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二)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二)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物种达到529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对中国生物多样性、农牧业生产等构成巨大威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来物种在中国呈现出更快的增长趋势,近10年新增入侵物种近50种,20余种危险性入侵物种接连暴发成灾。外来生物入侵范围也相当广泛,涉及农田、湿地、森林、河流、岛屿、城镇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生态系统。

面对外来生物入侵严峻形势,中国已成立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公室和外来入侵物种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发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组织各地开展调查和监测预警,对紫茎泽兰、水花生、少花蒺藜草等外来入侵生物开展集中灭除和科技攻关,完善外来入侵生物的信息数据库,制定应急防控技术指南,建立应急扑灭清除机制。

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凤婷。上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研究员张桂芬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关于生物入侵的相关话题,包括生物入侵的种类、区域分布特点、影响生物入侵的因素以及生物入侵的危害等等,了解了那么多,我想听众朋友们跟我一样,肯定更加关心如何去防治生物入侵,那这期节目我们继续请张老师为大家普及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主持人:张老师,除了入侵动物植物以外,类似像细菌真菌等的微生物入侵有吗?

专家:入侵病原物,第一种植物病原物,大豆疫霉,大豆疫霉只侵染大豆,而且可以在大豆的所有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侵染。通常大豆疫霉病在潮湿多雨的天气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不仅病害的潜伏期比较短,而且再侵染的次数多,传播与蔓延的速度非常快,常常导致大豆成片成片的死亡,颗粒无收。第二种植物病原物是松材线虫。松材线虫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进行传播。被松材线虫感染的松树,针叶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停止分泌树脂,树干上可以观察到天牛的侵入孔,或者天牛雌性成虫产卵的痕迹,感病的病树常常整株干枯、死亡并最终腐烂。

主持人:张老师,关于生物入侵的危害上期节目您也提到了几点,具体危害会有哪些?

专家:通常生物入侵可以导致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造成难以逆转的生态灾难,并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极大的影响国际贸易信誉。下面我向大家逐一进行介绍。首先介绍生物入侵导致的第一种后果,也就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据2002年统计,13种主要入侵生物,包括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稻水象甲、斑潜蝇、豚草、水葫芦、水花生、大米草等等,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为1200亿元。而到了2015年前后,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上升到了2000亿元,增加了67%。

第二种后果就是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灾难。比如铺天盖地的薇甘菊,漫山遍野的紫茎泽兰,所到之处不仅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本地的物种消失甚至灭绝,还会导致本土生物的遗传侵蚀等等。

后果三就是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威胁。比如,人如果被红火蚁叮咬以后,抢救不及时可以导致丢失性命。又如福寿螺,可以携带广州管圆线虫,当人们取食没有完全熟透的福寿螺的时候,会导致脑膜炎的发生,甚至引发死亡。而豚草的花粉、甚至叶片会导致敏感人群过敏,并引发枯草热症等等。

后果四,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比如TCK也就是大家常常听说的小麦矮腥黑穗病,是我国严防传入的一种小麦真菌性病害,一旦发生,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粮食出口。

主持人;张老师,关于生物入侵的防治,我们国家也肯定做了大量有益有效的探索和尝试,目前生物入侵的防控面临着哪些难题需要攻克?

专家:生物入侵科学防控所面临的共性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入侵性,即外来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入侵特性才能扩张与爆发。第二方面是可入侵性,也就是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结构与功能,才能抵御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第三个方面是控制力,也就是构建什么样的体系,才能有效得预防与控制外来入侵种的入侵。

对于楼兰古国为何神秘消失,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各自的观点来解释这个未解之谜:有人认为是由于罗布泊的枯竭,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等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孔雀河上游不合理地引水、蓄水,人为造成的。更有人认为是丝绸之路改道、异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么,究竟哪方面更接近历史真实呢?

楼兰消失之谜有以下几种说法。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四: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五: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听上去很恐怖!楼兰古城真的是被这种生物打败的吗?这种生物难道还有其他特异功能竟然能够让百姓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弃城而去?

