裸露地治理,增加地表覆盖,减少蒸腾,节约用水。通过绿地建设和平原造林等重点工程,全市新增城市绿地400公顷,平原区、浅山区绿化15万亩,大量拆违腾退等裸露土地得以治理。通过种植宿根花卉、地被、水生植物,以及培养原生地被等方式,生态治理施工现场裸露土地933.04公顷,覆盖树穴150余万个。结合冬奥沿线景观提升,在天安门广场、奥林匹克公园等重点区域应用有机覆盖物约100万平方米。

  加大乡土节水耐旱植物的应用,减少了浇水次数和用水总量。研究编制《适宜北京地区节水耐旱植物名录(2019版)》,并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推广使用。通过选择节水耐旱植物,构建乔灌草复合森林生态系统。2020-2021年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中,节水耐旱木本植物累计使用量达954万余株,用马蔺、麦冬、苔草等耐旱植物替代冷季型草坪741万平方米,实现节水80%以上。果园推行了果园生草等农艺措施,进一步降低了用水量。

微信图片_202205311258174.png

地被植物覆盖

微信图片_202205311258175.png

有机覆盖物覆盖

微信图片_202205311258176.png

耐旱乡土植物在公园中的应用

  制订园林绿化节水相关标准规范

  持续推动《北京市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实施方案(2020-2023年)》中6项园林绿化行业北京市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宣贯、应用等工作。全面开展现行地方标准《节水评价规范 第13部分:公园》的培训、宣贯,试点开展公园节水评价工作。目前,正在抓紧进行《用水定额 第3部分:果树》《用水定额 第6部分:城市绿地》2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和《绿地节水技术规范》《草坪节水灌溉技术规范》《集雨型绿地工程设计规范》《再生水灌溉绿地技术规范》4项地方标准的修订工作。

  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约用水

  全面推动落实"倡导光瓶行动,杜绝用水浪费"活动,建立节水机制,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对机关各处室和局属各单位要求干部职工增强节水意识,加强节水日常管理。对公园全面实施节水器具的使用。局机关及各直属单位通过在会议室设置提示牌、明显部位张贴倡议书、宣传海报、设立节水劝导员等多种方式,累计张贴海报200余张,设置提示牌120余个,设立节水劝导员100余人。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光瓶行动"理念深入人心,局属各单位职工的爱水惜水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文/王若楠 刘松

相关知识

161种优良节水植物将成为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主力军”
161种优良节水植物 将成为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主力军”
探析节水型园林植物景观建设
基于节水型园林的北方城市水景设计探讨
北京99.3%城市绿地节水灌溉
浅谈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doc
北京绿化建设将广泛种植161种节水耐旱植物
节水型园林绿化灌溉设计的几点措施
建设节水型城市
节水型园林绿化灌溉系统 诚信经营「四川优沃灌溉设备供应」

网址: 北京推动节水型园林绿化建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12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什么?
下一篇: 四川攀枝花市谱写山区高效节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