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农资汇总介绍“作物所需要的元素”的内容进行详细,期待对大家有一点帮助,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作物生长所需的元素有氮、磷、钾、硫、钙、镁、硼、锰、锌、铜、钼、铁、氯等。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样重要和不可替代。
常用的有氮、磷、钾三种元素,可以通过施肥来调节作物与土壤供需的不协调。
一、从植物的组成探讨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
植物体中存在着近60种不同元素。然而其中大部分元素并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
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只有16种,这就是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铁、锰、锌、铜、钼、硼和氯。人们将这16种元素称为必要元素。
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必要元素,是因为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就不会正常,而且每一种元素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由化学性质非常相近的元素代替。
植物所必需的16种元素中,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等9种元素,植物吸收量多,称为大量元素。铁、锰、锌、铜、钼、硼和氯等7种元素,植物吸收量少,称为微量元素。
16种必要元素中的碳、氢、氧来自大气和水,其余元素均靠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每种元素的化合物形态很多,但根系只能吸收其自身可以利用的化合物形态,例如,对于氮元素来说,大多数植物只能吸收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又如磷元素,植物主要利用的形态是正磷酸盐(H**O4)。
因此了解植物对元素的吸收形态非常重要。
中量元素:0.01%<含量<0.1%。
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导者李比希提出(J。
最小养分是随时间、地点和作物生长期而变化的最小养分律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是平均的,不是含量最高的养分影响产量,而是含量相对最小的养分制约着作物的产量。
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增加,单位劳动和资本所获取的报酬却在减少。
报酬递减律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
肥料不是施越多越好,肥料施多了不仅成本高,还可能产生肥害,影响产量或绝收。
由于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连续不断地拿走,这就必然会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从而土壤所含的养分将会越来越少。
养分归还学说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
为了获得连续的丰产稳产,必需及时补充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
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即使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尽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会影响某种生理功能而导致减产。
同等重要律对科学合理施肥的指导意义:。
作物需要的各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一定功效,相互之间不能替代。
如缺磷不能用氮代替,缺钾不能用氮、磷配合代替。缺少什么营养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进行补充。
1、果树一生中需肥特点及施肥目的。
果树一年中需肥特点及施肥目的。
1、及时让树体得到恢复,在冬季有充足的营养积累而提高抗寒性。
2、营养得到补充后,能促进花芽分化良好,为下年提高坐果率打下基础,并为下年春梢萌发打下基础。
3、施用采果肥可以防止冬季落叶,延长叶片寿命,有利于下年保花保果,为来年开花结果储备营养,防止大小年。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状:。
氮(N)的生理作用:氮是核酸、辅酶、磷脂、叶绿素、细胞色素、植物激素(CTK)和维生素等的成分。
是蛋白质和核苷酸的组成元素,参与叶绿素的形成,提高光合作用。
植物缺氮症状:老叶黄化焦枯,新生叶淡绿,提早成熟。
磷(P)的生理作用:磷对细胞**和开花结实起重要作用。对提高抗逆性(抗病、抗寒、抗旱)有良好作用。
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促进侧根和细根的生长。加速花芽分化,提早开花和成熟。
植物缺磷症状: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分枝少,矮小,叶片出现暗绿色或紫红色斑点,茎杆呈紫红色,失去光泽。
钾(K)的生理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超过P,高产作物中还超过N,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是生物体内很多酶(60多种)的活化剂,是构成细胞渗透势的重要成分,调节气孔的开闭,促进光合磷酸化,促进同化物的运输。
植物缺钾症状:叶尖或叶缘发黄,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主脉附近仍为绿色。
钙(Ca)的生理作用:钙是细胞壁胞间层果胶钙的成分。与细胞**有关。稳定生物膜的功能。可与有机酸结合为不溶性的钙盐而解除有机酸积累过多时对植物的危害。少数酶的活化剂。
植物缺钙症状: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易腐烂死亡,叶尖弯钩状,并相互粘连,干烧心、筋腐、脐腐等。
硼(B)的生理作用:硼是影响**发育,影响作物体内细胞的伸长和**,对开花结实有重要作用。
植物缺硼症状:顶端停止生长并逐渐死亡,根系不发达,叶色变绿,叶片肥厚,皱缩,植株矮化,茎及叶柄易开裂,脆而粗,花发育不全,花而不实,蕾花易脱落。
铁(Fe)的生理作用:是细胞色素、血红素、铁氧还蛋白及多种酶的重要组分,在植物体内起传递电子的作用,是叶绿素合成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植物缺铁症状: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缺铁时首先表现在幼叶上。表现为脉间失绿,严重时整个幼叶呈黄白色,缺铁常在高PH土壤中发生。
锌(Zn)的生理作用:是多种酶的组分和活化剂,已发现80多种含锌酶,参与生长素的合成。
植物缺锌症状:老组织先出现缺锌时生长素含量下降,植物生长受阻,节间缩短,叶片扩展受抑制,表现为小叶簇生,称为小叶病或簇叶病。
镁(Mg)的生理作用:是叶绿素的重要组分,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在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物缺镁症状:Mg在植物体内易移动,缺镁时首先在老叶表现症状。老叶发生脉间失绿,叶脉保持绿色,形成清晰的绿色网状脉纹(禾本科缺镁时表现为脉间呈条纹状失绿),以后失绿部分由淡绿色转变为**或白色。
锰(Mn)的生理作用:锰是叶绿体的成分,促进种子发育和幼苗早期生长,对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植物缺锰症状:症状从新叶开始,叶片脉间失绿,叶脉仍为绿色,叶片上出现褐色或灰色斑点,逐渐连成条状,严重时叶色失绿并坏死。
钼(Mo)的生理作用:是需要量最少的必需元素。MoO42-是硝酸还原酶、固氮酶的组成成分。是黄嘌吟脱氢酶及脱落酸合成中的某些氧化酶的成分,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特别需要钼,固氮酶是由铁蛋白和铁钼蛋白组成的。
植物缺钼症状:新叶畸形,有斑点。散布于叶片上。
生长不良,植株矮小,豆科植物缺钼会影响固氮,荚粒不饱满。
化肥生产企业需要有生产许可证和环保安全许可证。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
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的作用。化学肥料种类较多,性质和施用方法差异较大。
土壤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空气、矿质元素是植物直接从土壤中摄取。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地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同时,它本身又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和无机环境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
土壤内含有大量其它生物,如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有机物)使之变成植物能够直接利用的无机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能够通过其生理作用(运动等)达到翻土的目的,使土壤空隙加大,增大空气的含量,同时蚯蚓粪便能够为植物提供直接营养。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称土壤肥力。土壤的这些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水分多了,土壤的通气性就差,有机少,而且容易流失;相反,土壤水分过少,又不能满足药用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同时由于好气菌活动强烈,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过快,也会造成养分不足。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度(pH)都有一定的要求。多数植物适于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有营养保证,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钼等养分,其中尤以氮、磷、钾的需要最多。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平衡施肥,同时重视农家肥的利用,以利改良土壤。
相关知识
作物为什么要施用中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你了解多少?
花卉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pdf
植物需要的元素
作物所科技人员参加2021
植物生长需要的16种元素 生理功能+缺素症状
下列属于花卉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是()
土壤所需要的肥料: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菌肥
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
【科普】植物生长所需的16种元素
肥料三要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各包含哪些?
网址: 作物所需要的元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9039.html
上一篇: 四项举措让秋茬番茄着色均匀 |
下一篇: 小麦营养诊断与施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