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城市守望林建成仅一年,就已经成了昆虫的家园、鸟雀的乐园、水禽的后花园,它成为了陈吉宁市长提出的“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的生动落地。
土里有蚯蚓、草丛藏蚂蚱、花间飞蝴蝶、 树上结浆果、水中有鱼儿、荷塘来白鹭、亭里聚百鸟……一幅活生生的生态图在千年城市守望林里展开,而这里的每一个清晨和傍晚都各有一次热闹的“百鸟会”,鸟儿们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人”,鸟雀和其它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它们让千年城市守望林充满了活动!
千年城市守望林“活”了
黑喜鹊在草坪里蹦跳着觅食,虽然人快到了跟前,它还是不慌不忙地先叼起浆果,再不紧不慢地走上两步;而在荆条、玉簪丛中,蝴蝶仍在上下翻飞忙碌着,全然不管京城已经入秋;一会儿,会有七八只带着剪刀似的尾巴的燕子快速地掠过蓝天;野鸭带着5个孩子在镜湖里悠闲地游过,身后留下一条不宽的水波纹,水中的小鱼则不时调皮地搅起一小片水花,但这也不能引起吃饱喝足的野鸭们的兴趣……。这样一幅野趣盎然、自然和谐的景象就呈现在“千年城市守望林”中。10月底,生态融媒记者来到这里看到,林中的枫树、黄栌、银杏已经急不可耐地变色,秋紫白蜡、彩叶豆梨、火焰卫红红火火把千年城市守望林装扮的五彩斑斓,一派最美秋天景象,但由草坪和灌木组成的深绿依旧是林中整个景观的底色。
千年城市守望林最热闹的地方要数文昌轩,麻雀、燕子已经早早“占据”了这里。文昌轩是这里的制高点,它采用敞轩形式,5开间歇山顶,简化版皇家风格。生态融媒记者爬上文昌轩时,先听到的是密集而清脆的鸟叫声,仔细一看,上百只麻雀和燕子正进进出出地忙碌着,它们有的衔着一支茅草,有的叼着一根树枝,正往廊柱的缝隙里运,一看,就是在忙着建新“家”;有的两两相对,站在柱头间“聊天”,这是已经完成了新“家”建设,在享受“两鸟世界”;有的则轻巧地从格栅中蹦跳,像是在寻找“心上人”。在廊柱上和格栅上已经留下了它们不少的粪便。抬头仔细数数,文昌轩里有15个燕窝,而麻雀窝因为隐藏在廊檐里无法统计。
鸟窝不仅在文昌轩里有,在不远处,从搬迁村庄里移栽来的一棵百年大榆树上,直径足有半米的喜鹊窝分外打眼,这是树刚栽上不到3个月的时间喜鹊搭建的,从远处1公里外就能看见,俨然成了一个小地标。
“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天的天没亮和天刚黑的时候,麻雀和燕子早晨准备去采食和晚上回来休息,两个人站着这里说话要大声点,要不,盖不过鸟叫声”。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驻副中心绿化项目负责人丁洪兴告诉记者,文昌轩已经成为了千年城市守望林中鸟类聚集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它们根本就没“见外”,像是早就瞅好了这里的好风水,文昌轩这边刚落成,那边,它们的“家”也同步建成了,今年夏天,有些麻雀、燕子的下一代就在这里出生了。别的地方,鸟多少有些怕人,可这里的麻雀却没有把近在咫尺的记者放下眼里,该搭窝搭窝、该聊天聊天,俨然把人当成了“外人”。
喜鹊、麻雀、燕子只是刚刚建成一年的千年城市守望林中的一部分常住户,包括戴胜、柳莺和野鸭、白鹭也都成了这里稳定的大家庭成员,更别说蝴蝶、蜻蜓了。丁洪兴告诉记者,夏天,园林工人修建草坪,蜻蜓密集到都能飞到大家脸上。水面上几十只白鹭,或觅食戏水,或水憩于岛上大树。另外,工人们还在林中发现过黄鼠狼、刺猬和小蛇,树上的蝉、湖里的蛙、草丛里的蚂蚱蹦得欢。丁洪兴告诉记者,不完全统计,这里目前发现的鸟类大概就有近20种。
千年城市守望林完全落实了陈吉宁市长提出的“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理念
蝉鸣蛙叫鸟喳喳、花红柳绿蝶翩翩!为何千年城市守望林建成仅一年就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这是因为它完全落实了陈吉宁市长提出的‘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理念,这让千年城市守望林一下就‘活’了!”采访中,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廉国钊副主任这样告诉生态融媒记者。
