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时,有时会设法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夜间还会适当降低温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增强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 B . 增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 降低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 D . 降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
花草虽美,却不适合在卧室中摆放.你认为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 . 植物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 C . 植物白天只进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 .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3.
在生物体内可产生下列反应;
①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②6CO2+6H2O+C6H12O4(贮存能量)+6O2
下列能完成反应式①和②所表示的过程的是 ( )
A . 绿色的塑料花 B . 水稻 C . 蘑菇 D . 蝗虫
A . 人和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 .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C . 化石燃料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 .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2.
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测出瓶内的含氧量后密封,将甲瓶放在黑暗处,乙瓶放在阳光下,其他条件相同,n小时后再次测出瓶内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于n小时内甲、乙两瓶内的含氧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cg B . 甲瓶呼吸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a-b)g C . 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a-c)g D . 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g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 . 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 . 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 . 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 . 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1.
大棚内栽种作物,为了增产,在增强光照的同时,农民常向大棚内施放“气肥”,这样可增强植物的作用.夜晚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个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其目的是减弱植物的作用,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
某种牵牛花(如图所示)清晨是粉红色,下午却变成蓝紫色。这是由于牵牛花中含有一种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色素,牵牛花清晨呈粉红色是因为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细胞内的含量增高,它与水反应使细胞液呈酸性;白天则由于作用,细胞内该物质含量降低,花由粉红色逐渐变成蓝紫色。
3.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维持着整个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表达
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场所
只在含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中进行
条件
在光照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气体
交换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物质
转化
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
能量
转化
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将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释放和利用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1.
如图1是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作用是使装置内的 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经计算获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变化如图2所示。
(1)
当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该气体的量为毫升。
(2)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在光照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对照组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2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
(3)
理想条件下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mg/h)
1.0
1.75
2.5
3.25
3.75
3.5
3.5
黑暗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mg/h)
0.5
0.75
1.0
1.5
2.25
3.0
3.5
①若实验过程中昼夜一直不停光照,则温度约为℃时植物生长速度最快。
②若每天提供12小时光照,其余时间黑暗处理;则24小时内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的温度约为℃。
2.
如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
B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选填“c点前”、“c点”或“c点后”)
(2)
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 f 时,一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3)
在农业生产中要使A植物正常生长,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点。
3.
为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该植物的叶片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再光照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用仪器测定叶片中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
(2)
温度为28℃时叶片呼吸作用的选率(用有机物f固的变化率表示)为mg·h-1 , 光合作用的速率(用有机物的变化率表示)为mg·h-1。
1.
下列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 . 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 . 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 . 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O2浓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b点好
2.
我市西瓜以品种齐全、味美质优闻名,是很好的消暑佳品.在西瓜生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瓜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 . 光合作用始终强于呼吸作用 C .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D . 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相关知识
为了提高温室的经济效益.需要调控好温室内的光照.温度.气体和湿度.科研人员对温室栽种的作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下是实验测得的有关数据.(甲表所示为特殊的装置内.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到的该植物的氧气释放量.乙图表示该作物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充分展开.丙图中曲线1.2分别表示作物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 光照强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天竺葵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花色彩绚丽,常用作景观植物。某实验小组将天竺葵放在特定的装置内做实验,统计的结果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温度/℃51015202530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
右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题目]在“花城 广州举办的2011年中国花博会上.首次亮相的“香妃 .四川地震中劫后余生的“花坚强 ﹣﹣春兰“绿翡翠 及芳香艳丽的桃花等花卉特别引人注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兰“绿翡翠 在四川地震中失去了温室环境后.部分植株在室外也能生长良好.且更加娇艳翠绿.这说明生物不受环境的影响B. 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下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 )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有氧——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某科研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细胞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并绘制了甲.乙.丙三幅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两条曲线的交点A对应的温度下.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该温度 (填“高于 .“低于 或“等于 )玉米生长的最适温度.(2)图乙中的A和B点.光合速率 (填“高于 .“低于 或“等于 )呼吸速率.从0点到6点.温室中CO2浓度逐渐升高的原因是 .(3)如�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药用植物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医疗和保健作用的特殊经济植物.许多科研人员力图改良药用植物品种.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请问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用惹苡的花粉培养出单倍体植株.为鉴定单倍体植株.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并与正常的惹苡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作对比.(2)川芎易受病毒侵染造成大幅度减产.日本学者用川芎的茎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被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壤区域,水稻种子萌发情况不良。查阅资料发现,重金属污染液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为了验证“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小科欲利用培养皿、蒸馏水、重金属污染液、水稻
MATLABdft的奇偶虚实性实验结论
网址: 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曲线A表示该植物在充足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氧气释放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曲线B表示该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单位时间氧气吸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76254.html
上一篇: 蚜虫对人体有害处吗 |
下一篇: 植物油脂的降血脂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