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毛菊是一个400余种的温带大属,有一半以上的种类产于我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包括被吹得很火的雪莲、雪兔子之类都是风毛菊属的成员。本文介绍12种华北地区常见的风毛菊属植物,告诉你怎样识别和区分它们(形态特征),到哪里去找它们(分布),到什么样的环境去找(生境)。
风毛菊属有没有共同特征?这个很难讲,因为它是个大杂烩,只要没刺的菜蓟族植物,都可能会被扔到这里边。如果你在北方的秋天看到山坡路旁一些不起眼的菊科植物开着粉色或紫色的花,花序或疏或密,叶子很普通,或裂或不裂,植株又没有刺,那么八成就是风毛菊属的植物。
我们分别从总苞片、叶及全株的性状来辨识这12种的风毛菊:紫苞雪莲Saussurea iodostegia,大头风毛菊S. baicalensis,风毛菊S. japonica,草地风毛菊S. amara,篦苞风毛菊S. pectinata,蒙古风毛菊S. mongolica,卷苞风毛菊S. tunglingensis,林生风毛菊S. sylvatica(含小五台山风毛菊),银背风毛菊 S. nivea,中华风毛菊S. chinensis,乌苏里风毛菊S. ussuriensis,小花风毛菊S. parviflora。
总苞片(即包围着头状花序的特化的一群苞片)是区分菊科植物的重要特征,风毛菊也不例外。风毛菊属的总苞片大部分是全缘的,但也有种类的顶端有附属物,有的顶端分裂,有的在头状花序之外还有大型的苞叶(雪莲亚属)。此外叶形和叶的毛被也是鉴别这几种风毛菊的特征。下图主要从总苞片和叶两方面的性状给出了图文检索表。
1. 紫苞雪莲/紫苞风毛菊 Saussurea iodostegia
这是雪莲亚属在华北地区唯一的一种,典型的特点就是头状花序下面淡红色的大型苞叶,而真正的花在盛开时是黑色的,并不显眼,它正是靠鲜艳的苞叶去招引昆虫。
紫苞雪莲生长在亚高山草甸上,开花时也是五花草甸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可以在任何一座海拔高于1800米的山上见到它,如北京的雾灵山、松山、东灵山、百花山,河北的小五台山、大海陀,张家口和承德的坝上地区,太行山区的高海拔地带,山西的五台山、吕梁山等高海拔山区。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7月-9月
2. 大头风毛菊 Saussurea baicalensis
这是亚高山地带的“巨人”,高可达60cm,远看就像一根棒槌挺立在草丛中或岩石上,有点壮阳的感觉,整株有十几个头状花序均匀地排列在茎上,花序外面有苞叶衬托,但与紫苞雪莲的区别是,苞叶较小,夏季绿色,深秋变成淡红色,也正因为它的“苞叶”不典型而没有被放到雪莲亚属,但是,将来可说不定呢。
大头风毛菊在我国只产河北小五台山和北京东灵山,比较奇葩的是在国外间断分布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它生长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亚高山草甸,或耸立于岩石上。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7月-9月
3. 风毛菊/日本风毛菊 Saussurea japonica
它的典型特征是总苞片顶端有红色膜质的附属物(这也是附片亚属的特征)。茎下部叶羽状深裂,向上渐渐浅裂或不裂,茎上有窄翅。植株在花期一般可以长到1米多高,头状花序很小,排列密集。
风毛菊是一个超级大陆货,可以说,只要有山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它长在山坡路旁、草丛中、林缘,尤其喜欢空旷、阳坡的环境,海拔从几百米到2000多米都能生长。在立秋之后,只要你出去爬山,都有机会在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的山区见到它。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8月-10月
4. 草地风毛菊 Saussurea amara
它的花与风毛菊相似,总苞片外面都有红色膜质附属物,但是植株较矮小,基生叶和下部叶不裂,不像风毛菊那样能长一米多高,也没有特别密集的花。
草地风毛菊产于河北(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北京(延庆、密云)和山西(五台山以北地区)的北部,越是接近内蒙的坝上地区,它越常见。喜欢生在干旱的荒地、盐渍地、湖边,以及退化草原区的路旁。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8月-9月
5. 篦苞风毛菊 Saussurea pectinata
它的特征是总苞片顶端篦齿状分裂,并向外反折。叶羽状深裂,相比风毛菊,它的裂片密而整齐,植株比较矮小(通常高不过60cm),茎上也没有翅。
篦苞风毛菊在北京、河北、山西和河南北部是非常常见的,喜欢生于中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林缘、林下都有。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8月-10月
6. 蒙古风毛菊/华北风毛菊 Saussurea mongolica
这个种的变异非常很大,总苞片有长有短,但稳定的特征是向外反折(见上文检索表图),叶一般为大头羽裂,但也有植株不分裂的,此时依据反折的总苞片可与乌苏里风毛菊区别。
蒙古风毛菊分布也很广,在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喜生于中高海拔的林下,但不如上两种常见,在山东则在低海拔山地的林缘、林下更为常见。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8月-10月