主持人:楼兰故国的消失到底是不是与物种入侵有关,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研究人员能够把物种入侵列为楼兰古国消失的可能原因之一,就足见生物入侵的巨大危害,因此生物入侵不得不严加防范。张老师,我们知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从入侵途径展开防控?

专家:由于外来种的入侵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我们应该从入侵途径,检疫对象检疫模式风险判别的原则,以及贸易性技术壁垒等方面展开。并同时研究解决构建具有足够生物信息的数据库,建立可以进行快速检测的分子识别技术,以及能够快速有效地狙击潜在外来物种的紧急处置与阻截扑灭技术等关键问题,进而形成早期预警系统和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还需要通过物种系统发育的限制性,生物气候匹配的相似性,以及后代生存能力的适合性等,实现对外来物种的定性与定量评估分析和风险管理。

主持人:关于检测入侵物种现在有没有比较高端有效的监测技术?

专家:监测技术主要是针对入侵害虫。目前常用的监测技术主要是基于入侵害虫的生物学或生态学特性,包括利用害虫交配繁殖特性或聚集行为的性信息素诱捕监测技术,基于害虫取食补充营养的食物诱捕监测技术,借助害虫趋光趋色的灯光或色版的诱捕监测技术,以及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依据危害症状或取食声音的监测技术等等。

第一种是性信息素诱捕监测,如利用苹果蠹蛾的雌性成虫,通过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性成虫前来交配的习性,也称为趋化性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主要成分。然后通过在口岸机场或水果集散地,寄主植物种植园等场所悬挂粘胶式诱捕器或水盆式水瓶式诱捕器,对苹果蠹蛾进行监测。此外像美国白蛾、桔小实蝇等也可以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监测。而红纸大小蠹的诱捕监测,主要是利用雌性和雄性成虫需要聚集在一起进行交配的习性,人工合成它的聚集激素,来进行有效的监测。

第二种是食物诱捕监测,对实蝇类害虫,利用成虫必须取食蛋白质,其生殖系统才能发育完全以达到性成熟的习性特点,用蛋白rg进行监测。比如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以啤酒废料为原材料研发的,实蝇蛋白rg对实蝇类害虫具有很好的诱捕监测效果。还有就是利用成虫取食花蜜或水果汁进行补充营养的习性,以糖醋酒液诱捕器对蛾类、蝇类或甲虫类进行诱捕监测。

第三种是灯光诱捕检测,也就是利用一些昆虫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趋向性的特点,采用紫外灯或频振灯进行诱捕监测。灯光诱捕监测,主要是针对鳞翅目蛾类害虫的成虫。

第三种(13分10秒粘贴第一集)是色板诱捕监测。有些害虫对特定波长的颜色有趋性,比如B烟粉虱、Q烟粉虱对黄色有趋性,西花蓟马对黄色和蓝色有趋性。因此可以用涂布有粘虫胶的黄板或蓝板进行诱捕监测。而且如果能与信息素联合使用,监测效果会更好。

第五种是危害症状监测,也就是通过一些害虫的产卵特征,危害特性等进行监测。该种监测方法对专业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一是要进行实地探查,二是要非常清楚某种特定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比如苹果绵蚜,所到之处均留有它们分泌的白色棉絮状的固体。红棕象甲危害的时候,可以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并造成流胶,专业人士一听一看,就知道了。又如螺旋粉虱,幼虫分泌大量的拉粉和拉丝,成虫产卵成螺旋状排列,并由此得名。再有就是美国白蛾也叫秋木毛虫,幼虫可以吐丝缀叶结网,在网内聚集生活。 随着虫龄的增长,虫网不断的扩展,一个网幕直径可以达到一米,甚至于三米,多个网相连可以笼罩树木的整个冠层,应人毛骨悚然。

一到夏天有些花就疯长,有些花友养都养烦了,这些花落到盆里、地上,沾土就扎根,等到来年又变一大片,这就是典型的生物入侵,大部分还是国外的品种,你一定得知道,下次千万别买了!比如:缠枝牡丹

别看花娇小可爱,还有一个特别中国风的名字——缠枝牡丹,其实它是由俄罗斯、蒙古国引入的,能抗极寒还耐高温,即使是38°C的高温也丝毫不影响生长!

