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枝(叶)进出口 品质是第一竞争力 |“花卉进出口”专题
作者 | 妍然
虽然鲜切枝(叶)在鲜花整体消费中占比不高,但近几年国内对鲜切枝(叶)的需求量增长较快,成为花卉进口新的增长点。与鲜切花进口呈下降趋势不同,从2017年开始,鲜切枝(叶)进口额逐年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我国鲜切枝(叶)进口额890.94万美元,比2019年增长54.24%,占花卉进口总额的3.79%,可见国内对鲜切枝(叶)的消费热情。
▲鲜切枝(叶)品种多样
进口产品优势不减
2020年,我国进口鲜切枝(叶)主要有马醉木、日本吊钟、寸寸金、北美冬青、绣线菊等,进口对象国集中在日本、荷兰、德国、丹麦、意大利等,意大利进口额同比下滑,日本进口额增长近3倍,超过荷兰居首位。究其原因,在于日本运输距离较近,物流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再加上马醉木、日本吊钟进口量增多、价格较高,进口额快速增长。
马醉木、日本吊钟枝叶苍翠,雅致清新,瓶插期在1个月以上,是这两年在国内市场新流行起来的“网红”植物,特别是在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推广下,日本吊钟被打上“叶材界的爱马仕”“养一枝像养了一座森林”“有格调有品位”等标签,受到先锋花艺师和年轻消费群体的追捧。北京鲜花进口商迎霄嘉业CEO陈盈旭介绍说,马醉木、日本吊钟两者都属于木本叶材,相比其他鲜活花材更加耐放,可在冷链运输中保存2~3个月,成为各大进口花商的一致选择。去年马醉木、日本吊钟的进口量增长在50%以上,今年进口集中在4~9月,数量和价格都保持平稳,单枝批发价在百元以上,虽然身价不菲,但不乏买家,受欢迎程度大有前些年北美冬青的流行势头。
谈及日本切枝热销现象的原因,陈盈旭说日本吊钟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且国产日本吊钟切枝尚属空白,基本需要依赖进口,马醉木虽有少量国产,但还没有形成替代进口的产品。但也有业内人士提示,马醉木、日本吊钟这种在市场运作刺激下产生流行产品是否能够持久,还需从业者多做思考。“目前看,国内生产商想要‘复制’国外产品,特别是生长慢、周期长的木本切枝,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进口产品依旧能够保持优势。”陈盈旭说。
▲日本吊钟在国际花展亮相
出口市场还需加强
2020年,鲜切枝(叶)出口总额5347.79万美元,同比下降3.89%。主要出口国是日本、美国,浙江、广东、云南出口量位居前列。浙江是切叶的传统出口大省,占出口总额50%以上,主要产品是杨桐、柃木。广东切叶出口从2019年开始下滑。
我国是日本进口杨桐、柃木的主要国家,出口量较为稳定。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是从杨桐、柃木出口发展起来的。但是传统杨桐、柃木产品附加值低,国内企业开发出了杨桐、柃木的衍生产品“佛花”。“佛花”由一束杨桐或柃木枝叶,搭配若干鲜菊花或康乃馨等进行捆扎加工。相比一般的杨桐、柃木切叶,经组合包装的“佛花”价格提高3倍。广州亚生园艺有限公司深耕切叶生产已有22年,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水竹叶、龙柳、新菖蒲、鸢尾、香蒲叶、蓬莱松等近百种叶材产品。总经理陈降祥介绍,公司建立早期,80%的切叶产品用于出口,10年前出口仍占60%,近几年只有30%的产品出口,60%以上供应国内市场,国内对切叶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切叶出口量进一步降低。“国内切叶市场的消费体量很大,去年疫情爆发后,除去最初的两个月,生产很快稳定下来,全年业绩保持盈余。今后我们会更加注重内销市场。”陈降祥说。谈到切叶出口,陈降祥表示,生产不能盲目扩张,一定要有计划,循序渐进,在技术和管理上下工夫,用品质占领市场。
▲国产北美冬青切枝
国产能否替代进口
随着国产鲜切枝(叶)品种增加、品质提升,一些进口产品正在被国产产品替代,最为明显的是尤加利。2014年,尤加利切叶进入国内市场大受欢迎,云南作为主要进口大省,进口量约占当时全国进口总量的80%,之后进口量持续走高。
尤加利切叶消费市场的兴起,让国内种植者开始尝试种植。云南新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引入种苗进行试种,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国产尤加利切叶在品质上可与进口产品比肩,在品质稳定的前提下,以价格优势迅速抢占市场,并出口至东南亚地区。新桉公司现有1000多亩尤加利种植基地,种苗、种植、销售一体化经营,并针对国内气候条件对品种做种植对比试验,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保证了品质和周年供应。“云南尤加利种植成熟后,从2018年开始,国内对尤加利进口量逐渐减少,目前已基本没有进口。况且国外尤加利的供应时间大多集中在每年的4~11月,而云南已实现全年供应,这对补充国际市场的叶材空缺非常有优势。”新桉负责人张金勇说。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班不稳定,新桉减少了产品出口,重点供应国内市场。
北美冬青是另一个国产与进口竞争的产品。从2006年杭州润土园艺引种开始,北美冬青在国内种植推广已有15年。在国内从业者坚持不懈地引种试种、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下,国产北美冬青已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山东、云南等地都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代表性的有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天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摸索出了北美冬青切枝的一整套生产技术,采后处理和冷库储存也采用标准模式,果实密度、枝条分枝、枝条长度可媲美进口产品。但国产切枝要想占领更大市场,还需要企业联合起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才能进一步扩大消费者对国产产品的认可度。陈盈旭也提到,国产北美冬青切枝的分级还不够明确,标准化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是影响国产切枝市场拓展的关键因素。即使在能够国产后,进口产品凭借周年供货、品质产量稳定等优势,还是能够补充国内市场空白。云南新桉农业的北美冬青切枝产量2023年将达到300万枝。张金勇认为,国产切枝有价格优势,只要品质和供货有保障,做好管理、产后处理和包装运输,新鲜度会比进口产品更好,利好未来市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花卉园艺》2021年09期目录“花卉进出口”专题
《中国花卉园艺》2021年09期目录“花卉进出口”专题 | 新刊推荐
2020年我国花卉进出口稳步增长,出口持续向好 |“花卉进出口”专题
2022年我国花卉进出口增长创新高 | “2023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会”专题
从海关数据看我国鲜切花进出口市场变化 |“花卉进出口”专题
从种苗进出口看本土化趋势 |“花卉进出口”专题
2019年中国花卉进出口数据情况
2022年全国花卉进出口情况
2019年我国花卉进出口数据分析报告
2023花卉交易行业现状及进出口市场分析
网址: 鲜切枝(叶)进出口 品质是第一竞争力 |“花卉进出口”专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7465.html
上一篇: 涨涨涨!这种植物零售价翻倍!高峰 |
下一篇: 荷兰出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