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

 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无疑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类,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上和水里的,还有水陆交接地带和濒河(湖)湿地类,这样与“景观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学”关系就非常密切,而这两门学问正是现代景观学内容中的核心内容。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沿)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例如:中国有水有湖的城市——杭州、昆明、芜湖等;有海的城市——青岛、威海、三亚等都成了中国居民最向往的旅游和生活的城市之一。
  笔者有幸从1998年至今与美国著名景观公司——EDAW公司一起规划、设计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景观工程,通过近4年的跟踪设计,参与了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指导诸过程,对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有了一些切身体会,现就简述这些体会,以供同行指正。

  1 规划遵循原则——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化

  “金鸡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有它特定的前提,它是在苏州市东区——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心部位,其水域面积7.38km2,比著名的杭州西子湖还大1.88km2,定位是开放的城市湖泊公园,因而它必须符合园区的总体规划,园区的总体规划是将中新合作的70km2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均遵循如下规划布局原则,即从北往南依次为工业区、居住区、中心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东西向以苏州干将路的延伸线为中轴线,而金鸡湖正像串在这根轴线上的一颗明珠,根据此总体规划思路,考虑金鸡湖本身的旅游开发功能及土地开发收益平衡,最终确定将全湖及周边沿湖地区分为8个区(图1、2),具体功能见下表:

  图1 园区中轴线布局


图3 城市广场区的景观规划

  2 环境优先原则——必须遵循“生态景观学”的概念

  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它的基本模式是“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图4-1):
  斑块是指存在的有一定面积的自然区域,以维系一定的动、植物群体及涵养水源。
  廊道是指联系孤立的景观元素——斑块之间的线性结构体。
  基质是指不同于周边地区的本区域所固有的物质属性。
  


图4-2 金鸡湖景观格局

  廊道 ① 水面——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廊道,以联系各主要斑块;
  ② 道路系统——沿湖有较稠密的车行、步行系统,是连接相邻斑块的一些线性走廊;
  ③ 间隔的沿湖绿地——是间断性廊道、是跳板。
  “集聚间有离析”(Aggregate - with - ontilines)被认为是生态学定义上最优的景观格局,这一模式要求对土地利用进行分类集聚,并在发展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少的自然斑块,并在自然边界地带公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在金鸡湖景观规划中,我们确立的正是这种保护性开发战略,工作主要分为保留与保护两大方面,我们注意保留了一些原始的河、湖浅滩;在设计中的用于改造原泥土自然驳岸,防止水土流失的“块石驳岸”设计在水面以下,水上部分用当地的自然风化石作自然堆筑,石缝之间以鸢尾、麦冬、草坪点缀,尽可能保持其自然河滩的原始风貌(图5)。

  在保护方面主要是水体水质的维护,以前我们做驳岸,泄水孔总是将滨水路上的雨水直接就近排入湖中(市政道路一贯做法),这样将泥沙、垃圾直接冲入水中,就会污染水体,影响水质。此次我们的做法是将雨水统一收集,进入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经过滤处理后再排入湖中。这样虽然运行费用高了些,但对长期维护此水体的环境具有深远意义(图6)。
  


图7 望湖角设计

  3 超大尺度空间原则——由功能决定尺度原则  古典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计原则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即“人在画外以观画”,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了它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概念来规划设计的;同时,又受六 七十年代西方大地艺术思潮及手法的影响,即注重设计空间与大自然的自然力、自然空间的融合。在广袤空间中创造作品,“人在画中以作画”的设计思路,这些都决定了“尺度空间的定量优先于局部”。在金鸡湖规划设计中,有一条634m长的湖滨大道,它的设计一反园林小路宽不过3.0m的常规做法,将大道宽15.0m,分上、下层,低处湖滨大道宽9.4m,高处湖滨道宽4.075m,中间连接的台阶宽1.525m,以每2.0m一个色带铺地变化重复(不做复杂图案细部变化)建成后气势宏大,与湖面尺度比较般配(图8、9)。

  4 文脉原则——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

  我们虽然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这是30年代园林师们逐渐从古典园林设计中走出来时采用的一种谨慎小心的做法,即“旧瓶装新酒”;而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是在设计中汲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园林形式移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在金鸡湖设计中,我们选用了苏州传统园林中卵石小径这一传统元素,在湖滨大道上做了两块铺地,材料、施工工艺均是苏州本地做法,而图案却不是传统的“寿”、“福”、“鸟”、“鱼”纹,而是现代感十足的抽象几何平面纹样(图10、11),这样使得人们在长距离的行走过程中,突然又感受到了一些苏州传统园林的信息。在弧形观景台旁设置了一座桥梁,桥下有一个小小的荷花塘,面积约150m2,用不规则景石做池壁,池底满铺白色鹅卵石,有苏州园林水景做法的痕迹,建成后效果较好(图12)。在另一处沿湖小广场的铺地上,按中国十二生肖和天干地支的排列方法,设计了一个“农历广场”,使每一个来到湖边游玩的人都可在此找到自己的生辰年份和对应的生肖图案(图13)。

  5 亲水原则  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如何让人与湖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是处理这类景观设计时应着重探讨的。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手法:一是亲水木平台(图14),一是亲水花岗岩大台阶(图15),一是挑入湖中的木坐凳(图16),这样达到了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
  

  


图17 亲水设计分区示意图

  7 技术更新原则

  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具备了超越传统材料限制的条件,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装饰材料,达到只有现代景观设计才能具备的质感、透明度、光影等特征。例如,我们在金鸡湖景观工程中选用了地面光纤照明、4.0m高沿湖柱式照明(图18)、彩钢板玻璃砖装饰的厕所(图19)、水幕广场人工喷泉(图20)、LED等。这些现代科技的成果带给了设计师们超越其先辈们设计的自由度,因而可以创造一些新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M].1997(3):27-31.
[2] (日)芦原义信.城市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 (美)H·shirvani.景观建筑学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J].国外城市规划.1992(1):54.

  作者简介
唐 剑/1974年生/男/景观设计师/1995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现供职于美国EDAW景观公司苏州分部(苏州 215021)

  收稿日期:2001-12-05;修回日期:2002-04-10

相关知识

浅谈河道生态修复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城市公共绿化景观设计理念
景观设计理念范文(共14篇)
西安浐河桃花潭滨水公园设计理念探讨
浅谈现代城市园林绿化
浅谈景观设计中的城市原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城市脉动—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范文
浅谈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通用11篇)
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范文

网址: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711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梅花》(王安石)原文
下一篇: 梅花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