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王安石隐居半山园,这首诗淡静有味,首联却出语不凡

王安石隐居半山园,这首诗淡静有味,首联却出语不凡

  初春时节、万物生机,千花绽放、百鸟欢鸣,人们也心情愉悦,踏歌出游。及至暮春过后,芳华残破,惆怅的人们数着片片落红,回忆着那些绚烂的场景,窗外斑驳的树影却模糊了迷离的视线。很多诗人都怜惜落红,唐寅就曾感叹,“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白居易也落寞,“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北宋一位诗人面对落花,想法却有点令人惊异。

  

  半山春晚即事宋代: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王安石罢相后退居江宁,晚年在钟山附近营建半山园,自号半山。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暮春时节,几场春雨淅淅沥沥地飘过,樱花白了又谢,桃花红了也慢慢地凋零。山花烂漫的春天,转瞬即逝,大地从青春开始走向成熟。一日,王安石闲来无事,便在半山园中散步,看见花儿凋谢,绿荫可人,于是深有感触,便杖履缓行,信步吟诗。

  

  王安石隐居半山园,这首诗淡静有味,首联却出语不凡。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10个字,描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暮春的狂风吹落了百花,却赠与人们清凉的绿荫。一个“取”字,生动地表现时节的变换;一个“酬”字,又体现出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开篇就出语不凡,别开生面,诗人没有对红凋芳尽流露出惋惜之情,却说春去花谢、绿荫更浓,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都跃然纸上。

  

  颔联继续描写清阴,却稍作敷展。“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翳翳(yì),指树阴浓暗的样子;交交,指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湖水幽暗、小径静谧,草木掩隐、园屋深邃,诗人运用了两个叠音词,显得语句很有顿挫感,也表达了对幽深宁静环境的喜爱。绿荫蔽天的环境,安静又宜人,连园屋也显得更加深远和隐蔽。

  

  王安石历经沧桑,见多识广,此时却只字不提暮春的残败,反而欣喜绿荫的可爱,彰显出诗人心境的淡泊和宁静。颈联笔锋一转,“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诗人栖居在半山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这两句一静一动,刻画了一个隐士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声鸟鸣,偶尔来慰其岑寂。“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遗(wèi),赠送,引申为留下之意。好音,美妙的叫声。这两句是隐于诗外的题外话,在平夷冲淡的外表下,诗人怀孤往之志、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也尽显言外。前六句的隐逸生活和恬淡心绪仅是表面现象,尾联却流露了诗人胸中苦无知音的愤慨。

  

  诗人在朝堂苦心经营多年,希望兴利除弊、为天下百姓谋幸福。可是如今,暮春的一场狂风,让百花凋零,也熄灭了诗人心中的激情。失望之余,他只好通过探幽寻胜,来排解满腔的愁闷。纵观这首诗,工密圆妥,不事奇险,但开篇却构思奇特,一语惊人。尾联则言虽尽而意无穷,寓感慨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正所谓,春色散尽花纷飞,历经沧桑人不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当你静不下心时,读读刘长卿这首诗
欣赏十首古人的葵花诗,不看不知道,这都是写的向日葵吗
“花开花落”出自哪首诗??
咏花诗词之《秋菊》全诗原文鉴赏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词与禅意的温柔邂逅
最全的桂花诗词赏析,收藏下来慢慢读
古诗里的中国十大名花,一花一诗,惊艳千年,你最喜欢哪一朵
云诗临屏对句
纵使无人亦自芳——浅谈咏兰诗
描写花

网址: 王安石隐居半山园,这首诗淡静有味,首联却出语不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627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下一篇: 即事王安石暖字的作用及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