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
“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花鸟画作为国画的重要分支,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绘描之意亦然与诗人无异,相为表里。唐宋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国力兴盛,江山万里。
同时也是开放包容的时代,这样富裕安定的环境使得人们积极追求精神生活,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使得佛、儒、道家三家思想充分融入。
这也是花鸟画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意境、自由的重要基础。国力鼎盛,文化繁荣,成为了花鸟画大放异彩的重要基础,为花鸟画审美的变革提供了土壤。
一、笔墨丹青,文运昌盛——大唐花鸟画之风
悠悠华夏,大唐盛世,举世瞩目。再观唐朝花鸟画,以形似逼真乃称为花传神,用笔绘写淡雅纤丽,精妙绝伦,笔法的运用更是妩媚刚劲,婀娜遒逸。
花鸟画不仅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绘画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从此诗中即可看出唐朝经济繁荣,所以开放包容的民风使得在唐朝形成了一个艺术文化的发展极其繁荣的时代。
又因为儒、道、佛思想被融于绘画之中,师法自然的绘画理论体系日渐成熟,华丽大气、自然野趣的审美风气为花鸟画独立成科提供了必要条件。
到了唐朝晚期,花鸟画独立成科,开始与山水画、人物画分庭抗礼,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独立画科。
唐朝是我国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版图面积甚广,交界的国家也是不计其数,唐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对外交流,提出了睦邻友好的民族政策。
修筑了大量驿站,完善了边疆交通。便利的交通和开明的民族使得外邦人积极与汉人进行频繁交流。
如唐初流寓长安的中亚名画家康萨陀,因擅长画奇珍异兽、花草树木,因生动而富有变化而闻名于世。
西域的知名画家尉迟跋质那和尉迟乙僧父子来到中原后,将西域绘画技法带到中原,画绘花卉,用绘画的形式来解释佛理花卉寓意表现出来以。
比如将代表吉祥的莲花以绘画的形式解释为神圣的佛花,使画家对花鸟题材有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以花卉为主的绘画逐渐盛行,带动了植物画的发展。
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这样评价:
“乙僧,凡画功德人物花鸟,皆是外国之物像,非中华之威仪。”朱景玄还在绘画品鉴中提出“神”、“妙”、“能”、“逸”四格的新标准。以四格来评价唐代画家,认为“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可见唐代审美意向中,飞禽走兽已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
另外,他们带来不同于中原的绘画技法,还带来不同的绘画工具及鲜艳的色彩增强了绘画表现技法。
在此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绘画的需求也开始多元化,审美对象不再局限于中原传统人物画,以花鸟走兽为主体的绘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初唐时期,门阀贵族势力影响社会方方面面,民众注重门第出身。统治者为了神话统治,自诩为老子李耳后人,追封太上玄元皇帝,并以本土道教为国教,使道教得到大力发展。
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自然”可以理解成逍遥自在、洒脱的自然天性,也可理解为天地之间的树木、花鸟等自然万物。
道家一直以“自然之道”贯穿之,在哲学观和人生观方面一直主张“道法自然”并且道家崇尚真正的大自然状态,主张人们顺应万物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的法则。
“天人合一”等道家思想体现在绘画上,使得画家在精神层面超逸自然自由无束,画家不用再拘泥于绘画对象本身形态,而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开绮丽而丰富的想象进行绘画创作。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经提出就受到画家的认同和推崇。
画家们在纵情山水花鸟,万物自然的同时,注重自身文化修养,创作时不再局限于对物象真实形态的摹写,开始寄情画外。
并且道家的思想对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文人士族的精神风格、生活情趣、和艺术创作,对绘画艺术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对绘画技术甚至画家精神都产生了些许影响。
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分裂动荡,危机四伏。儒学迫切需要做出改变,以韩愈为代表的文人反对佛学,掀起新儒学。
新儒学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新儒学思想使人们冲破旧的儒学枷锁更加注重心灵体验,受新儒学的影响,绘画画工逐渐变得精美,表达也逐渐直抒胸臆。
绘画题材也摆脱宗教束缚,大唐盛世不复存在让一部分文人志士无限感怀,画家开始寄情自然,湖石、鸭鹅、鸟兔、花果等皆可入画,使人们感慨大唐衰微而借物抒怀。
唐代绘画思想和审美取向的变化推动了绘画的发展,绘画在开明的文化政策下积极吸纳外来精华,不断丰富自身。
为花鸟画的成熟提供了理论支持,自此以花鸟走兽为主体,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绘画得到重视,以“松石科”分出山水画为契机,在唐代独立成科。
二、百花齐放 ,文盛武衰——大宋王朝花鸟画之气
花鸟画在南北朝时期开始产生萌芽,晚唐开始独立成科,五代时得到发展发展,直至宋代到达巅峰。
“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燃绛树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这首词便看出当时汴京是十分繁荣的。世人普遍认为诗书画是高雅的精神活动,绘画的人越来越多。宫廷、民间、文人士大夫之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创作风格。
