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温室大棚菜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温室大棚菜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1 防治原则

无公害的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2 病害及防治技术

根腐病、菌核病、炭疽病、细菌性疫病等。

2.1 根腐病

2.1.1 症状

从幼苗期到生长期均可发病,尤其在开花结荚期更重。该病主要危害根部和茎基部,病部初生红褐色斑痕,后变成黑褐色纵条状病斑,稍向下陷,渐扩至根部,根尖部分腐烂。开花结荚后下部子叶发黄,全株枯萎,成片死亡,但病叶不脱节,病部维管束呈褐色。

2.1.2 发病条件

主要靠带菌肥料、灌溉水等传播。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发病适温气温为29℃~30℃,土温为20℃~25℃。

2.1.3 农业防治

加强棚室管理,实行 2年以上轮作;采用小高垄栽培,进行细流沟灌,防止大水漫灌。

2.1.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微粒粉剂10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250~300毫升,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加10倍干土拌匀,穴施于菜豆根茎周围,隔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2.2 菌核病

2.2.1 症状

多从近地面茎基部或第一分枝处开始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后逐渐变为灰白色。皮层组织呈纤维状干裂。潮湿时,会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

2.2.2 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堆肥和种子上以菌核越冬。发病适温为14℃~16℃,低温高湿条件容易发病。

2.2.3 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深耕及土壤处理;勤松土,及时清除植株下部老叶、病叶;合理施肥,要避免偏施氮肥,实行配方施肥。

2.2.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40%菌核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00倍液喷雾,或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00倍液,隔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2.3 炭疽病

2.3.1 症状

(1)幼苗染病:出现红褐色至褐色圆斑,凹陷成溃疡状。(2)叶柄染病:整个叶片萎焉。豆荚受害先产生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直径3.5毫米~4.0毫米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3)环境潮湿时,发病处会出现粉红色黏状液体。

2.3.2 发病条件

带病菌种子及土壤中的病残体均为传播病源。发病适温为18℃~20℃,湿度低于92%则很少发生。

2.3.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年以上轮作;清洁棚室,加强其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

2.3.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80%炭疽福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2.4 细菌性疫病

2.4.1 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茎蔓、豆荚和种子。出土的病苗,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在第二片叶柄基部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为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幼苗折断干枯。

2.4.2 发病条件

温度24℃~32℃,叶片有水滴时容易发病。栽培不当,大水漫灌,偏施氮肥,均可加重病害。

2.4.3 农业防治

实行3年以上轮作;清洁棚室,加强棚室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

2.4.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4000倍液,或用新植霉素3000倍液~4000倍液,隔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3 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主要虫害有蚜虫、叶螨(红蜘蛛)等。

3.1 蚜虫

3.1.1 危害症状

蚜虫具有群集性,多集中于菜豆幼嫩部位,吸食菜豆汁液,造成减产。蚜虫危害时间长、繁殖快,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3.1.2 发生规律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温度24℃~26℃,相对湿度60%~70%,蚜虫繁殖力强;温度大于28℃,相对湿度小于40%或大于80%对其繁殖生长都不利。

3.1.3 物理防治

采用30cm×20cm的黄板诱杀蚜虫, 按照25~30块/亩, 悬挂在菜豆顶部30~40cm处。

3.1.4 農业防治

及时清除棚内及周围杂草,减少虫源。

3.1.5 化学防治

百株蚜量达500头时及时防治,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7天~10天,或用5%云菊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2天~3天,或用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药剂安全间隔期10天~12天,采收前15天停止用药。

3.2 叶螨(红蜘蛛)

3.2.1 危害症状

以幼螨和成螨在菜豆叶倍背吸食汁液,使叶片局部形成灰白色小点,随后逐步扩展,形成斑状花纹。危害严重时,叶片似火烧状。

3.2.2 发生规律

主要以雌成螨过冬,在10月份迁至杂草和作物的枯枝落叶和土缝中越冬。叶螨发育温度为25℃~29℃,相对湿度35%~55%。

3.2.3 农业防治

清除棚室周围杂草,减少虫源。

3.2.4 化学防治

点片发生时,用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10~14天,或1.8%用甲阿维4000~5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7天~10天,或用73%炔螨特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药剂安全间隔期10~14天,隔10天防治1次,轮换用药2~3次,采收前15天停止用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温室大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蔬菜大棚病虫害防治技术.docx
温室大棚樱桃高产栽培技术!樱桃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
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对策
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综述大棚黄瓜病虫害危害及防治策略)
《大棚温室基础知识》课件.pptx
温室大棚西红柿栽培与管理技术
阳光板温室大棚
【重庆润普达农业】水肥一体化温室大棚建造,技术要点分析
蔬菜大棚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网址: 温室大棚菜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352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温室常见害虫的防治
下一篇: 温室大棚的消毒方法以及蔬菜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