“鸟儿、虫儿是检验生态环境最好的风向标,它们用翅膀和脚投票,不是谁想留就能留得住的!作为‘居民’的一部分,有了动物,才能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小到绿地、大到城市也才能充满活力,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从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生态良好与否的指标!”我国树木学权威专家、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张志翔这样告诉生态融媒记者。许多市民在国外旅游时,美国首都华盛顿、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以及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城市绿地或公园里,鸟儿枝头放声歌唱、各种小动物树上跳跃、水中鱼儿畅游都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这一幅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正在“千年城市守望林”中上演,而在北京其它的地方也多了起来。
不仅绿起来、美起来,“千年城市守望林”从设计之初就将“活”起来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采访中,生态融媒记者了解到,其位于行政办公区的南侧,北起镜湖,南至北运河云帆路,东起清风路,西至临镜路,总面积约36.5公顷(合540亩)。它处于行政办公区的“屏风”位置。设计之初就确定,办公区的轴线在此消融,与自然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的框架下,“千年城市守望林”成为行政办公区内一块永久保留林地,这片林地将见证副中心的诞生与发展,繁荣与昌盛。它除具备公园的游憩功能外,还可为政务活动提供场地,如供开展散步式外交、领导人及国际友人植树、友好城市交往等。
“千年城市守望林”设计特色首先在地形上营造了“朝揖之势”的地形空间,过去,这里场地原有地势平坦,但通过采用中国传统堆山手法,形成“主峰远眺、次峰环抱、回峰顾盼”的场地骨架,整体向北呈“朝揖之势”环抱办公区。在场地中部设计起伏有致的微地形,创造细腻丰富的空间层次。这不仅让地形成景,更为众多小动物的藏匿、生活创造了条件;其次,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形成大尺度的植物景观。通过“缓坡—草地—疏林—彩叶—高干松”5大植物要素,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营造大尺度的植物景观。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大量树龄较长的油松、白皮松、栾树、元宝枫、银杏等,同时注重使用食蜜源性树种,创造多样生境;再次,体现中国特色、北京特点的建筑风格。守望林中设置两处观景建筑,一处是位于东南制高点的文昌轩,一处是位于西北角的四方亭,二者仰俯顾盼,形成呼应。两座建筑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文昌轩面积约200平方米,为黑瓦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面阔五开间;四方亭面积约20平方米,为黑瓦攒(cuan)尖顶木结构建筑。北京建筑的特点之一就是能让麻雀、燕子等鸟类安家。
千年城市守望林充分考虑了动物们的“吃、喝、住、行”
充分考虑了各种动物们的“吃、喝、住、行”是“千年城市守望林”建成一年就“活”的秘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千年城市守望林的植物选配上严格遵循了十字原则,暨“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这里栽植的乡土植物占到了全部植物的85%以上,其中,着意栽植的“食源”植物能为动物们制造足够的“口粮”。树种包括了油松、白皮松、侧柏、国槐、桑树、酸枣、山桃、山杏、海棠、山楂、金银木、玉兰、平枝荀子,栎类,而蜜源植物包括了洋槐、荆条、彩叶豆梨等。因为选择的乡土树种,成活率高、对立地条件要求低,再加精心养护,这些树木在经过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休养生息,只一年就开始开花结果,为动物们提供食物和蜜源了。这解决了动物们的吃饭问题,它们自然就愿意聚集在这里。
