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Cloisonne),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瓷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焊上,然后把质的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色)、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色(鸡血石色)、白色(车渠色)和黄色。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清代的景泰蓝技术比明代有进步,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艳丽,而且无砂眼,斑纹图画繁复多样。民国期间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颜色艳丽有浮感,做工较粗。
景泰蓝一直在藏家的心中占有主要地位,自古就有“保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全国也枉然”之说,明清两朝的景泰蓝、搪瓷彩等尤为受追捧,在各大拍卖会上一再呈现千万元天价。2016年秋拍,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搪瓷双鹤香炉”以1.295亿港元落槌,创下了掐丝搪瓷器的国际拍卖纪录。
景泰蓝瓷器成交记录:
明宣德景泰蓝缠枝莲香炉-----成交价:1464万-----日期
景泰蓝龙凤富贵花卉面盆-----成交价:1207万-----日期
掐丝景泰蓝镀金十三龙纹宝---成交价:2165万-----日期
明景泰景泰蓝多穆壶成交价:1696万------日期
清中期景泰蓝九龙大瓶-------成交价:3136万-----日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
景泰蓝《吉庆中国篮》刘永森大师匠心力作珍藏送礼上上佳品
弘扬戏曲艺术,传承国粹文化——当代大学生“国粹情结”培养的对策研究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举办“指尖生花——景泰蓝工艺画”期末手工作品展
浅谈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历程
中国园林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插花简史》首次为中国插花发展历程著史
中央电视台走进长春市抗癌药物研究所-弘扬华夏国粹 传承中医精华
自然美永恒绽放 新加坡国粹品牌RISIS镀金胡姬花入驻中国
中国乡村景观实践发展历程梳理(1949
网址: 中国国粹景泰蓝的发展历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8722.html
上一篇: 浅谈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提 |
下一篇: 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艺术.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