宋朝在尚文思想影响下,思想文化不在继承大唐的雍容开放,转而以内敛含蓄,内省法度为主要绘画思想,意蕴委婉含蓄、清丽雅致,宋代全新的审美特征出现了。
并且由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宋代后期审美转向诗书画一体,写意花鸟画开始出现。
宋代花鸟形神达意、灵动深远的审美风气,千百年来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刻影响着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在中国画史中发挥极其重要的的作用。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百废待兴,政府又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人们生活比较安逸。
重文轻武的局面又极高极力抬高文人地位以文御武,使士族势力强盛,文人儒士身心上的相对自由使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花鸟画自唐代独立成科,到宋代终于出现以画家个人命名的两种风格,史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北宋初期花鸟画以黄筌成就最高,黄筌受唐代画家刁光胤的影响,注重写实,赋色、笔法承袭唐风,致力于“真”的塑造,追求“形似”。
到了北宋初期进入宫廷画院后接触到了皇家贵族式美学思想, 审美观念也以宋王朝的上流社会的审美为主,画风更加丰盈挺秀、周密端庄。
黄筌曾为其子居宝画的一幅花鸟素材稿本《写生珍禽图》,图中 龟、雀、昆虫等物种,大小不等,形象准确生动。
黄居安和黄居宝继承家学,绘画题材多以宫廷禁苑的奇珍瑞兽为主,延续唐代工笔写真风格,多以收缩式满构图为主。
后期黄氏父子对晚唐时期腾昌祐 “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绘画创作由“真”到“生”,描画工致,色调柔丽协调,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被称为“黄家富贵”。
黄氏绘画精妙的赋色和别有意味的取材表现出低调奢华的富贵意蕴,笔法 运用取自人物画,勾勒精细严谨,遵从法度,符合宋代帝王和上层贵族的审美, 得到帝王恩宠。
“黄家体制”成为北宋初期画院优劣取舍的标准,以黄氏为主导 的院体花鸟画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引领工笔花鸟画兴盛百年之久。
出身江南士族的徐熙,对儒、道、佛三家思想文化多有涉猎,加上少时经 受兵变之祸,处事宁静淡泊,与长江流域江南隐士情结产生共鸣。
终身游离于庙堂之外,寄情于自然之中野逸,是徐熙花鸟画最为显著地特点,徐熙在创作中多以带有野趣的汀花、 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为绘画题材。
在徐熙之前花鸟画所展现的题材都是具有装饰意味或是具有富贵吉祥意蕴,画家极少选用没有特定含义的题材,徐熙感悟于“一花一世界”的禅学。
在遵循唐代“师法自然”的绘画思想上扩大了花鸟画题材,使后世画家在选材上开始注重带有自然天趣 的花鸟题材。
但是徐熙这种野逸画法不仅要求画家有高超的写实能力和表现技法,自身修养也有较高的要求,在北宋初期少有人能达到要求。
而且徐熙以由下而上的构图方式表现的又是地面生长事物,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接地气”,因此得不到上层贵族的认同,在北宋初期受到占据强势地位的宫廷画院的压制,被讥为“粗恶不入格”。
到了北宋中后期在北宋前期备受冷落的“徐熙野逸”重 新受到重视,而“黄家富贵”不再符合当时主流审美,新的美学思想要求宫廷 画院做出新的突破。
在大势所趋中,崔白、吴元瑜等北宋中后期花鸟画家致力于对花鸟生动、写实特征的不懈追求,以“清新自由”之风打破了花鸟画的僵局,建立了新的宫廷画院体制,使宋代花鸟画延续百年独尊黄氏一派的格局成为历史。
三、笔墨丹青、流芳千古——传承千年的艺术明珠
唐宋花鸟画大多以画匠和宫廷画师为主,讲求“神形兼备”,北宋后期文人 开始参与绘画创作,开始注重绘画的“象外之意”。
直到元、明、清时期,文人 全面参与绘画创作中,其思想文化主导了花鸟画的绘画思想和审美取向,要求绘画创作能抒写“胸中逸气”。
唐宋时期“神”和“逸”的美学观念不断影响着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中的价值判断和精神追求,表现出中国画精神追求的思想境界,反映了绘画逐渐文学化的发展趋势。
在唐宋花鸟画的绘画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后世绘画逐渐形成了以“形神兼备”的创作手法,表达“象外之意”,抒写“胸中逸气”的创作形式当今世界日新月异。
结语
唐宋花鸟画尽显绝妙的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也呈现不同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也是人们的一种美好事物的精神寄托。
当代画家应该深入理解新时代人民日以满足物质文化的要求,更要学习传统花鸟画理论基础并加以运用以此构建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优秀作品,再次为人们展示花鸟画之美。
审美在发展,艺术在进步,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不能失了传承。当今时代优秀的画家和艺术工作者们,也正在研究发掘唐宋花鸟画中的独特韵味,结合现代艺术,为人们不断呈现更加”美“的画作,在现代古典美学的历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美丽篇章!
参考文献
《中国画论研究》
《中国绘画史》
《唐代美学史》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与演变
文人的“花与画”
写实与写意:宋代花鸟画的审美趣味
中国花鸟画之要
邹一桂绘画美学思想与花鸟画创作之间的研究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
花鸟画:意境之美(壁光老师作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宋朝为何成为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花心起墨晕 春色散毫端——历代花鸟画的意趣浅析
花鸟画简介
网址: 至臻之美,笔底春风:尽显绝妙的唐宋花鸟画的思想与风气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8038.html
上一篇: 中国画花鸟的创作特点与发展展望, |
下一篇: 何水法:中国花鸟画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