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花坛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约型花坛。
背景技术:
花坛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栽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或者观赏植物以组成图案纹样来表现花卉或观赏植物美的一种园林设施。在池边、路边、公园、图书馆以及广场等公共场合均可以布置花坛以形成装饰图案,从而美化环境。
常见的花坛是在植床内装载土壤,然后在土壤上种植植物。
平时花坛上的植物需要浇水,而下雨时落在花坛周围的雨水则从花坛外排走,没有将雨水用于浇灌植物,这样的花坛不能充分利用雨水,环保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型花坛,其能够充分利用雨水,将雨水用于浇灌植物,具有环保性能较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节约型花坛,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一面连接有中空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顶部开口,且与其内部连通,所述本体连接蓄水箱一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蓄水箱连接本体的一面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通孔连通,实现本体与蓄水箱的连通,所述蓄水箱连接本体的一面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本体内部连通,雨水可通过溢流孔从蓄水箱流向本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蓄水箱,下雨时,蓄水箱能够用于收集、装载雨水,蓄水箱上设置的导流孔与本体上设置的通孔连通,使得蓄水箱内装载的雨水能够通过导流孔与通孔流向本体内,用于浇灌植物,而不会浪费,达到充分利用雨水的目的,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并且,在蓄水箱连接本体的一面上开设有溢流孔,使得当雨水将蓄水箱装满后,雨水能够从溢流孔排出至本体内,从而增加进入本体内的雨水,使得雨水的利用率更高,大大增强花坛的环保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孔连通于蓄水箱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导流孔设置为连通与蓄水箱底部,能够减小导流孔与蓄水箱底部的距离,从而减小将雨水流向本体内所需的雨水量,进而降低转移雨水的要求,更加便于将雨水利用起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孔设有至少一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导流孔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雨水流向本体,植物吸收的雨水越多,雨水的利用率越高,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导流孔,具有进一步提高雨水利用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孔设于蓄水箱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溢流孔设于蓄水箱顶部,能够增大蓄水箱装载雨水的空间,从而增大雨水的收集量,进而增大流向本体内部的雨水,使雨水的利用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孔靠近蓄水箱内部的一边做倒角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溢流孔靠近蓄水箱内部的一边做倒角处理,有利于雨水沿着倒角进入溢流孔,对雨水起导流作用,从而有利于雨水更加轻易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孔内底壁从远离本体往靠近本体的方向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溢流孔的内底壁倾斜设置,使雨水能够沿着斜面流向本体,从而进一步有利于雨水更加轻易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孔与通孔内嵌设有吸水管,所述吸水管分别适配于通孔与导流孔,所述吸水管从远离本体往靠近本体的方向向上倾斜,所述吸水管内设有吸水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倾斜的吸水管,以及在吸水管内设置吸水件,当吸水件的两端水分不一致时,吸水件能够将水从湿润的一端吸向干燥的一端。