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科普小知识:土壤调理剂 效果试验和评价要求

科普小知识:土壤调理剂 效果试验和评价要求

《土壤调理剂 效果试验和评价要求》(NY/T 2271-2016)规定了土壤调理剂效果试验相关术语、试验要求和内容、效果评价、报告撰写等要求,适用于土壤调理剂的效果试验和评价。

术语和定义

土壤调理剂—指加入障碍土壤中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或生物性状的物料。适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碱危害、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或修复污染土壤等。

障碍土壤—指由于受自然成土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而使植物生长产生明显障碍的土壤。障碍因素主要包括质地不良、结构差或存在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的不良土层、肥力低下或营养元素失衡、酸化、盐碱、土壤水分过多或不足、有害物质污染等。

土壤改良措施—指针对土壤障碍因素特性,基于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采取的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技术措施。

试验内容

基于土壤调理剂特性、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土壤(类型)或区域,对土壤障碍性状、试验作物的生物学性状进行试验效果分析评价。

试验类型

一般应采用小区试验和示范试验方式进行效果评价。必要时,以盆栽试验或条件培养方式进行补充评价。

试验周期

每个效果试验应至少进行连续2个生长季(6个月)试验。若需要评价土壤调理剂后效,应延长试验时间或增加生长季。

试验处理

土壤调理剂按剂型分固体和液体两类。固体类土壤调理剂主要用于拌土、撒施的土壤调理剂;液体类土壤调理剂主要用于地表喷洒、浇灌的土壤调理剂。

试验应至少设以下2个处理:(1)空白对照(液体类应施用与处理等量的清水对照);(2)供试土壤调理剂推荐施用量。必要时,可增设其它试验处理:(1)供试土壤调理剂其他施用量(最佳施用量);(2)供试土壤调理剂与常规肥料最佳配合施用量;(3)针对土壤调理剂所含主要养分所设的对照处理,如仅含主要养分的对照处理,或仅不含主要养分的对照处理。

除空白对照外,其他试验处理均应明确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小区试验各处理应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方式,重复次数不少于3次。

试验准备

试验地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形状整齐、中等(或以下)地力水平且相对均匀的试验地块。应满足供试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如排灌系统等。应避开居民区、道路、堆肥场所和存在其他人为活动影响的特殊地块。

根据试验目的和具体方案,进行供试土壤基本性状和土壤调理剂技术指标分析。

试验管理

除试验处理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应一致且符合生产要求。

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要求可参考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通用要求。

样品采集和制备

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采集深度一般为0cm~20cm;样品制备应符合土壤分析和性状评价要求,避免混淆或污染。

植物样品采集和制备:根据试验目的和内容,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及取样部位或组织器官;样品制备应符合植物分析和性状评价要求,避免混淆或污染。用于硝酸盐、亚硝酸盐、氨基酸、维生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代谢酶等分析的植物样品在采集后应即时保鲜冷藏、65°C干燥或105°C杀青。

评价要求

应根据供试土壤调理剂特点和施用效果,应对不同处理土壤性状、试验作物产量及增产率等试验效果差异进行评价。必要时,还应对试验作物其他生物学性状(生长性状、品质、抗逆性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评价。可选择的评价指标包括:

(1)土壤性状指标

——改良沙性土壤障碍特性:田间持水量、容重、水稳性团聚体、萎蔫系数、阳离子交换量等;

——改良黏性土壤障碍特性:田间持水量、容重、水稳性团聚体、萎蔫系数、阳离子交换量等;

——改良土壤结构障碍特性:田间持水量、容重、萎蔫系数、氧化还原电位等;

——改良酸性土壤障碍特性:土壤pH、交换性铝、有效锰、盐基饱和度等;

——改良盐化土壤障碍特性:土壤pH、土壤全盐量及离子组成、脱盐率、阳离子交换量等;

——改良碱化土壤障碍特性:土壤pH、总碱度、碱化度、阳离子交换量等;

——改良土壤水分障碍特性: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氧化还原电位等;