喝水是动物们的最重要需求之一,千年城市守望林在这一点上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前有镜湖,后有北运河,供水充足,而且就在眼前守着,动物们不用长途跋涉或飞翔去找水源,鸟儿扇两下翅膀就能轻易喝到水,聪明的它们当然知道这里是最佳栖息地。
吃喝得到了完美解决,在住方面,千年城市守望林在保留当地大树的同时,还前瞻性地从周边拆迁村庄中选取了30余株遗存大树,就近移植到示范段,这样,既保护了大树,又留住了村民的乡愁,还给像喜鹊这样喜欢在大树上搭窝的鸟类创造了条件,另外,有着北京特色的仿古建筑也成为鸟儿搭窝的理想之所,文昌轩这样的“住宅”安全、舒适,它们享受了星级住宿。另外,林中大片栽种的灌木、地下地被为各种小型动物安家创造了条件。
集中连片的绿地更给了动物们充分的自由,除千年城市守望林外,隔河相望的数千亩的城市绿心也让动物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城市绿心尚在建设中,所以,先期完成建设的“千年城市守望林”就成为了众多动物的理想家园。
聪明的动物们自己给千年城市守望林投了“优秀”票!
北京出地方标准让鸟儿吃得上、住得好、飞得起
“千年城市守望林”里的动物只是京城众多享受到“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理念中的一小部分。照顾好北京动物的“饮食起居”早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规划范围内。
“北京种什么树,鸟说了算!”廉国钊副主任介绍,此前,陈吉宁市长对北京生态建设批示中有这样一句话。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已经融入到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生态建设规划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工程、城市森林、湿地及小微湿地建设中都融入了这些生态理念。此前,由市园林绿化局归口制定和落实,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地方标准——《城市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生态恢复技术规范》,在动物的吃、喝、住、行上进行了详细的生态性规划。其中要求:动物栖息地营造区应保留区域内现有的原生植被和高大乔木,植物种类宜多选用乡土植物。在为动物提供食物上要求,在觅食地栽种植物的种类应包括花果类植物,花果期尽量涵盖四个季节,多种植冬春挂果植物;适当考虑栽种一些可被鸟类和昆虫取食的禾本科植物;可在水域引入鱼、虾、螺等。在为动物特别是为数众多的鸟类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时要求,人为干扰程度较小的绿地,平均每两公顷营造一个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的乔灌草密植区,郁闭度不小于85%;边缘以灌草丛为主,中部以高大乔木为主,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地被层之间平滑过渡,让它们能搭建起“立体别墅”。另外,在考虑了能让鸟类住的舒服的同时,还要有个开阔的起飞、滑翔地,规范还要求,动物夜栖地可与隐蔽地营造为同一处,乔木灌丛营造参照隐蔽地。宜内部营造有约5%裸地和10%草地,草本稀疏分布。规范更是细心地考虑到了鸟类巢址的建设,要求在巢址附近可堆放少量枯枝、羽毛等为需要巢材的鸟类提供筑巢便利;也可通过悬挂人工巢箱等形式营造合适巢址;繁殖期,应限制巢址附近人类活动;在巢址300米范围内宜有觅食地。同时,还有水源地建设,若两公顷范围内有水体,则可营造深度不小于5厘米、坡度不大于1/100的浅水区;若无水体,宜建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的饮水平台;水质宜洁净。
记者在规范中还看到,规范为栖息地恢复中的植物推荐名录中全部为坚果、浆果、核果、梨果、蒴果、瘦果类植物,多为桦木科、木犀科、豆科、蔷薇科、五加科、莎草科、十字花科等植物,包括榛子、鹅耳枥、红丁香、大叶白蜡、华北落叶松、山茱萸、旱柳、忍冬等多达93种。它们的果实都能保障以鸟类为主的动物吃饱吃好。
吃得上、住得好、飞得起,这些问题解决了,动物自然也就多了!