停雨后,当本体内的土壤水分不足时,吸水件能够将蓄水箱内的雨水吸附至本体内,维持本体内土壤的水分含量,供植物吸收,从而达到充分利用雨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件为吸水海绵或吸水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海绵或者吸水布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通过将吸水件设置为吸水海绵或者吸水布,能够满足吸水件吸水的条件,达到将雨水从蓄水箱吸附至本体内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蓄水箱,下雨时,蓄水箱能够用于收集、装载雨水,蓄水箱上设置的导流孔与本体上设置的通孔连通,使得蓄水箱内装载的雨水能够通过导流孔与通孔流向本体内,用于浇灌植物,而不会浪费,达到充分利用雨水的目的,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并且,在蓄水箱连接本体的一面上开设有溢流孔,使得当雨水将蓄水箱装满后,雨水能够从溢流孔排出至本体内,从而增加进入本体内的雨水,使得雨水的利用率更高,大大增强花坛的环保性能;
2.通过控制导流孔的数量、溢流孔的位置,以及将溢流孔内底壁倾斜设置,有利于使更多的雨水流向本体进行浇灌植物,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雨水利用率的目的;
3.通过设置吸水管与吸水件,能够将雨水从蓄水箱吸附至本体内,实现雨水的转移,以浇灌植物,达到充分利用雨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11、通孔;2、底座;3、蓄水箱;31、导流孔;32、滑槽;33、溢流孔;41、吸水管;42、吸水件;5、浮动件;51、滑块;52、穿孔;6、控制件;61、限流部;611、过渡段;612、滑动段;62、自由部;7、土工布;8、转动盖;81、观察窗;9、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节约型花坛,包括本体1,本体1内能够装载土壤用于种植植物,本体1外壁设有底座2,底座2围绕本体1侧壁设置,底座2上均匀设有四个用于收集和装载雨水的蓄水箱3。下雨时,雨水落在蓄水箱3内,然后通过蓄水箱3导至本体1内,用于浇灌植物。
参照图3,蓄水箱3外壁为矩形,蓄水箱3顶部开口且中空,开口与蓄水箱3内部连通,本体1外壁为正方形,四个蓄水箱3的侧壁分别连接于本体1的四个侧壁上。本体1连接蓄水箱3的一面长度上均匀开设有四个通孔11,通孔11贯穿本体1的侧壁。蓄水箱3连接本体1的一面底部均匀开设有四个导流孔31,导流孔31贯穿蓄水箱3的侧壁,通孔11与导流孔31连通。下雨时,蓄水箱3内收集雨水后,雨水能够从蓄水箱3通过导流孔31与通孔11流向本体1内。
通孔11与导流孔31内设有嵌设有吸水管41,通孔11与导流孔31连通后与吸水管41适配,吸水管41从远离本体1往靠近本体1的方向向上倾斜,吸水管41一端设于导流孔31远离通孔11一端内,且连接于蓄水箱3底部,另一端伸出通孔11远离导流孔31一端、伸入本体1内,从而实现蓄水箱3与本体1的连通。
吸水管41内填充有吸水件42,吸水件42由海绵制成,当吸水件42的两端水分不一致时,吸水件42能够将水从较湿润的一端吸向较干燥的一端,使得在不下雨的天气里,当蓄水箱3内装载有雨水,并且本体1内的土壤较为干燥时,吸水件42能够将蓄水箱3内的雨水吸附至本体1内,维持本体1内土壤的水分含量,供植物吸收。
参照图1与图2,蓄水箱3内竖直滑动连接有两个浮动件5,浮动件5的材质为木材,浮动件5能够在雨水中漂浮。两个浮动件5分别连接于蓄水箱3两端内。浮动件5顶部开口且中空,开口与浮动件5内部连通,浮动件5外壁为矩形,浮动件5的三个侧壁连接于蓄水箱3的三个侧壁。浮动件5连接蓄水箱3长度方向两侧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滑块51,相应的,蓄水箱3长度方向的两个内侧壁上开设有供滑块51滑动的滑槽32,滑槽32的长度方向竖直,滑槽3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蓄水箱3上部与下部,滑块51滑动连接于滑槽32,从而实现浮动件5与蓄水箱3的竖直滑动连接。
应当指出,本实施例中吸水件42(见图3)的材质为海绵、浮动件5的材质为木材,在其他实施例中并部局限于此,吸水件42的材质还可以为吸水布、浮动件5的材质还可以为漂浮塑料,原则上吸水件42的材质只要能够吸水、浮动件5的材质只要能够漂浮与防水即可。
蓄水箱3内底壁于浮动件5下方设有用于控制雨水流动的控制件6,控制件6的长度方向竖直。浮动件5底部开设有供控制件6穿过的穿孔52,控制件6通过穿孔52贯穿浮动件5底部,浮动件5在蓄水箱3内滑动时,浮动件5能够在控制件6上滑动。
控制件6包括限流部61与自由部62,自由部62下端与蓄水箱3内底壁连接,上端与限流部61下端连接。自由部62横截面的直径小于穿孔52的孔径,从而使浮动件5与自由部62间隙配合;限流部61横截面的直径基本等于穿孔52的孔径,从而使浮动件5与限流部61适配。
自由部62的长度小于限流部61的长度,自由部62的长度大于浮动件5内底壁的厚度,限流部61的长度大于浮动件5内底壁的厚度。当蓄水箱3内没有装载雨水时,浮动件5在重力作用下抵接于蓄水箱3的内底壁,此时自由部62穿过浮动件5底部;当蓄水箱3内装载雨水后,浮动件5在浮力作用下能够向上漂浮、在蓄水箱3内向上滑动,浮动件5能够滑动至供限流部61穿过,此时浮动件5内能够转载雨水,且能够限制雨水经过浮动件5流出。
在停雨后,随着蓄水箱3内雨水的蒸发、减少,浮动件5逐渐向下滑动,当浮动件5滑动至自由部62穿过浮动件5底部时,浮动件5内的雨水能够通过浮动件5与自由部62之间的间隙流出,结合图3所示,流出的雨水再通过吸水管41导向本体1内,从而为浇灌植物再次提供雨水。
参照图3,蓄水箱3连接本体1一面顶部的高度大于本体1连接蓄水箱3一面顶部的高度,蓄水箱3连接本体1一面顶部的中部上开设有溢流孔33。当雨水将蓄水箱3装满后,雨水能够从溢流孔33排出至本体1内,从而增加进入本体1内的雨水。
