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相盈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0)
摘要:植物配置是利用其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按园林绿地功能要求,将乔木、灌木、花卉、藤本植物、竹类、草皮和地被等各种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其园林景观特色和生态功能。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搭配,在景观构图、色彩搭配、季相变化等方面形成合理配置;二是考虑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搭配,如与建构筑物、园路、山石和水体等之间达到协调统一的配置。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选择;配置方式
一、城市园林植物功能
(一)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合理配置园林植物,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众所周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这不仅能使人们呼吸到新鲜足够的氧气,而且还能降低因二氧化碳增加所造成的热岛效应,具有调节气温的功效,对保护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绿化品味,美化城市环境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其树姿、色彩、花朵、果实、季相变化等构成美丽的景色,科学合理富有艺术性的植物配置,能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特性,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提升绿化品味,美化城市环境,也为城市景观增添生机和活力。
(三)愉悦心情,康体养生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注重康体养生。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园林植物配置犹如一件艺术作品,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给人以欢愉启迪并陶冶性情,对人们休闲娱乐、释放压力、陶冶情操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多看绿色植物,有利于保护视力和消除眼睛疲劳。此外,植物可消除环境中的噪音,吸收滞留在空气中的尘埃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甲苯、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
二、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植物选择及配置需要遵循的原则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进行植物选择与配置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生态性原则,在进行植物内心的选择时,要体现出美感园林内部生态环境的营造效果。作为城市中的生态化园林,且能够为周边的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提高园林生态及绿化水平,能够让风景园林工程中植物的选配方面更具有现代化意义。但是实际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工程的生态化水平,要将植物类型的选择及搭配重视起来,保障其能够和谐共存。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植物类型要具备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还要保证不同层次的植物搭配的效果要和谐,工作人员要明确每一种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规律,保证其能够适合本项目土地性质,并在园林工程内部形成一个和谐的风景植物群,为居民营造一个更加生态化的园林环境;其次还要遵循审美性原则,在进行植物选择与搭配时,尤其要注意审美需求,一定要是通过植物造景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美观的城市面貌,更好的满足居民对审美方面的需求。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是多类型的植物,保证其之间和谐搭配,还要根据季节进行植物的搭配,保证风景园林能够在不同的季节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园林景色;还要遵循适宜性原则,风景园林工程中在进行植物选择与配置时还要遵循适宜性原则,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优化。比如北方,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在植物选择上要以抗寒耐旱、生命力强的植物类型为主,南方常年高温多雨,可以选择一些耐热类型的植物,总之风景园林植物的选择方面要遵循当地的自然环境,保证植物的生长习性与自然环境相符合;最后还要遵循效益性原则,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人员要明确各类植物的价格,并做好施工预算,尽量选择一些绑土植物,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同时保证后期养护的便捷性。
三、植物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一)改善生态气候环境
园林工程施工中的植物对空气质量以及城市生态气候均有着较好的改善作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区域内的绿化面积比较大,那么其日常温度的变化幅度也就比较小,空气质量较高,并且此区域内居民发生季节性感冒、中暑的现象也越少。主要是因为植物较好的改善了城市生态气候的环境,比如改善了夏季炎热和冬季寒冷的气候状态,所以职务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还起到了冬暖夏凉的作用。
(二)提高空气质量
风景园林工程中的植物能够有效调节空气的质量,可通过光合作用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进行不断的吸附,释放出氧气,实现对空气质量的优化。植物光合作用后释放出来的氧气中含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成分,能够有效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在经过多项调查研究后发现,在一些绿化比较好的区域,其空气质量也比较好。
(三)减少了噪声污染
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逐步加快,噪声污染愈发明显,并且这种污染以更加快速的速度在增长,对人们的心理及生理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居民生活压力的增加,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噪声污染严重的破坏了其生存环境,甚至导致人们出现了精神不振、身心疲惫等问题。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合理的搭配绿色植物才能够有效缓解噪声污染,因为绿色植物有效的阻断了噪声的传播途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安逸的生存环境。
(四)为居民构建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植物,通过合理的搭配各种不同的植物,保证了植物之间的气候、水分、土壤、养分能够彼此供给,互相竞争,为居民构建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将多种不同的植物通过有效的搭配,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植物生存的稳定性,提高了植物的生存能力,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此同时,还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气候环境进行了调节,进化了居民生存的环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种选择不合理