7. 卷苞风毛菊 Saussurea tunglingensis (syn. Saussurea sclerolepis)
本种的头状花序很大,最明显的特征是总苞片向下反折,因此称作“卷苞”。比较有意思的是,S. tunglineensis与S. sclerolepis同在1934年发表,但前者是陈封怀先生5月所发,后者是中井猛之进11月所发,因此就成了异名。
卷苞风毛菊产于河北北部(兴隆雾灵山,遵化东陵),北京只产密云,内蒙与河北交界的赤峰地区也有分布。一般生于针阔混交林或桦木林下,比较少见。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8月-9月
8. 林生风毛菊/小五台山风毛菊 Saussurea sylvatica (syn. Saussurea sylvatica var.hsiaowutaishanensis)
这是一个不太显眼的风毛菊,它的身材瘦弱,不像大头风毛菊那么招摇,花色黑黑的,看似残花实际上却是在盛开,总苞片向外伸展,但不反折。小五台山所产原为一个变种,区别为头状花序单生茎顶,后来FOC中合并了,据我的野外观察,在小五台山,多数植株也是着生数个头状花序的,单生的极少。
林生风毛菊在华北仅产于河北的小五台山和山西的吕梁山。生于2400米以上的亚高山草甸或林下。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7月-9月
9. 银背风毛菊 Saussurea nivea
此种的总苞片也是紧贴的,叶不分裂,与乌苏里风毛菊比较相近,但是毛被却极不相同,总苞片外面和叶背面均有密的白色绵毛。
银背风毛菊在北京和河北北部极为常见,在山西、河南则较少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路旁、林下、林缘、草丛中都可见到。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8月-10月
10. 中华风毛菊/中国风毛菊 Saussurea chinensis
虽然拥有一个以“chinensis”命名的霸气名字,但它的长相却是稀松平常,就如同一个长了毛的小花风毛菊,它的毛比小花风毛菊要多得多,叶背密被白色绵毛,总苞片也有毛,但茎上没有翅,而且既可以单株生长,也可以成群生长。
中华风毛菊产于河北的小五台山、大海陀和北京的东灵山,虽然是狭域分布种,但在产地还算常见。生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亚高山草甸或石头上。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7月-9月
11. 乌苏里风毛菊 Saussurea ussuriensis
此种的总苞片紧贴,从不反折(此一点可与叶不分裂的蒙古风毛菊相区别),叶一般不分裂,偶有浅裂。叶背绿色,疏被毛,与银背风毛菊区别明显。
乌苏里风毛菊是一个东北地区的常见种,而华北地区,在北京及河北、山西的北部比较常见,常生于高海拔地区(1300m以上)的林下。在山东、河南则比较少见。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8月-10月
12. 小花风毛菊 Saussurea parviflora
这也是一个不太显眼的风毛菊,植株细瘦,花也小,几个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典型的特征是叶柄沿茎下沿成翅。
小花风毛菊产山西的五台山,河北的小五台山、雾灵山,北京的东灵山、百花山,内蒙赤峰与河北交界的地方也有分布。生海拔1500米以上的林下,比较少见。
产地常见指数:★★★☆☆ 花期:7月-9月
存疑种之碎碎念:关于文献记载的其它几种风毛菊。
美花风毛菊Saussurea pulchella和倒羽叶风毛菊/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runcinata主产东北,在华北还未见到标准的植株。雾灵风毛菊Saussurea chowana和京风毛菊Saussurea chinnampoensis也是罕见的东西,至今仍未在野外发现活物,更过分的是京风毛菊竟然在圆明园采过标本!肾叶风毛菊/异色风毛菊Saussurea acromelaena和膜片风毛菊/抱茎风毛菊Saussurea paleata经查证标本都不产华北,之前的记载应是错误鉴定。
相关知识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发现菊科新种彭氏毛鳞菊
毛蕊老鹳草图片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喜添菊科新成员—彭氏毛鳞菊
上“新”了!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喜添菊科新成员——彭氏毛鳞菊
春日限定浪漫!请查收这份2024华北地区赏樱地图
第二节 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德州世纪风园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菊花 , 菊苗 , 非洲菊苗 , 宿根
腾冲旅游攻略,腾冲樱花谷坐落于高黎贡山西麓、龙川江西岸,属高黎贡
菊花(贡菊)
【植物界全系列】菊亚科—春黄菊族(七):德国洋甘菊
网址: 华北地区风毛菊属辨识攻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311.html
上一篇: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秘鲁 |
下一篇: 第二节 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