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地利人和,河西走廊撑起我国外繁制种产业的“半壁江山”

地利人和,河西走廊撑起我国外繁制种产业的“半壁江山”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近日,兰州海关发布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前4个月,兰州海关监管甘肃省出口外繁种子1879吨,货值达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6%、45.5%,出口市场拓展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则消息,让以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绿洲农业较盛的河西走廊再次“出圈”。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的“酒泉地区种子公司”首次承接世界知名种子公司利马格兰集团的杂交番茄制种业务,由此拉开甘肃省外繁制种产业的帷幕。经过近40年的发展,如今,甘肃省每年外繁种子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都有面积较大的外繁制种基地。

截至目前,在兰州海关注册的对外制种企业有65家,品种主要有蔬菜、瓜类、花卉、油料、玉米等5大类。近三年来,每年经兰州海关检疫合格通关放行的进出境种子货值均超过1.5亿美元。主要出口到欧盟、南美、北美、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或地区。

深居内陆、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河西走廊,如何成了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有资料显示,河西走廊境内光热资源丰富,绿洲戈壁相间,井河灌溉互补,天然隔离条件良好,昼夜温差大,灾害天气少,空气纯净,干旱少雨,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种子干物质积累。

“全年日照时数达3000—3300小时,无霜期达140—170天,而且植物病虫害发生少,更加适合农作物生长发育。”酒泉市科技局副局长吴业民介绍道。地处河西走廊的酒泉市所产的各类种子不仅产量高而且饱满度好,收获后不管是自然晾晒还是烘干均能达到较好的状态,尤其是不用建设低温仓储设施,自然条件下保存3年质量基本不下降。

“降水量少、蒸发量高、大气干燥的自然条件,不仅使所产花卉种子色泽鲜艳、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水分含量低、商品性好,而且便于花卉种子贮藏,发芽率可一直保持在90%以上。”细数河西走廊优越的自然条件,甘肃酒泉蓝翔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凤翔也有同感。

政策扶持 海关发力

外繁制种出口量价齐增的背后,是政策扶持、科研投入以及职能部门优化服务的“合力”。

近日,河西走廊一片片姹紫嫣红的花卉随风摇曳,长势正旺,走进甘肃酒泉蓝翔园艺有限公司花卉示范基地,刚从育苗基地运来的苗木青翠欲滴,大家齐心协力运苗、栽种,一片繁忙景象。

让陈凤翔自豪的是,在政策扶持和公司自主研发下,公司建成了国家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库。

利好的政策为制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了促进花卉制种产业发展,甘肃相继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甘肃省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把农作物制种产业作为全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

在张掖市,加大企业“外引内培”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张掖市加快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投资经营、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基地配置等方面提出12条具体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在张掖建立总部、区域总部或结算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引进玉米种子企业81家,建成现代化玉米种子加工中心20个,玉米果穗烘干线62条、籽粒烘干线68条、小包装加工线153条,张掖已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中心。

酒泉市通过基地建设促规模,提高科技含量促质量,培育市场信息促效益,搞好技术服务促发展,使河西走廊花卉制种基地面积和效益持续增长。

研发创新上,酒泉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酒泉戈壁生态农业研究院、市农科院、敦煌种业研究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奥凯种机研发中心、市农技中心、市林果中心、大禹节水研发中心、巨龙甘草种子繁育中心“一站四院五中心”等10个种业技术创新研发和示范推广平台。

张掖市也在不断强化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在市农科院设立张掖绿洲农业种质资源库,该市从事种业科技研发人员1200多人,成立研发机构12家,累计培育玉米品种376个,其中通过国审品种59个、省审品种317个。

除了各级政府营造的良好政策环境之外,海关强化监管和优化服务也是河西走廊制种出口的重要保障。

与国内制种产业相比,外繁制种产业由于其原种来自国外,在监管方面的要求更高。

“种子种苗是植物繁殖的基础和关键,具有鲜明的国家和地域特征。”兰州海关动植食处处长吴达介绍,未经检疫的进境种子种苗,存在携带外来昆虫、线虫、病菌和病毒的风险。外来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将对当地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从甘肃省开展外繁制种业务起,针对进境原种的检疫监管工作便同步开展。

吴达说,在总结多年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兰州海关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外繁制种检疫监管体系,从进境原种,到种子苗期、生长期监管,到出口种子,建立起全链条检疫监管体系,严防外来有害生物传入,保障了甘肃省外繁制种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兰州海关持续优化服务,从帮助企业解决原种进口难问题、指导企业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便利化等四个方面,持续为企业提供便利,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刘义阳

审核:朱丽

相关知识

中国最大花蔬外繁制种基地河西走廊迎出口高峰 果蔬消费空间增长速度加快
一个制种大县的种业振兴路(经济聚焦·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②)
河西走廊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河西走廊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精选10篇)
花卉制种基地管理
高抗软腐病优质珠芽金魔芋快繁制种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花卉种子行业现状如何 花卉种子行业战略规划
酒泉蔬菜花卉制种基地彰显五大优势特色
向“芯”而行 加大中国种子的酒泉分量——酒泉市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花卉种子产量占全国七成 年出口800万公斤 酒泉打造世界级种业航母

网址: 地利人和,河西走廊撑起我国外繁制种产业的“半壁江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510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一粒种子的“星火燎原”——“元谋
下一篇: 瞰县域丨甘肃酒泉肃州区:开创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