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武汉植物园在花器官发生研究取得新发现

武汉植物园在花器官发生研究取得新发现

被子植物的花是所有器官中结构最稳定的部分,是植物分类和系统学研究的基础,是植物进化和发育研究的核心。但即使在当今分子生物学占主导的年代,人们对于花的多样性的认识还仅基于成熟花的单有形态,对于花部细微部分的发育所反映的重大理论性问题模糊不清。花器官从发育早期到成熟的不同阶段其实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分类、系统和进化发育信息,扫描电镜的运用使人们对花部多样性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武汉植物园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组博士生张紫刚和科研人员孟爱平分别对叶下珠科(浙江叶下珠)和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的花器官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珠心喙是某些被子植物胚胎珠孔端向外突出的部分,以前一致认为珠心向外延展生长形成后,靠近珠孔塞并和花粉管接触,从而协助受精作用完成。叶下珠的研究显示珠心喙是整个花器官发育的最终阶段,其原基残留才是喙部形成的真正原因。

被子植物花的对称性基本包含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两种形式,其相互转换以及所代表的系统发育和演化方向长期以来是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千金藤属是真双子叶植物基部核心类群防己科中唯一同时具有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植物。研究表明,辐射和两侧对称在系统树上显现为清晰的两支,花部器官的减少和融合导致了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转换,花部的简化基本代表了植物演化的方向。

这两项研究内容分别以Floral development of Phyllanthus chekiangensis (Phyllanthacea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ndroecium and gynoecium和Floral Development of Stephania (Menispermaceae): Impact of Organ Reduction on Symmetry为题发表在系统与进化领域主流期刊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上。

论文链接 1 2

相关知识

武汉植物园在花器官发生研究中取得新发现
武汉植物园在水生植物功能性状及对环境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食花昆虫对植物繁殖的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适应水生环境基因分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华南植物园二型花柱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异型花柱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多花黑麦草耐盐机理研究中取得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全球生态恢复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凤仙花属植物种子微形态与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武汉植物园在旋覆花特种精油成分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网址: 武汉植物园在花器官发生研究取得新发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716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植物生态学研究40年:历程、
下一篇: 打造世界级植物研究朋友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