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花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以花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朝代之,瓷器在宋代形成了一个繁荣的时期。“花文化”在瓷器上的反应表现在瓷器的纹饰和造型上。宋代瓷器纹饰形式多样,有刻划花、印花、绘花等。宋代许多瓷器的造型取白自然界的花,宋瓷L的“花文化”就是通过这些纹饰和瓷器的造型来表现出来的。
两宋时期,全国瓷窑林立,各类窑厂遍布全国各地。现存的宋代瓷器窑址就有130个县,占现存历代窑址的75%,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的繁盛程度。当时最著名的窑厂,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定窑:烧窑地点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曲阳县宋朝时属定州,所以称其为定窑。汝窑:河南省足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宋代这里出现了几个有名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临汝窑就是汝窑。官窑: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下令在汴京建窑烧磁,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南宋时,在浙江省龙泉县境各设一窑烧磁。哥哥造的窑称哥窑,弟弟造的窑称弟窑。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另外,还有磁州窑、耀州窑等一一些民窑。这些窑烧制的瓷器无论纹饰还是造型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
宋代瓷器纹饰内容非常丰富,有植物、动物、人物,有的还有文字。宋代瓷器纹饰上的植物大都以花为主,最常见的纹饰图案是牡丹、莲花、菊花、兰,梅花。
牡丹在我国的栽培有几千年的历史,牡丹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和富贵联系在一起,是从一篇文章开始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便成为了人们心日中的富贵花。唐宋以来牡丹成为人们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装饰图案,宋代的各地瓷窑多采用牡丹作为纹饰图样,显示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对富裕生活的大胆追求。常见的纹饰图案有缠枝牡丹、折枝牡丹,还有与风纹组合在一起的凤穿牡丹。用牡丹做装饰往往含有美好的寓意,人们也乐于接受,传世的很多瓷器上都有牡丹的图案。1983年在江苏常州劳动东路出土的北宋越窑釉刻花牡丹纹食盒,就是很好的证明。食盒通高5.5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1O厘米。弧面圆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盖合。盒为浅坦腹,底微凸,可见一周支烧痕。盒盖中心刻划牡丹纹及三周弘纹,边缘刻一周短花叶纹,纹饰清晰优美。把牡丹花绘在食盒上,寓意着富贵吉祥。
莲花也是人们喜欢的花卉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用莲花做装饰的莲鹤方壶,就是用莲瓣作为壶盖的装饰。把莲花作为装饰盛行是在东晋、南朝时期,这个时期佛教盛行。莲花是佛教的圣花,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盛,象征纯洁、寓意吉祥,在古代传统文化中,莲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常常被文人赋予高雅的内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些句子表现了莲花的高贵品质和洁身自好的情操,深受人们的喜爱。莲花被广泛应用在瓷器的纹饰上。河南鹤壁集市博物馆藏北宋鹤壁集市窑白地黑花童子戏莲枕,画面中心是两童前后相随,前者手持莲蓬,回首相顾;后者一手持荷叶,一手前伸。左边为莲花盛开的荷塘,空中两蝶翩翩飞来,右边依边框用浓墨涂出一株虬曲的垂柳,将儿童掩于绿荫之下。童子是人们祈求多子的象征,童子手持莲花则代表圣洁、吉祥,表达出人们对孩子美好的祝愿,也表现出人们自己内心的期盼。在这里,莲花把人们的祝愿恰当的表现出来。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被人们成为“花卉四君子”。菊花不仅花美,而且还具有药用保健功效。菊花也被广泛应用于瓷器纹饰上,主要有缠枝菊、折枝菊和菊瓣等纹饰。现藏于新余市博物馆的吉州窑锭形彩绘磁枕,1972年在南港中学出土。瓷枕全器作锭形,两端正方,向中部枕面 下。在乳白色釉质底色上,绘以棕褐色菊花形等图案花纹。在枕上绘以菊花,就是由于菊花的药用价值,表达了人们对健康的企盼。《本草纲目》中有一条记载,“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了、菊花用作枕,至老明日。”宋代人把菊花绘在枕上,这说明菊花和人们的生活是有一定联系的。
兰花很早就被人们所喜爱,《孔子家语》中有“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兰花被赋予君子的品德。兰花的这种品德也深受人们喜爱,宋代瓷器的纹饰上就有很多以兰花为形象的器皿。现流传于世的南宋吉州窑褐彩兰花纹梅瓶,高14.5厘米、口径3.1厘米、底径4.8厘米。唇口,斜直径,丰肩,长弧腰下收,暗圈足,更大径在肩腹交界处。口、径及径部施褐釉,肩部及腹下部饰弦纹,腹部用褐彩色绘兰蝶纹,两蝴蝶两折枝兰花,画风随意豪放,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现在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梅花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梅花在寒冬傲雪凌霜,很具有气节。宋代瓷器上也常常把它作为纹饰。江西省博物馆还藏有南宋吉州窑黑釉折枝梅枝纹梅瓶,在梅瓶肩腰两面各饰一束梅花,一束三枝,花束较大;一束两枝较为稀疏;花朵怒放,傲雪凌霜。
宋代瓷器的纹饰上,还有很多婴戏图,在这些图中也有花出现。婴戏图有的绘在碗心、有的绘在瓶腹,这些活泼的小孩往往在花丛中嬉戏,有的是一个,有的是两个,有的是三五成群,在花丛中追逐嬉闹。有“单婴戏牡丹”“单婴戏梅”“双婴戏梅”等等。婴戏图是人们祈求多子的象征,把儿童和花组合在一起,反映出人们对花的喜爱。
宋代瓷器的造型比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生活器皿的大部分:碗、盆、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这些瓷器常常模仿花瓣的造型,常见的有葵花形、莲花形等。在五大名窑的洗、盆、瓶、碗等器皿中,这种简单的造型最为常见。