千年城市守望林融入四个中国城乡布局传统思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千年城市守望林设计是在现代生态理念基础上,融入了四个中国城乡布局传统思想:首先是延续传统祖林(社林)的设置。中国传统聚落都设有祖林,以期代代相传、绵延不绝。随着城市的出现,祖林逐渐演变为坛林,成为城市的基本配置。如北京天坛先农坛古柏林。千年城市守望林建设就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古代祖林常设于村落南部,并与小山结合,这里也是如此,以起伏微地形向办公区形成环抱之势。
其次,延续传统山水形胜思想。传统城市的理想选址为西北高、东南低,水自西北宛转流向东南。在东南巽(xun)位、离开城市的位置(出水口)通常会建设文昌阁(或魁星楼),寓意留住人才、汇聚智慧、兴盛文化。这类高阁也往往成为观景诗咏之地:回望城市、南望田野。守望林设置文昌轩正是体现这一传承,也用于北望行政办公区,南眺北运河。
再次,延续人居环境的整体观。传统城市布局通常有一条轴线贯穿城市南北,轴线与城外南北自然景物相呼应。此处绿地中设有千年星,作为办公区中轴线的南端点,将绿地与楼群形成一个整体。
最后,延续恋土思乡的传统,也就是“乡愁”。千年林中心区移植保存了本地村中原有的大树30余株,部分年头超过百年,以此留住村民的念想。
千年城市守望林成为城市会客厅
深厚的文化积淀、鸟语花香的良好生态环境,“活”了的千年城市守望林不仅在建成一年后就发挥了生态功能,它还成为了通州副中心展示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理念的平台,也成为了城市会客厅。
今年8月26日,市委书记蔡奇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会见了来访的日本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与小池百合子签署两市交流合作备忘录。在会见前,小池百合子一行就参观了千年城市守望林,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沙盘。
刚刚过去的10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千年城市守望林举办了外国驻华使节招待会,来自120个国家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的180位外交官参加。招待会上,现场上演了长达7分钟的无人机表演。无人机们先后摆出“WelcometoBeijing”、“我爱你中国”和“相聚副中心逐梦新时代”字样。舞蹈《运河传说》和童声合唱《我们都是追梦人》也是本次招待会的亮点之一。招待会开始前,外国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还分批参观了千年城市守望林、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展。千年城市守望林优美的生态环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期待,此后,北京更多的对外交往活动将在千年城市守望林举办,这里将成为通州副中心展示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理念的平台。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水汇流”因何来?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正南的“千年城市守望林”的制高点上,有一处宏伟的仿古建筑“文昌轩”。提到“文昌轩”,就要说到今年8月2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北京、东京两市缔结友好城市40周年之际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察访问,参观了千年城市守望林,并登上了文昌轩这个新闻事件,大家恐怕对文昌轩便不会再陌生了。相信,未来这里还会有更多对外、涉外交往活动。
文昌轩的大气磅礴及一望无际的美景深深吸引了众人。它南面“三水汇流青天外,一城掩映绿云中”的对联却让大家对其中的“三水汇流”有了好奇。
这幅对联文风很质朴现代,不像其它古建上的对联读起来那么深奥难懂。但“三水汇流”究竟是哪“三水”,又汇流到了哪里,以什么的方式、形式汇流?这一问不打紧,答案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解铃还需系铃人。我查资料,仔细询问了当地人,最后得出结论“三水汇流”中的“三水”乃北运河、运潮减河、丰子沟河。
北运河即京杭大运河的北段,是上游温榆河在通州北关和通惠河汇合后而形成的。潮白河是潮河和白河在密云区河槽村汇合而成。而运潮减河是连接北运河与潮白河的人工排水河道,其名称分别取了北运河的“运”和潮白河的“潮”各一字。1960-1970年代两岸老堤栽植的各4行窜天白毛杨,如今蔚为壮观,已经成为通州东部一道靓丽风景,使得运潮减河的名声在副中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北运河、潮白河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城”“两廊”规划中的著名两廊,被运潮减河一手托两家,串起了这“两廊”。运潮减河西起京杭大运河源水岛,东至潞城镇东堡入潮白河,把北运柯的上游温榆河的一部分水汇入潮白河,“借北运而入潮白”,以此减轻北运河河道的压力。而潮白河由潮河和白河汇聚后经牛栏山进入平原,最后经顺义、通州又入北运河,还“潮”于“运”,潮、运一家亲,这样的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借相还,相交相汇,是不是很有趣呢?