由于设计师对植物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了解不透,导致植物选择不当,不能做到适地适树,常常出现选择植物不合理,违背植物生长习性。例如,选择海棠、樱花、梅花等阳性树种种植在常绿的大香樟底下,造成这些植物光照不足,生长不良,无法开花,失去其观赏特性;在低洼位置种植樱花、玉兰、雪松等不耐水湿树种,因雨季积水造成植物烂根,最终慢慢枯死;将杜鹃、桉树与松树种植在同一环境中,就会影响这3种植物的正常生长;还有些过于追求视觉冲击而选择种植所谓的“高档”外来树,这些树种常因水土不服难以成活等等。植物选择不合理,从而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园林绿化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二)植物配置色彩单一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冲击人们的视觉,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注重植物的色彩配置能呈现出季相明显、绚丽多彩园林景观,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实践中很多植物配置色彩单一,以清一色绿色或红色居多,缺乏色彩多样性。例如,某市高速出入口道路绿化,其机非隔离绿化带采用红叶石楠球、红花檵木球列植以及红叶石楠绿篱镶边,路侧绿化带又采用了红叶石楠树双排种植,这样采用大量红色系的树种配置,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三)区域特征不明显
不同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各不相同,一些地方园林绿化设计模仿照搬现象严重,对具有明显地带性特征的乡土树种应用不足,千篇一律地建植草坪、模纹花坛、移植大树和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等,这种盲目跟风的设计缺乏个性和地方风格,不从城市地域特点出发,不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植物配置设计中,不能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导致“千城一面”的情况出现。
(四)植物配置缺乏艺术性
很多园林项目中,设计师只注重植物的成活率、生态功能等,由于其艺术修养不高,设计作品缺乏艺术性。其实,城市园林绿化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植物配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植物配置既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相协调,又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形成不同的意境感受,提高园林艺术性。
五、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方式
(一)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
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绿化植物选择为前提。绿化植物选择不合理,会影响后续配置工作,不能发挥出价值与作用,联合园林绿化植物选择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以下要点。第一,合理选择绿化植物,确保其满足地区环境条件。不管是城市园林水土条件,还是地区气候条件,都必须做好全方位考虑,保证植物生长效益,避免绿化植物无法适应地区环境。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应当深入分析生长态势,保证城市园林工程项目的美观性,强化使用价值。绿化植物形态、色彩差异明显,栽植后的视觉表现差异大,所以要做好全面分析和探究,保证绿化植物应用的协调性。绿化植物配置人员,应关注绿化植物状态,深入分析生长态势,全面确保园林项目的持久性与美观性。绿化植物间的协调性,也属于重点考虑问题。在后续生长条件下,消除不良干扰影响,优化配置植物选型。第二,合理选择绿化植物,深入分析后续应用价值,发挥出绿化植物在园林项目中的应用价值。联合园林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在选择绿化植物中,深入分析植物净化空气、防风固土等价值,展示出植物配置效益。
(二)凸显地域性、趣味性特点
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配置凸显地域性特点,已经成为施工重要理念。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区域地域性特点,将植物和人文凝合在一起,以此展示风景园林,加强应用魅力。分析风景园林发展,不同城市的文化底蕴不同,优化风景园林配置,展示出城市特色,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中,还应兼顾趣味性,将单调的山石、花木元素进行优化组合,打造丰富景观。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关注色彩与造型问题,增添野趣与乡趣,模仿自然地形和水景,凸显出植物配置的自然趣味。应用特色植物,加强园林绿化工程韵味。优化配置花草树木,灌木、乔木交错布设,凸显出植物趣味性。
(三)遵循季节性配置植物
针对不同风景园林植物配置,需要考虑不同季节的特点,使其与季节性植物配置在一起。施工设计人员在配置植物时,应将较长花期植物配置到风景园林中,增强风景园林建设效益,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
(四)应用群落多样性
园林绿化并非单一选择植物,基于景观设计要求,按照不同类型植物实施搭配,在城市中配置植物群落。针对群落多样性,涉及物种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对景观丰富度、生态效益影响大。所以,全面落实适地适树思想,优化配置不同群落类型,配置多种种类,全面确保群落多样性。优化配置乔木、灌木、草丛,三者季相不同,相互结合应用,能够丰富群落景观。同时,注重更换下层草本植物,在不同季节中创造景观面貌。需要注意的是,植物应满足易更换、色彩丰富的要求。在复合结构中,确保常绿种、落叶种搭配的合理性,发挥出绿化带生态效益。
合理应用城市各地段自然条件,优化配置植物群落。针对小型水体,使用水生植物配置群落;针对大型水体,在岸边配置植物,比如种植大面积草坪,应用天然岸线方案;针对住宅小区,简化植物配置;在块状草坪上,搭配观叶灌木丛。为确保采光效果,不应配置成行、成片乔木,但是可以配置少量常绿乔木。针对城市中的自然坡体,尤其是公共区域坡地,在配置植物景观时,应以草甸景观为主;针对城市公园、植物园,按照实际要求,划分为多个群落区域;针对城市园林中的花坛、园圃,应种植大量花卉植物;针对城市街头花坛,应栽植草本花卉,同时配置小型灌木,以此提升景观层次感;城市建筑垂直绿化、屋顶花园建设,是园林工程重要组成,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色面积,还可以发挥出降温效果,生态效果显著。
在建设草坪时,按照不同温度选择不同草坪类型。在建设草坪工程时,注重土地平整处理,确保排水通畅性,防止产生积水问题。在草坪工程建设中,应当确保中心区域高于周边,形成合理的自然排水角度。地下挖掘排水沟,控制好间距,在地下形成优质排水网络,同时做好浇水抗旱处理,后期注重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木植物可以增加层次感,常绿乔灌木、落叶乔灌木种植基本相似,应当遵循“深穴浅栽”原则。在挖掘种植穴时,挖掘地表30cm浅层土及以下深层土,放置在两侧,便于土球入穴。种植穴穴径,应当大于土球直径,方便施工操作,且种植穴深度小于土球厚度。常绿树木种植规格较大时,则注重树穴底部垫土,确保树体直立,撕开包装材料,取出难腐烂材料,防止包装物腐烂时发热,对树木生长造成影响。树木定位后及时覆土。
结语
总之,风景园林工程时城市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要想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效果,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植物的选择及配置管理,充分的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进行配置,促使植物绿化以及美化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风景园林工程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宁悦星.探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选择及配置[J].城市建筑,2020,17(02):113-114.
[2]谢朝霞.浅议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选择及配置[J].城市建筑,2019,16(36):124-125.
[3]陈心德.基于风景园林施工设计工艺探析植物选择和配置方式[J].现代园艺,2018(24):190-191.
相关知识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规划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设计规划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分析.docx
关于园林施工中绿化植物修剪方法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及规划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探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搭配规划方式
植物材料和土壤选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
网址: 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分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8742.html
上一篇: 绿化喷播植草施工流程及草种择选 |
下一篇: 探究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