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草履虫是怎么来的?
下载搜狐视频APP
3倍流畅不卡顿 广告少还不用等缓冲
立即安装
小罗老师带着几位学生想尝试做一个鱼苗共生的对照实验,用了等量的金鱼、池塘水和几种植物的种子等,B组加了网购的硝化细菌胶囊,A组不加,想看看硝化细菌能否促进有机物的分解,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由于实验时遭遇最冷天气,幼苗生长非常缓慢,而且在室内,阳光不足,两周最终的结果仅仅是有菌B组幼苗的叶子稍大一些。
在原来垫种子的纱布上出现有貌似快要“溶解”的黑斑,习惯遨游微观世界的小罗老师忍不住取样放到数码显微镜下观察,竟然意外发现了草履虫家族(以前用稻杆培养都培养不出来这么多)。不少朋友问,草履虫从何而来?本实验中用了池塘水,极大可能是池塘水自带,然后鱼缸中有鱼粪等有机物,长期湿润的纱布慢慢被微生物分解和腐蚀形成黑斑,此处靠近空气,草履虫分布特别多、繁殖特别快。
展开剩余60%
小罗老师沉迷于微观世界5个小时,记录下了许多有趣的画面。以下分享部分: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作为生物老师都知道, 只有让草履虫慢下来,才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其结构和功能。如何让草履虫慢下来?用棉花纤维?用淀粉糊?小罗老师借鉴了最简单的方法:做好草履虫玻片标本后,用吸水纸将水吸掉一部分,草履虫运动就会变得缓慢,学生就可以清楚观察其结构,从而可以探究更多有关草履虫的实验。
下面继续分享草履虫的有关实验(部分画面可能引起不适)。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对于草履虫的实验,相信生物老师们都观察了很多,欢迎大家在后台联系分享!
插播:
小罗老师将草履虫的有关实验合集编写在 《微观星球——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一书中,本套书还有其它大量精彩图片和有趣的知识,不容错过!
喜讯:
《微观星球》入选中小学馆配名单,
今年采购2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