缠枝牡丹的根系是最恐怖的,上面的枝叶爬藤,下面的根比枝条还长,身边的同事买了一棵小盆栽,种了一年盆都撑爆了!

有些花友可能会想,反正盆都碎了,那就一股脑扔了,在这儿我得提醒您:千万别扔啊,小心它入侵你整个家!要知道,缠枝牡丹就是靠根来繁殖的,只要有几厘米长的根,扔土里就能长一片,接着又是疯狂长根系••••

不少花友直接用它来种花墙,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花花还是不建议地栽,毕竟很难控制长势,容易阻碍其它植物的生长。

还有一种花不得不提,那就是一年蓬,就是路边随处可见的“小雏菊”,它确实是菊科植物,但不是咱们国家的原生植物,由美洲传来,已经被确认是入侵品种啦!

一年蓬在咱们大江南北几乎都扎了根,无论多贫瘠的土地,它都能从野草堆里长出来!

一年蓬会散发气味,让它身边的花草感到“不适”,慢慢的它就一家独大了,没想到它这么小清新,竟然还这么残忍!

再遇到一年蓬,可以摘一把,防止入侵,人人有责!

马缨丹也就是五色梅,也已经被列为有害入侵物种啦。咱们国家的马缨丹还是明末从西班牙引入的呢,可以说历史很久了~

马缨丹可以说是最美入侵植物了,很多花友都被它的外表骗啦,它开花不仅很臭,还会排挤原生植物,简直就是植物杀手!其实它散发出的气味里含有一些化学物质,能阻碍身边的植物生长、直至它们慢慢死掉•••最后只剩下它,听起来就恐怖。因为长的太美,市场比较好,所以马缨丹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良,味道减弱了,可以供大家观赏养植,所以大家在购买时要先闻下味道哦~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20世纪引进的,因为在中国缺少天敌,它就开始疯长了

其实加拿大一枝黄花没有什么化学危害,但是因为生命力太强,在中国又没有天敌,肆意泛滥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咱们本土也有类似的花,叫一枝黄花,二者长的很像,但是本土一枝黄花更小一点。因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繁衍太快,所以政府一直呼吁居民手动铲除,咱们房前屋后如果有它,赶紧拔除哦!

主持人:听上去确实是恐怖,针对危害性比较大的,比如重大外来入侵害虫还有哪些有效措施可以去防治?

专家: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入侵害虫的远程监测监控系统。中国重大外来入侵害虫远程监控系统,由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测设备两部分组成。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前台子系统和后台子系统。其中前台子系统负责数据的查询展示和分析等。后台子系统负责野外监测设备的管理、设备指令的管理以及监测数据的管理等。而监测设备由红外技术环,通讯模块,图像采集端以及昆虫信息素诱芯,昆虫搜集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组成,并通过红外感应器技术,图像的定时采集和服务器端规程质量的实时采集等技术指标,实现系统功能。而且夜间也可以进行正常的捕捉照片,并通过采用白色LED灯补光拍摄彩色图片。在服务模式方面,中心服务器24小时开机,随时发挥技术信息图片,并且自动入库,还可以按照设备的编号地点时间进行存储。服务器可以针对每个设备制定工作模式,而且在数据采集与图像传送与接收的同时,还可以对下次工作发出指令。此外还包括监控信息模块。通过监控对象,诱集方法,设立时间,设备状态和地址查询出所有的监测点,并可随时查看设备,包括设备编号,经纬度,监控对象及采集时间等在内的监测点的详细页面,以及包括监测对象,设备编号,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采集指令类型及采集时间的采集点,采集信息的详细页面。信息统计模块主要通过监测对象,指令类型,监测区域,监控点,统计时间对监控对象的捕捉,捕获和监控信息等进行统计,并生成报表或导出数据。此外用户还可根据不同的查询对象和地理位置,进行监控点的信息查询。同时用户还可以借助监控点管理模块,编辑监控点的信息。监控信息管理模块只允许用户对监控信息进行查询和删除操作。通过指令管理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设备的编号,采集指令的类型,以及采集时间等查询条件进行查询。如果将入侵昆虫远程监控系统与检测技术联合使用,可以用于潜在或局部发生外来入侵害虫的口岸检验检疫,发生危害情况监测调查地理分布信息调查,指导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等等,并最终实现入侵害虫种群扩散动态趋势的远程实时监控。

