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武汉植物园在蜂震传粉时熊蜂与花资源互作式样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蜂震传粉时熊蜂与花资源互作式样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蜂震传粉时熊蜂与花资源互作式样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2.20  |  【 大  中  小 】  |  【打印】 【关闭】

  很多植物由于特殊的花药或花冠结构将花粉隐藏,传粉者被迫采用特殊的方式、如利用声学共鸣的方式喷出花粉从而实现传粉。具有这类能力的传粉者多为蜂类(蜂震传粉,buzz pollination),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熊蜂(bumblebee)。在以蜂震传粉和以花蜜为报酬施行传粉的过程中,传粉者与花部性状的互动式样和机制显著不同。对于蜂震传粉而言,传粉者与花资源互作式样仍知之甚少。  

  马先蒿属部分植物花冠的上盔形成一种特化的创新性状(即扭曲的喙状结构,图1)将花药包裹其中,迫使传粉者熊蜂以蜂震方式释放花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繁殖生态学学科组以群落中五种不产蜜的具喙马先蒿及其三种主要传粉熊蜂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五年的野外实验,深入探究了影响熊蜂访花偏好的因素。研究表明,当熊蜂可以使用相同蜂震频率(buzz frequency)访问不同植物获得花粉时,其访花偏好主要依赖于花资源的多度,没有特定的物种偏好;当熊蜂使用不同的蜂震频率来访问不同植物的花时,其访花偏好维持特定的物种偏好(图1),主要是花粉报酬更大的植物。本研究阐释了基于声学特征联系的传粉者和开花植物相互作用的依赖式样,丰富了关于植物繁殖策略多样性的科学理解。  

  相关研究结果以“Bumblebees’flower preferences are associated with floral abundance and buzz frequency when buzz-pollinating co-flowering plants”为题,发表于昆虫学领域期刊Entomologia Generalis上。植物繁殖生态学学科组博士生黄文为第一作者,叶忠铭副研究员和杨春锋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瑞典乌普萨拉大学Mario Vallejo-Mar n教授, 美国落基山脉生物学实验室David W Inouye教授参与了指导。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 

图1 三种熊蜂在蜂震传粉过程中对五种马先蒿的偏好式样概念图

植物繁殖生态学学科组

相关知识

用5年时间记录熊蜂“采花” 武汉植物园在这项研究中获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种间互作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版纳植物园鼠尾草花结构与传粉忠实性研究取得进展
【科技进展】植物花部特征与访花昆虫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科学网—[转载]植物花色演化与传粉动物介导的花色性状选择研究特邀综述
武汉植物园在食花昆虫对植物繁殖的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水生植物繁育系统适应性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武汉植物园等在传粉系统与花开口朝向的适应性进化研究中获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传粉系统与花开口朝向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方面获得进展
生物互作卓越中心在植物免疫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网址: 武汉植物园在蜂震传粉时熊蜂与花资源互作式样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602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湿地保护:雨水资源的守护者
下一篇: 第427期:开在夏日里的热情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