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四川银杏叶部真菌病害调查与银杏轮斑病的研究

四川银杏叶部真菌病害调查与银杏轮斑病的研究

四川银杏叶部真菌病害调查与银杏轮斑病的研究

【摘要】:本文报道了四川银杏叶部真菌病害的主要种类及银杏轮斑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的侵染循环、田间发生动态、室内药剂筛选等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2007-2008年在四川省主要银杏栽培地区,进行田间病害发生危害情况和种类调查,结果表明,四川银杏四种叶部真菌病害以银杏黑斑病、炭疽病、叶斑病和轮斑病为主,其病原菌分别为细交链孢菌(Alternatia tenais Ness)、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银杏叶点菌(Phyllosticta gingko Brunand)和银杏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gingko Hori)。银杏轮斑病菌(Pestalotiopsis gingko Hori)的生长适温为10-30℃,产孢适温15-35℃,最适温度均为25℃。该菌在pH2-11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pH3-4,产孢最适pH5。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乳糖,葡萄糖和果糖能促进产孢;最佳氮源为硝酸铵,硝酸钾可促进产孢,尿素能抑制菌丝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7,相对湿度低于85%时孢子不萌发,银杏汁液有利于分生抱子萌发。接种后2h分生孢子已开始萌发。萌发的方式多从第三个色孢的一端长出芽管,芽管顶端膨大形成球形的附着胞,附着胞上产生侵入丝。接种12-24h后,可观察到侵入丝和菌丝开始侵入叶表。病菌可以通过气孔和表皮两种途径侵入,其中,叶片背面以气孔侵入为主,叶片正面以直接穿透表皮侵入为主。25℃下保湿48h后病害的潜育期为4d。2007-2008年对田间病害发生动态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始发期2007年为6月10日、2008年为6月25日,其病株率分别为5.00%和10.00%。2007年7月底至8月中旬及2008年7月期间病害发展迅速,2007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和2008年9月底病害进入高峰期,病株率最高达100%,病叶率为85.00%,病情指数为55.50;10月中旬病害发展逐渐减弱,11月下旬病情发展基本停止。结合田间大范围病情观察得知,该病害始发期为6月中下旬,高峰期为9月份。银杏轮斑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室内储存病叶、田间落叶和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埋入土表下10cm的病残体叶片,处理15d后病组织全部腐烂,不能安全越冬。病菌分生孢子借雨滴飞溅和气流的方式传播,并在银杏生长期中不断引起再侵染。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银杏拟盘多毛孢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WP的效果最好,EC5o为0.3341ug/ml,70%甲基托布津WP次之,60%代森锰锌WP再次,15%三唑酮WP效果最差。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1290318664393818112

1289887145204383744

1289887717202591744

相关知识

园林及温室花卉真菌病害调查与鉴定
杨树叶部常见真菌病害及防治
油棕病害调查及叶部病害的病原真菌初步鉴定
园林植物叶部病害与防治.ppt
在病部有菌脓溢出的是真菌病害()
怎么分辨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
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
真菌性病害与病毒性病害有什么区别?
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简易区分法
荔枝花穗部真菌病害鉴定

网址: 四川银杏叶部真菌病害调查与银杏轮斑病的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7842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天然植保劑
下一篇: 白僵菌在农林害虫防治上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