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洛阳,你可能会想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也可能会想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一朵牡丹,曾盛开在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里。而如今,你可能想不到,这朵花开出了无数消费新“花”样。
4月1日晚,伴着唐装仕女歌舞《花盛洛阳城》,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拉开帷幕。
本届牡丹文化节以“牡丹花开又逢君”为主题,安排有“相约神都·漫步花海”沉浸式赏花活动、“国风耀隋唐·盛世满天香”系列活动、东方博物馆之都奇妙游等11项主体活动,让千年古都绽放异彩。
在种有1020多个品种、60余万株牡丹的中国国花园内,迎风绽放的各色牡丹争奇斗艳,香飘四溢。牡丹文化节期间这里通过复原“大唐皇家”游园盛会、“武皇赏花”等场景,演绎“秋翁遇仙记”“欧阳修牡丹记”等历史传说故事,向游客展示悠久的牡丹文化。这几年,洛阳推动科学育种,牡丹逐步发展为九大色系、1400多个品种,实现从“花开花落二十日”到“牡丹花开遂人愿”的转变。
中国国花园内牡丹绽放。人民网记者 麻潞摄
牡丹摇曳,全城沸腾。
华灯初上,洛邑古城涌入上千名游客。裙裾飘飘、团扇遮面、笑靥嫣然,身着汉服的古装佳人或倚窗凝思,或凭栏望月,或驻足观灯,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街头巷陌,随处可见的汉服让人不辨古今。“来一次洛阳、穿一次汉服”成为无数人的浪漫之约。
“汉服和洛阳的气质太搭了,穿上汉服,迫不及待地想打卡拍照。”来自武汉的周女士连着两天换上汉服,从丽景门到洛邑古城,从应天门到天堂明堂,解锁新体验。
顺着“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文旅发展思路打磨推广,洛阳汉服潮持续“出圈”。数据显示,洛阳成为清明假期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自3月以来,“洛阳汉服”搜索量位居全国前3,“赏花”搜索量周环比增长110%;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旅游订单量较去年增长约50%。
“汉服赏花”成为洛阳旅游独特的打开方式,部分酒店也为房客免费提供汉服及妆造服务。洛阳一酒店负责人说:“来洛阳赏花穿汉服是标配,店里4名妆造师,每天早上7点半就开工了。清明假期3天也连续满房。”
游客穿汉服赏牡丹。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牡丹引流,以文化人。
将盛唐的古代元素,融入进现代年轻人钟爱的剧本杀,洛阳在“古风”领域又吹起了另一股风——全城剧本杀。游客可以换上汉服,穿梭在平行时空之中,或体验同狄仁杰共赴唐宫乐宴和上官婉儿放灯游园,或与隋炀帝分理运河之事,又或与卢舍那大佛贴面而过……
聚焦打造中国剧本娱乐之都,洛阳建成全国第一个剧本娱乐产业园,吸引卡卡、FB等30多家知名企业进驻;推出全城实景剧本娱乐活动,串联40多个沉浸式剧本,开了“把一座城市作为剧本载体”的先河……在洛阳,剧本娱乐不仅在内容和技术上持续发展,还不断与景区、博物馆等进行跨界融合,形成“剧本娱乐+”新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沉浸式文旅新业态。
游人如织的洛邑古城。人民网记者 麻潞摄
沉浸式文旅体验是现阶段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风口。洛阳把握文旅产业新变化,加快由“观光旅游”向“沉浸体验”转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从“看景”到“入景”,让广大游客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洛阳城变身大型沉浸式剧本杀场馆的背后,不只依靠游客的流量,更是洛阳市委、市政府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城市IP打造,以及整个城市的努力。《洛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以打好“盛世隋唐”等五张牌为抓手,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华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全省文化中心。
“洛阳通过丰富消费新业态及产品供给,营造多元化、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开展露营、电竞、汉服展演等年轻化的主题活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刊表示,2024年,洛阳文旅将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大力发展沉浸式演艺、剧本娱乐、汉服产业、研学、电竞数娱、高端民宿、文创开发等产品业态,开展文旅企业转型提质行动,不断激活新文旅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责编:麻潞、桑莉媛)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知识
牡丹花开又逢君
花开又逢君 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
洛阳|又到牡丹花开时
牡丹花开又逢君!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即将上演【视频】
人民日报:河南洛阳举办牡丹文化节 又到牡丹花开时
河南洛阳举办牡丹文化节 又到牡丹花开时(一朵花读懂一座城)
【Mark】唯有牡丹真国色,“洛”花时节又逢君
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
岁岁年年花不同——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见闻
又到牡丹花开时
网址: 正是洛阳好风景 牡丹花开又逢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1276.html
上一篇: 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
下一篇: 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