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沈阳电视发展史:1980年,我第一次看到电视

沈阳电视发展史:1980年,我第一次看到电视

我说了你们可能都不信,早在1960年,沈阳的上空就飘荡起电视信号。但那时候谁家有电视机呢?记得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爸带我去一个领导家做客。那个领导可不是一般的大干部,他住在小独楼里,楼前还有一个花坛。我们走进一楼的大客厅,我一眼就看到地上有个大箱子,象个大号的收音机。爸告诉我,那就是电视机,是苏联产电子管的。

邻里围坐看电视成为新时代的景观  图片来源/纪录片《我们的五十年》

那时候我还没上学呢,知道“四人帮”是谁呀?审判他们干什么?我只清楚地记得赵科长家是我们那个楼道里最早有电视机的。吃了晚上饭,各家的男女老少都拎个小板凳到他家集合,二十多平米的小屋挤得满满登登。节目开始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床上樟木箱子上一块不大的屏幕,头上还插着两根白棍儿。 

沈阳电视机厂工人在调试电视机。图片来源/《中国沈阳》

1981年,我们家有了第一台电视机。爸的厂子是做无线电的,攒个电视机手拿把掐,于是这一年厂子给全体职工发的福利就是一台12吋黑白电视机。采购来的电视配件由一个车间装配,没有生产线,整个机器都由工人独立完成。因为技术手法良莠不齐,质量不能保证统一达标,所以厂长想了个办法,给每台电视机编号,所有职工无论干部群众一律抽签领取,拿到质量不好的也别眼气,坏了厂子终身保修。  

那一年我刚上小学,一家三口吃了饭,坐在自家的沙发上,欣赏着摆在五斗橱上的稀罕玩意儿,那幸福的滋味——啥也不说了。八十年代初,电视台播放节目的势头很猛,美国电视剧、日本动画片一个接一个。就是抻得有点长,一周才能更新一集。但总比看电影强,不用买票,不用挨挤,还能躺着卧着吃着水果。 

除了每周一次的好节目,大部分时间电视里播放的东西对我们孩子来说都太乏味了。那时候就两个频道,中央台和辽宁台,这台播的是新闻,换那个台还是新闻。要是有个频道专门播电视剧和动画片该多好呀!

这个愿望还真实现了。

 “又新成立个沈阳台,全天播武松打虎。”不知是从哪儿传出的消息。

爸开始鼓捣电视机上的按钮,很快就调出来了,果然是个新频道,正播放祝延平版的《武松》,楼道里一片喧腾。爸被好几个邻居拉去调电视,大人小孩在我家出出进进,喜笑颜开。到了《新闻联播》的时间,这个频道还在播《武松》。我们简直要疯癫了,终于盼来没有新闻的频道啦!

好梦不长,只做了两天。当《武松》演到第三遍的时候,我们都明白了,这是新台试播,只有这一部片子可以看。还有的孩子不死心,天天拨到沈阳台等着看新片儿。在走廊里,只要一听到那段熟悉的武松上山的曲子,我就一阵一阵地恶心。 

 有了电视,春节的过法也不一样了。1983年的春节,央视推出了首届春晚。我们这些小孩子在外面放完了炮仗,跑回家里就吃上热气腾腾的宴席。到了晚上又铺上一炕的毛嗑、花生,一大家子人围坐着欣赏文艺节目。大人们喜欢听歌曲,孩子们就是看热闹,满地乱跑,热热闹闹。那年的春晚有一个节目印象深刻,就是哑剧《吃鸡》,没有对话就能让人笑,这只有电视能做到。

1986年过春节之前,有个消息挺让我们振奋,虎年的春晚要搬进中央台新盖好的彩电中心录制,以我们的理解能力,就是要看到彩色的电视节目了。但是爸告诉我,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是播不出彩色信号的,想看带色儿的节目得有一种新机器——彩电。 

黑白电视使用彩色滤片后的效果  图片来源/wordpress.com

彩电在那一年刚刚有所耳闻,不光价格昂贵,能买到也不是件容易事。但是,黑白电视也挡不住人们对彩色节目的渴望,一个奇特的发明横空出世。爸从包里拿出几个塑料片,正好贴在电视屏幕上。再打开电视,原本黑白的节目真的变成彩色的了。对我们孩子来说,这简直太魔幻了!不光是这玩意儿魔幻,连它的色彩也是魔幻的。 

1987年的春节,我们家终于看到了真正的彩电。先富裕起来的姑姑家买了一台纯日本进口的东芝牌大彩电。除夕那天,姑夫用自行车驮着个大纸壳箱子到奶奶家过年,第一个彩色的春晚在我们眼前呈现,费翔的“一把火”把我们的小生活烧得是红红火火。 

沈阳北市百货商店抢购彩电的场面  摄影/刘生生

转过年来是1988,这个龙年可把中国人折腾够呛,物价飞涨,人心惶惶,手里刚拿到新印出来的百元大钞,看啥都想买。当年最炙手可热的商品就是彩电,据统计1988年国内彩电产量为1600万台,居世界第一。即使这样,没有门子和关系,弄不到票,再有钱你也买不到。

爸清楚地记着,那几年工资有所上涨,省吃俭用攒几年,买台彩电还有富余。家家手里都攥着票子,摩拳擦掌,等待时机。终于,妈托人从抚顺的辽宁无线电八厂花2600元买来了一台21吋金凤彩电,是用运煤的车直接从工厂拉到家里的。彩电被放在专门为它准备的电视柜上,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非常大,大得要超过家里所有的东西。 

1990年代的彩电塔  图片来源/《沈阳市志》

也是在这一年,彩电塔竣工了。它的信号所覆盖的地区差不多都换上了彩电,这座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高塔成为了沈阳的标志物。后来各地陆续建起的电视塔不断地刷新了它的记录,而且名字也越起越美,天津叫“天塔”,哈尔滨叫“龙塔”,上海叫“东方明珠”……我们沈阳还是那么土里土气地叫着“彩电塔”,而且它下面还有彩塔街、彩塔夜市、彩电塔车站。为什么?因为我们骄傲,我们早早就普及了彩电,早早就拥有了绚烂多彩的生活。

相关知识

电视娱乐节目策划方案(六篇)
电视花卉背景墙图片
花世界TV电视版下载
还在花大钱粉刷电视背景墙?用高颜值电视机能美化客厅
电视台节目策划书 电视综艺节目策划书(5篇)
客厅电视两边放啥花好
电视背景墙太丑,花农自制7种绿植背景墙,一帘幽梦!真开眼了
家电纸箱竟是“隐形财富”?二手平台电视纸箱售价500元
手绘复古栀子花电视背景墙图片下载
新中式电视背景墙图片

网址: 沈阳电视发展史:1980年,我第一次看到电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986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西安世园会园区—世界庭院
下一篇: 恩钿女士月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