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以水为主体的湿地公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生植物作为湿地公园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湿地公园各个角落,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吸收水体中的养分物质,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保持生态,创造优美自然的环境,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水生植物;种植;意境;养护
目 录
一、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功能
1.1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2 净化湿地公园水质
1.3 美化湿地公园水景
1.4 保护湿地公园堤岸
二、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品种
2.1 挺水植物
2.3 湿生植物
2.4 沉水植物
2.5 漂浮植物
三、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造景设计
3.1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
3.1.1 种植区域设计
3.1.2 水位控制设计
3.1.3 种植方式设计
3.2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意境设计
3.2.1 利用协调与对比营造意境设计
3.2.2 利用韵律与节奏营造意境设计
3.2.3 利用硬景与软景营造意境设计
四、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养护管理
4.1 病虫害防治
4.2 杂草清除
4.3 疏除及补种
五、结语
【参考文献】
一、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功能
1.1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水生植物形成的植物群落为亲水的水鸟、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居场所。水生动植物以及非生物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循环往复,使得湿地公园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了湿地公园水生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1.2 净化湿地公园水质
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固碳释氧的同时,水生植物还会吸收水体中许多有害元素,从而消除污染,达到净化水质,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1.3 美化湿地公园水景
水生植物以其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点缀着湿地公园形形色色的水面和岸边,形成水中美丽的倒影,具有很强的造景功能。像风吹苇海、月照荷塘这类风光,都会令人触景生情产生美的遐想;而曲水荷香、柳浪闻莺这类景点,皆是因为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来造景而远近闻名。
1.4 保护湿地公园堤岸
水生植物栽于湿地公园水陆交界之处,其发达根系较强的扭结力,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的侵蚀和冲刷。水生植物的生长蔓延繁殖,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改善了土壤的结构与性能。
二、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品种
在湿地公园中,对水生植物的分类按其生活习性、生长环境,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
2.1 挺水植物
根或地茎扎入泥土中生长,上部植株挺出水面。常采用荷花、芦苇、香蒲、水葱、芦竹、菖蒲、蒲苇、慈姑等植物。
2.2 浮叶植物
根或地茎生长于泥土中,叶片漂浮于水面上。如睡莲、萍蓬草、荇菜、芡实、王莲等植物。
2.3 湿生植物
生长在驳岸边,从20-30cm水深处到驳岸边的泥土里,都可以生长。如美人蕉、梭鱼草、千屈菜、再力花、水生鸢尾、蒲草等适于水边生长的植物。
2.4 沉水植物
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中。如眼子菜、水菜花、苦草、金鱼藻、水车前、穗花狐尾藻等。
2.5 漂浮植物
株体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流、风浪四处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为水面提供装饰和绿荫。如浮萍、凤眼莲、大薸等植物。
三、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造景设计
3.1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
3.1.1 种植区域设计
湿地公园的水域面积大,常与自然水体(湖、河)相沟通,根据公园的整体布局,一般分为修复保育区、生态恢复区、功能活动区三大功能区。在各大功能区内按植物的生态习性设置深水、中水及浅水栽植区。竖向设计也可有—定起伏,在配置上应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通常深水栽植区在中央,渐至岸边分别为中水、浅水和湿生植物栽植区。还可以根据叠水、小溪的景观石或驳岸点缀水生植物来丰富景观效果。
3.1.2 水位控制设计
各种水生植物习性不同,对水深的要求也不同。沉水植物水深应超过植株高,使茎叶自然伸展;浮叶植物应根据茎的长短调整水位,使叶能自然浮于水面即可;挺水植物使植株的茎叶挺出水面。沉水植物种植区水深控制在150~300cm,挺水及浮叶植物种植区水深控制在30~100cm为适,而湿生植物种类只需20~30cm的浅水即可。常水位线是水生植物的生命线,在湿地公园水系设计时要严格把握好种植区域水位深度变化情况。
3.1.3 种植方式设计
根据不同水体景观和不同水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水生植物的种植方式不同。自然式种植,是把水生植物直接种植在水体的泥土中,从水体中心渐至岸边,水深逐渐变浅,依次为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这种种植方式是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种植最常用的方式。容器种植,是把水生植物种植在缸、盆、塑料、框、砖砌槽等容器内,这种种植方式适合湿地公园叠水、小溪、水池等区域,能有效的限制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使水生植物景观长期保持稳定,同时也方便池底清理和管理。
3.2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意境设计
湿地公园中的水景常常能构成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意境。水面波光粼粼,利用水面的倒影作借景,能丰富景物的层次,扩大视觉空间,能增强空间的韵味,从而产生一种朦胧虚幻的美感。
3.2.1 利用协调与对比营造意境设计
按照协调与对比的原理,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水生植物,结合湿地公园叠水、溪流以及游鱼、水鸟等动态景观,注重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协调,使人产生柔和舒适的感觉。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中,荷花与垂柳成为一种传统模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岸上婀娜多姿的柳枝以湖面浑圆碧绿的荷叶在对比中显示出和谐的美。
3.2.2 利用韵律与节奏营造意境设计
诗词、音乐等艺术表现手法都要求有节律,同样,水生植物造景也要求有韵律和节奏感。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湖水泛起阵阵涟漪,荷花迎风飘曳,这些都体现出优美的韵律感。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大面积栽种西湖红莲和各色芙蓉,使夏日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节律景观。
3.2.3 利用硬景与软景营造意境设计
湿地公园的驳岸多以石岸和混凝土岸居多,而规则石岸的线条显生硬,因此岸边要配置一些合适的水生植物种类,借其枝叶来弥补生硬之处。点缀色彩和线条优美的水生植物,能使景色更加生机盎然。自然式的驳岸栽植水生植物时,则要有露有掩,结合沿岸地形和道路,采取远近、疏密、弯曲的种植形式,使沿岸景观自然有趣。
四、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养护管理
水生植物是园林绿化中比较特殊的植物,水生植物的细胞间隙特别发达,经常还发育有特殊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在植株的水下部分能有足够的氧气。水生植物的管理一般比较简单,栽种后,除日常管理外,还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4.1 病虫害防治
定期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防治,保证水生植物健康生长。
4.2 杂草清除
由于景观水系岸边没有遮挡物,水热条件好且又富含营养,杂草极易生长,以采用人工拔出杂草为主,谨慎使用除草剂。
4.3 疏除及补种
一般过3-4年要对生长较快而过密的水生植物进行疏除,以便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和营养补给。秋冬季,此时植物生长停滞已经枯萎,及时收割,防止枯萎茎叶落入水体,形成二次污染。早春,对枯死的水生植物实施更新补种,保证群落结构的稳定。
五、结语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设计能丰富整个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返璞归真的自然意境,使湿地公园更具自然的品味。
【参考文献】
[1]但新球.湿地公园规划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咸玉宁.湿地公园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丁圆.滨水景观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孔杨勇.西湖风景区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6]李春晖.浅谈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配置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54.
[7]宋辉.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3:121
摘自:《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主管: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编辑部
尹昌建 著
相关知识
浅谈南昌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选择与管理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六大要点
从西溪湿地看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浅谈南大荒湿地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湿地公园景观打造,芦竹、旱伞草、细叶芒多种水生植物
岭南设计分享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保持湿地生态功能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净水宝典(植物篇):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原则与策略
浅谈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净化中的作用
网址: 浅谈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设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6029.html
上一篇: 宿城营造立体绿色花墙 打造林荫+ |
下一篇: “湿”情画意!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