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浇灌的圣洁之花。
花儿”是一种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海是“河湟花儿”的发祥地之一,海东市则享有“花儿之都”的美誉,这些年海东迅速发展与花儿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历史悠久,曲令众多,歌手辈出。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全国8个花儿会中青海省互助县丹麻的土族花儿会、大通县老爷山花儿会、乐都县瞿坛寺花儿会、民和县七里寺花儿会榜上有名。
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花儿除了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目前主要花儿会有: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等。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浇灌的圣洁之花。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者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唱上几句悠扬的“花儿”。
可以说,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农民唱起“花儿”,村里的张秀
花、王富贵们就会泪水涟涟。花儿对青海人来说像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
六盘山花儿
就是其中的一种。回族群众喜爱花儿,是花儿的创造者、演唱者、继承者和传播者。花儿是心头肉,不唱由不得自家,可见回族对花儿的喜爱程度。
流行于固原地区的花儿主要有两类:河州花儿和山花儿。
河州花儿
委婉动听,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十种,变体甚多。形式上有慢调和快调。慢调多为4/4或6/8拍,唱起来高亢、悠长,曲首曲间和句间多用衬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调进,高音区多用假声。快调多为2/4或3/8拍,相对紧凑短小。河州花儿多为五声徵调,在文学上自成体系。一般每首词由四句组成,前两句常用比兴,后两句切题。字数上单双交错,奇偶相间,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规整,故更加自由畅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儿。
山花儿
在旋律上起伏较小,较多地应用五声羽调和角调,衬词衬句使用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学上除具有河州花儿的一些特征外,还派生出一些变体,有时也采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谣体。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问答式。曲目无令之称,属抒情短歌。花儿音乐高亢、悠长、爽朗,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
欲知花儿事,想观花儿情,还是亲临其境中采撷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是一种()
探究宁夏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花儿】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花儿非遗项目有哪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介绍
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法律保护探究
岷县花儿|甘肃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花儿.pptx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花儿保护论坛”在兰召开
擦亮花儿名片 让传统文化“破圈”——临夏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创新发展
网址: 青海人看过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花儿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2643.html
上一篇: 怎么样分析表达效果 |
下一篇: 植物保护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及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