——修复污染土壤障碍特性:汞、砷、镉、铅、铬、有机污染物的全量或有效态含量等。

(2)土壤养分指标

——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等。

(3)土壤生物指标

——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细菌、真菌、放线菌、蚯蚓数量等。

(4)植物性状指标

——生长指标:出苗率、株高、叶片数、地上(下)鲜(干)重等;

——生物量指标:产量、果重、千粒重等;

——品质指标:糖分、总酸度、蛋白质、维生素C、氨基酸、纤维素、硝酸盐、污染物吸收量等。

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统计学检验应根据试验设计选择执行T检验、F检验、新复极差检验、LSR检验、SSR检验、LSD检验或PLSD检验等。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的撰写应采用科技论文格式,主要内容包括试验来源、试验目的和内容、试验地点和时间、试验材料和设计、试验条件和管理措施、试验期间气候及灌排水情况、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效果评价、试验主持人签字及承担单位盖章等。

盆栽试验特殊要求

试验目的

盆栽试验适用于较小区试验更为精准地评价某些土壤障碍性状指标差异性的效果试验。通过人工控制试验处理和环境条件,使试验容器中土壤温度、水分、供试土壤调理剂均匀度、作物种植等试验管理一致性得到保障。但是,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非自然土壤,某些土壤性状会有所改变。

试验准备

(1)供试土壤采集和制备:土壤采集地点和取样点数的确定应考虑农作区的代表性,采样深度一般为0cm~20cm。土壤采集和制备过程应避免污染。将所采集过2mm孔径筛子,并充分混匀。将制备好的供试土壤标明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及主要土壤性状。

(2)盆钵的选择:可选择玻璃盆、搪瓷铁盆、陶土盆和塑料盆等。规格可选择20cm×20cm、25cm×25cm、30cm×30cm等。

(3)各处理随机排列,重复次数应不少于3次。

试验记录

除一般试验记录外,还应记载盆栽试验取土、过筛、装盆等试验操作以及试验场所温度、湿度等试验情况。

条件培养试验特殊要求

试验目的

适用于对多个土壤调理剂产品差异性效果试验的综合评价。

试验准备

(1)供试土壤采集和制备:土壤采集点数的确定应考虑农作区的代表性,采样深度一般为0cm~20cm。土壤采集和制备过程应避免污染。将所采集土壤过2mm孔径的筛子,并充分混匀。将制备好的供试土壤标明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及主要土壤性状。

(2)供试土壤和肥料增效剂分析:分析供试土壤基本性状,至少应包括脲酶活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水量、pH等。分析供试肥料增效剂的技术指标。

(3)试验设备和容器:恒温培养箱0℃~50℃温度可控,且具有换气功能;培养盒可选择玻璃盒、塑料盒等,规格可选择10cm×20cm或20cm×30cm等,培养盒应设置通气孔,一般应占盒盖面积的3%~5%。

取样点设置

应至少设置7个取样点。一般应分别于培养前以及培养后的7d、14d、21d、35d、63d、91d等时间点进行取样。必要时,可根据供试土壤调理剂特性调整取样时间点,对于作用效果周期短的土壤调理剂,应设置7个取样点,但时间可缩短;对于作用效果周期长的土壤调理剂,应增加取样点,以完整验证其试验效果。

试验实施

应保证试验物料的均匀性,将供试土壤调理剂与土壤准确称量并充分混合均匀后装入培养盒;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土壤含水量符合试验条件要求。

试验温度条件一般控制在(25±2)℃范围内;土壤水分含量一般保持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0%~60%范围内。

图片

相关知识

土壤调理剂应用效果和产品评价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韭菜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土壤调理剂在滴灌棉田应用肥效试验
【品类解析】8个问题,让你全面了解土壤调理剂!
土壤调理剂用量对酸性土壤肥力影响的综合评价
土壤调理剂应用现状及施用风险研究
土壤调理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土壤调理剂通用要求(土壤调理剂功效说明)
本然土壤调理剂在花生上应用效果研究
“施地佳”土壤调理剂在棉花上的应用试验

网址: 科普小知识:土壤调理剂 效果试验和评价要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790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下一篇: 关于土壤酸化的几个冷知识