地球上的海洋是一个整体。但是温度、盐度、光照、底质、距离等因素限制了生物的生活范围,影响着生物的扩散。人类的活动,给了生物入侵者可乘之机。海洋生物入侵比陆地生物入侵更难被发现。海洋生物的入侵主要由于海上航运、海鲜引进,以及宠物贸易等引起。

我国餐桌上较为常见的脉红螺入侵了黑海,后果严重。脉红螺的幼体是营浮游生活的,它们被大船的压载水带到了黑海,厚厚的贝壳有效保护了其被捕食。这位骨螺科的成员虽然相貌平平,却凭借锉状的齿舌配合强大的酸液,把黑海的牡蛎吃得一干二净。

原产于美洲热带沿海的淡海栉水母(俗名海核桃),因为被吸入了压载水,也偷渡到了黑海。晶莹剔透的它们其实是可怕的浮游动物杀手。它们以浮游动物(如软甲类动物的幼虫)和鱼卵及幼鱼为食。因为缺乏天敌,它们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的冲击,重创了黑海的渔业。

中国人民最爱吃的中华绒螯蟹(大闸蟹)也入侵了英国、德国等国家。它们生活在海中的溞状幼体,也成了压载水的偷渡客。大闸蟹泛滥成灾,严重威胁当地无脊椎动物的生存。大闸蟹喜欢挖洞的习惯造成了河堤的侵蚀,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德国人不爱吃螃蟹。真是愁死德国人,馋死中国人!

主持人:嗯,听完上面的案例有些吃货可能会说:放着别动,让我来消灭他们,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吃货不能击败入侵物种,甚至是它们的帮凶!面对外来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我国已成立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公室和外来入侵物种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发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组织各地开展调查和监测预警,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动规划呢?

专家:在立法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全国外来生物防治协作组,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林业局,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环保部国家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预警与风险评估咨询委员会,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等。在法律法规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等等。

目前已有的发展战略,包括优先发展的计划,快速反应与紧急扑灭有效控制技术的研发,重点研发科研机构的确定,快速反应机制与体制的构建,制定国家入侵物种预防与管理指南,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疫情发布审核制度,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培养等等。已有的重大防治工程规划有生态系统入侵杂草综合治理工程,农业入侵生物综合治理工程,林业入侵生物综合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

主持人:看来,各方面的工作已经做得很全面细致了,张老师,我知道,从2007年来开始,我们国家召开了好几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及其他有关的会议,反响还不错。

专家:我国分别于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5年,在福州、广州、海口、南宁等地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以及气候变化与生物入侵论坛,形成了国内生物入侵研究的领头团队,成立了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入侵分会,创办了生物安全学报,并于2017年10月成为新入选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和网站,即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

相关知识

七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ppt
生物安全与外来生物入侵精要.ppt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素材.ppt
生物安全与生物入侵PPT课件
生物多样性危机生物入侵和生物安全
第7章 生物安全与外来生物入侵.ppt免费全文阅读
生物安全跟外来生物入侵.ppt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共治
抵御外来生物入侵,“关”护国门生物安全

网址: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481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科研】云南大学与复旦大学兰州大
下一篇: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