下雨时,雨水落进蓄水箱3内,蓄水箱3内装载雨水后,使浮动件5漂浮,从而使浮动件5在蓄水箱3内向上滑动。当限流部61(见图1与图2)穿过浮动件5底部时,浮动件5内能够装载雨水。当蓄水箱3内装满雨水后,蓄水箱3内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孔33从蓄水箱3流向本体1内。
在没有下雨的天气里,当蓄水箱3内装载有雨水且本体1内的土壤水分不足时,吸水件42连接蓄水箱3的一端能够将雨水吸附至另一端,从而将雨水转移至本体1内,用于浇灌植物。
随着蓄水箱3内雨水的逐渐减少,浮动件5逐渐下滑,当自由部62(见图1与图2)穿过浮动件5底部时,浮动件5内装载的雨水能够通过浮动件5与自由部62之间的间隙流出至蓄水箱3内底壁,然后再通过吸水管41吸附至本体1内。
在蓄水箱3、浮动件5、控制件6、吸水管41、吸水件42与溢流孔33的作用下,雨水能够被充分利用于浇灌植物,而不会浪费,达到充分利用雨水的目的。同时,溢流孔33能够引导多余的雨水排向本体1内,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并且,浮动件5内装载的雨水能够给植物二次浇灌,实现更加充分的利用雨水,大大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与花坛的环保性能。
参照图1与图2,限流部61包括过渡段611与滑动段612,过渡段611下端连接于自由部62上端,过渡段611上端连接于滑动段612下端,滑动段612与浮动件5底部适配。过渡段611外壁为锥面,过渡段611横截面的直径从远离滑动段612往靠近滑动段612的方向逐渐增大。过渡段611锥面的设置使得自由部62与滑动段612之间能够更加平滑的过渡,对浮动件5在控制件6上的滑动起导向作用,有利于浮动件5轻易的在限流部61与自由部62之间滑动,具有便于浮动件5滑动、从而便于浮动件5控制雨水流动的作用。
参照图4,为了便于吸水管41吸附蓄水箱3内的雨水,将蓄水箱3的内底壁倾斜设置,蓄水箱3内底壁从远离本体1往靠近本体1的方向向下倾斜1°-5°,优选的,倾斜角度为3°。这样的设置能够对雨水起导流作用,从而有利于雨水往靠近本体1的方向流动至吸水管41处供吸水件42吸收,达到便于浇灌植物的目的。并且,浮动件5外底壁水平设置,使得浮动件5外底壁与蓄水箱3内底壁之间形成供雨水流动的间隙,从而便于雨水从浮动件5外底壁与蓄水箱3内底壁之间流动至吸水管41处。
参照图1与图2,为了便于蓄水箱3内的雨水通过溢流孔33排向本体1内,将溢流孔33靠近蓄水箱3内部的一边做倒角处理,并且将溢流孔33的内底壁从远离本体1往靠近本体1的方向向下倾斜,使雨水能够沿着倒角与斜面流动,从而使雨水更加轻易的通过溢流孔33排出。
参照图3,由于吸水件42的两端分别连通本体1与蓄水箱3,当本体1内装载有土壤,为了防止本体1内的土壤堵塞吸水管41,吸水管41的两端设有土工布7,土工布7能够阻挡土壤进入吸水管41,从而防止本体1内的土壤堵塞吸水管41,并且,土工布7还能够将吸水件42固定于吸水管41内,从而保证吸水管41功能的正常发挥。
参照图1,蓄水箱3除了能够在下雨时收集雨水来浇灌植物,平时人们也能够在蓄水箱3内装入自来水,利用吸水件42的吸水作用达到给植物自动浇水的目的。蓄水箱3顶部设有转动盖8,转动盖8的一边通过合页9铰接于蓄水箱3远离本体1的一边,转动盖8中部设有便于人们观察蓄水箱3内水量的透明观察窗81。
转动盖8与观察窗81的设置使得当下雨时,打开转动盖8,能够在蓄水箱3内收集雨水;当不下雨时,盖上转动盖8,能够防止蓄水箱3内的雨水蒸发,并且通过观察窗81,人们无需将转动盖8打开即可观察蓄水箱3内的水量,具有便于人们使用蓄水箱3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下雨时,雨水落进蓄水箱3内,蓄水箱3内装载雨水后,使浮动件5漂浮,从而使浮动件5在蓄水箱3内向上滑动。当限流部61穿过浮动件5底部时,浮动件5内能够装载雨水。当蓄水箱3内装满雨水后,蓄水箱3内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孔33从蓄水箱3流向本体1内。
在没有下雨的天气里,当蓄水箱3内装载有雨水且本体1内的土壤水分不足时,吸水件42连接蓄水箱3的一端能够将雨水吸附至另一端,从而将雨水转移至本体1内,用于浇灌植物。
随着蓄水箱3内雨水的逐渐减少,浮动件5逐渐下滑,当自由部62穿过浮动件5底部时,浮动件5内装载的雨水能够通过浮动件5与自由部62之间的间隙流出至蓄水箱3内底壁,然后再通过吸水管41吸附至本体1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知识
一种花坛砖的制作方法
一种花坛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新型的花坛的制作方法
一种景观花坛的制作方法
一种园林景观花坛的制作方法
一种园林绿化花坛的制作方法
一种环保花坛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移动式花坛的制作方法
一种生态花坛的制作方法
一种生态雨水花坛的制作方法
网址: 一种节约型花坛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0908.html
上一篇: 欢迎咨询:高要立体花坛绿雕制作厂 |
下一篇: 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绿化的可重复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