“三水汇流青天外,一城掩映绿云中”。副中心的美景被这样的一副对联一语中的。看到此联,再听到了“三水汇流”的趣事,大家是不是充满了对副中心的向往,充满了对副中心美好明天的期待呢?那就振奋精神迎难上,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
文昌轩7匾2副联有何讲?
文昌轩内外悬挂7匾2副联。其内容和意境如下:
1.文昌轩
“文昌”原本是星座名,传说负责人间文化之事。春季位于东南方,因而与八卦的“巽”位相关联,建文昌阁,引申为“文化兴旺昌盛”。这一方位的山峰也被称作“文峰”,同义。
2.春风化育
常题于文昌阁。双重含义:“化生长育、教化培育”。字面意指东南(巽位)是城市春天最先呈现的地方。引申为文化最先普及的地方,意近“首善之区”。
千年林是办公区最先展示春天的地方,花先开、叶先绿。深意指这里是城市文化强盛的源地,如春风让万木充满生机一样。
3.望帆云表
古匾文,原悬挂于通州古城南门。意指:大运河上的点点白帆,远远地往来于云雾之间。而今,在文昌轩中南望,运河美景依在,让人联想往昔,将传承与乡愁融于景观之中。
4.尺五瞻天
古匾文,原悬挂于通州古城西门。字面意:离天最近、只有五尺。深意:此地毗邻中央,可以近距离地仰望聆听中央音容。表示本区与中心城的主次关系。
5.柳岸渔舟
古匾文,原悬挂于通州古城东南角的文昌阁,为通州文昌阁十二景之一。
文昌轩外望,脚下同样有翠柳、河岸,一脉相承。
6.千林涛起
守望林共种植大乔木6810余株(其中常绿约2010株、落叶约4800株)。
轩中东望,每日晨风袭来,千树枝叶起舞如涛声涌起。
7.万霞云蔚
轩中西望,傍晚时分夕辉穿枝、返景入林,如霞如云。
8.三水汇流青天外;
一城掩映绿云中。
释义:眼前是一座林水相依的绿色办公城。水是什么水?是三条河流的环绕交汇,又远远流向天地交接的青色之外。林又如何?林密如云,覆盖了城市(森林城市)。三水指流经此地的:北运河,运潮减河,丰子沟河。
9.万木苍翠拥袖底;
千年守望泛心头。
释义:上联写景,下联写情,道出千年城市守望林的建设意义。眼前的千林万木承载着这一代人的努力与希望,为今后一代代子孙留下一份山青水绿的生态遗产。
千年星位于大草地、中轴线上,成为办公区轴线南端点。
端点以太行山石与燕山石相拼为圆石,石上标刻办公区的地球经纬度、建成的公元年月。圆石小广场四面分别刻通州古城四门门额,分别为东门“通运”、北门“凝翠”、西门“朝天”、南门“迎熏”。
相关知识
城市发展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规划
正和生态以生态修复营造自然山水,用生态循环践行绿色生活
雨水街坊带动雄安新区海绵城市落地,引领城市新生态
矿山之星|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防治措施
胡振琪: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南京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浅谈城市的生态规划
《2024年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林及平原生态公益林保险实施方案》解读
全国首个湿地碳汇生态价值保险落地甬城
徐州打造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网址: 千年城市守望林:“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在这生动落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0983.html
上一篇: CJ/T34 |
下一篇: DB62/T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