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几件藏品就是这种类型。传世的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就是碗口采用葵花的造型。碗高6.8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5.7厘米。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深弧壁, 圈足。
定窑紫金釉葵瓣口盘,盘高3.5厘米,口径17.9厘米,足径5.厘米。盘口外撇呈六瓣葵花状,腹部渐敛,近底处呈折角状,故称“折腰盘”。
哥窑海棠式花盆,高7.8厘米, 口径14.6一l1.8厘米,足距7.4厘米。花盆呈四瓣海棠花式,直口微撇,出沿,斜壁,平底,下承四如意云头形足。
官窑葵瓣洗,高4.8厘米, 口径18.7厘米,足径11.2厘米。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
白釉花口高足杯,口径9.8厘米,足径4.5厘米,高6.3厘米。杯口呈花瓣状,高足微外撇。
梅瓶,是宋人独创的一种酒具,由于口小只能插一枝梅花而得名。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高19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6.8厘米。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 内凹足。通体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
这些瓷器只是它们当中的一个代表,从这些瓷器可以看出宋代瓷器造型的质朴、典雅的特征。
宋代的很多瓷器无论纹饰还是造型都和花联系在一起,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印记。
宋代是建立在五代十国分裂的基础上的,宋朝的统治者亲身经历了前朝的战乱,这使得他们注意吸收前代的教训,在政策方面比较放松。宋代的赋税比起晚唐和五代十国要轻一些,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赋税自唐建中初变租庸调法作年支两税,夏输毋过六月,秋输毋过十一月,遣使分道按率。其弊也,先期而苛敛,增额而繁征,至于五代极矣。” 从《宋史》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晚唐和五代时期的赋税繁重。宋初的统治者看到这种情况,在制定赋税时就比前朝要少轻一些,对农民的人身限制要少一些。《宋史》记载“宋制岁赋,其类有五:曰公田之赋,凡田之在官,赋民耕而收其租者是也。曰民田之赋,百姓各得专之者是也。曰城郭之赋,宅税、地税之类是也。曰丁口之赋,百姓岁输身丁钱米是也。…… 宋朝的赋税制度给予农民的人身自由比较多,人们能在很长时间内从事其他的工作,这就为制瓷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使得瓷窑在全国遍地开花。瓷窑的增多,工艺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使得人们追求尽善尽美。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追求瓷器的外表和造型的美观,生活中的花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花不仅美丽,而且又能代表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祝福,这是宋代瓷器纹饰选择花和瓷器造型如花的原因之一。
宋代虽然没有唐代那样幅员辽阔、兵强马壮,但是在经济发展上却是空前繁荣。宋朝时的都市里,有喧闹的街市,来来往往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商品,到处可见的商贩,市场上有晓市、夜市、酒楼、饭馆等等。北宋首都汴京当时更是空前繁荣,“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情景的真实写照。南宋时,商品贸易更为繁荣,街道上有各种作坊和店铺。商品贸易的发展,生意的红火,海外贸易的拓展,对瓷器需求的增大,给瓷器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大量的需求人群。瓷器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瓷器的装饰也更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审美观。
宋初的统治者吸取五代时期分裂的教训,在政治上重用文人,抬高文人的地位,社会上形成了一大批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宋朝时文人的地位很高,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也会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直接影响到瓷器的装饰。如苏轼提出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见老见熟,乃造平淡” 。“平淡”是历代文人追求的主题,“平淡”也就是人们更加崇尚自然。反映到瓷器上,就表现在瓷器的纹饰和造型上。
北宋时花鸟画创作进入了一个 ... 阶段,特别是宋徽宗时又有了一次大的发展。宋徽宗赵佶,他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他在花鸟绘画上却获得一定成就。他扩充画院,画院内一时人才济济,成为中古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宋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画的兴起,文人士大夫喜欢画墨梅、墨竹和墨兰。一反过去摹拟客观实物的画法,而重视主观意趣的表达,进而注意笔墨书法因素。
上层社会的主流绘画思想或多或少要影响到瓷器的纹饰和造型上,瓷器的消费一部分是面向宫廷,瓷器的 ... 者要迎合上层社会的审美,民间的瓷窑在烧制瓷器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潮流的影响。
总之,宋代的很多瓷器无论是饰纹还是造型上,都和花有~定的关系。它们形态各异、异彩纷呈,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也对瓷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知识
极简美学:宋代瓷器的文化之美
故宫馆藏宋代瓷器欣赏(四)
故宫博物院馆藏宋代定窑瓷器图片欣赏
故宫馆藏宋代瓷器欣赏(三)
简论宋代陶瓷的美学思想
故宫馆藏宋代瓷器欣赏(十一)
瓷器=China?史上最全的中国瓷器知识
剔花瓷器
品赏瓷器中的风雅宋
宋朝瓷器中的书画艺术
网址: 宋代瓷器的花文化现象辨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7830.html
上一篇: 他们走进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东巴 |
下一篇: 花博会对我国花卉科技、文化和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