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报春苣苔新家绽放,迁地保育成效初现

报春苣苔新家绽放,迁地保育成效初现

报春苣苔新家绽放,迁地保育成效初现

发布时间: 2024年05月15日       来源: 绿色上海        【字体: 大 中 小】

微信图片_20240514133440.jpg

图片 3.png

图片 4.png

图片 5.png

图片 7.png

近日,位于上海植物园北区新建的“山地植物馆”内,一株岩石上的可爱小精灵正值盛花期,另一株花苞藏在毛茸茸的深绿叶片层中,跃跃欲试。它们株型紧凑美观,一丛一丛深紫色的花朵探出脑袋,吐着“舌头”,清新可爱非常雅致。它们是来自广西的“土著”居民,——长萼报春苣苔(Primulina longicalyx),一种非常少见、观赏性极佳的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植物,它的背后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全世界有150属3500多种,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有着“室内花卉皇后”的美誉,园艺中常见的国外苦苣苔科植物非洲堇、大岩桐和喜荫花等,深受大众的喜爱和庭院城市绿化的追捧。我国是苦苣苔科的野生物种多样性中心之一,截至2021年底,有 45 属805 种,其中特有物种达 629 种,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尤其以喀斯特石灰岩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生态价值和潜在的社会经济价值。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明星”类群,何以许多物种濒危程度如此之高?没有一个物种是单独存在的,没有一个类群的演化与生存不受到气候环境和地质地貌类型的约束。环境的状态显化到物种性状上,物种无论如何离开依然全然携带着其适应原生环境的特征。

在学术界,苦苣苔科当中有很多物种有着“一山一种、一沟一种、一洞一种”之说。以“洞穴及周围的石灰岩基底、潮湿没关系、只需要少量的光”为生境,极为狭窄,不同洞穴与山天然形成区域内的微地理隔离。本以为选择了岩石远离过度人为干扰伏地生长的苦苣苔们,同时也少了一定的传粉者,低矮、种子细小也约束了种子的传播距离,使其种群更新相比其他物种更加困难。而其所选择的特殊生境当下极易受到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保护难度也随之增大。长萼报春苣苔由我国植物学在野外发现并于2008年正式命名发表,仅分布于广西桂林市区内的某景区,种群数量只有不足40株。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标准,属于受威胁中的极危(CR)等级。令人担忧的是,近些年该种群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22年调查时仅不足10株。

长萼报春苣苔及其近缘种的生存现状在苦苣苔科植物中相当普遍,在野外极少的种群数量、特殊的分布点以及仍然受到干扰的生境现状(道桥路施工、水电站水泥厂建设、野生花卉市场不规范下的人为采挖),显而易见,它们正在濒临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边缘。甚至有可能一些物种在尚还未被正式发表之前就已被掠劫一空,甚至灭绝了。对于这类必须立刻马上进行多方位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目前仍在探索最优解决方案,也许抢救性迁地与生境保护同步,人工扩大种群规模,异地回归是可行的,降低人为干扰到最小程度。这正是许多大型自然保护地/区与极小种群保护区设立的背景。除此之外,迁地保护与繁育研究也是重要的行动策略。

上海植物园作为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上海分中心,长期进行苦苣苔科植物野外调查与迁地保育研究工作。近期,考察队在广西苦苣苔植物野外调查工作中,发现了长萼报春苣苔的第二个野外种群!这是自该物种发现命名至今,第一次在模式产地之外发现的新分布,但它们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整个种群数量不足二十株,生境也由于公路、穿山隧道的建设破碎化严重。

每一种生命都是地球上重要的存在,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对许多“被看见”和未被“看见”的珍稀濒危植物,自然消失或因人为干扰消失,也可能生存或因人为有效保护得以逐步离开那个“消失”的边缘,甚至可能跨过危险的沟壑,以其他形式将基因或活体种群更好的保存下来。

迁地保育的核心目的是保护,不是从野外挖一把换一个地方种,很多时候不适应的生境往往“一迁就挂”,迁地保护的植物往往要投入更多更细致的照顾和养护心思,同步进行原生生境在地研究和迁地繁育研究工作,增加其在原生地外的数量,促进其种群数量有效增加后,再将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其自然生境,以稳定的居群繁衍。

上海植物园在前期迁地保育了少量长萼报春苣苔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繁育研究与试验,已经成功扩繁出了一定数量的可开花结实的后代,本次“山地植物馆”展示的正是工作人员无性繁殖培育的两株植物,花开的很精神。研究团队希望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将其送回到原生的故乡,回到熟悉的大山之中!这些美丽而珍稀的苦苣苔科植物的成功迁地保育,离不开上海植物园苦苣苔保育团队的辛勤工作,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让这些远在千里之外、深藏大山之中的绿色精灵以最美的姿态展现在上海大都市的游客面前,讲述这动人的故事。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同样不止关乎保护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们的努力,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需要更多的“看见”和有效保护“行动”。未来我们将加大苦苣苔科植物的保育力度,围绕国家植物园建设目标,协同就地和迁地保护,推动科普宣传、自然教育与在地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挽救这一珍贵稀有、美丽可爱的大自然精灵。

相关知识

植物家族多了个叫“思兰”的报春苣苔
华南国家植物园:打造迁地保护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
华南国家植物园“明星”很多 643种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育
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华南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成效显著 京广两园共迁地保育活体植物近3万种
打造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
一片叶、一束花、过一生:传奇库珀海角苣苔诞生园艺新品种
国家植物园花开两朵
【生物多样性】“镇园之宝”!快来看华南国家植物园里的珍稀濒危植物明星
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华丽芒毛苣苔

网址: 报春苣苔新家绽放,迁地保育成效初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7122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H7N9重创首季业绩 四大家禽上
下一篇: 西藏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